中国文化消费仅发达国家1/3 产品价格过高是首因
字体:小 中 大中金在线微博微信加关注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大咖盛宴与你共享!马上加入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但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规模不大、创新能力不强、消费环境有待改善、支持政策不够完善等问题,宜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大难题阻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我国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规模不大、创新能力不强、消费环境有待改善、支持政策不够完善等,同我国经济大国地位还不相称,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
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3.7%,不仅离支柱性产业有较大差距,而且国际竞争力不强。文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精品力作和知名文化品牌不多,文化产业处于全球文化产业链条的下游,文化产品出口缺乏高端品牌。我国文化产品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这一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的10%以上的水平,文化软实力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很不相称。
2、创新能力不强,丰富的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文化资源,但我国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相对落后,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文化资源、创新文化表现形式的能力较弱,文化产业与数字网络技术融合不够,导致文化产品竞争力不强,文化产业效益不高。
我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异彩纷呈的现代文化资源,但囿于技术、资金等条件和其他原因,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抑制了文化产业发展。
3、文化消费环境有待改善,居民文化消费潜力远未得到释放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GDP达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将有较大的增长,人均GDP达5000美元以上,文化消费将有爆发式的增长。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000多美元时,文化消费市场并未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在人均GDP同等水平下,我国的文化消费仅有发达国家的1/3左右。主要原因:
一是文化产品价格过高。目前,我国面向高收入群体的文化产品较多,定价较高,广大中低收入群体难以承受,致使文化市场潜在需求不能转化为现实文化消费。
二是文化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大量文化产品由于市场准入限制、单位所有等原因难以进入市场,造成巨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原创能力不足和优秀创意少,文化市场不仅缺乏广泛认同的精品力作和拳头产品,而且缺乏质优价廉的大众文化产品。
三是消费环境有待改善。当前,文化建设政策取向和资金投入偏重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增加供给,而对扩大文化消费需求着力不够。如文化场所和设施数量不足、配套不齐、功能不全,抑制了居民文化消费。有调查显示,超过50%居民认为,“周边缺乏合适的文化场所和设施”是阻碍文化消费的重要原因。此外,文化市场存在的盗版、非法出版和恶性竞争等突出问题,扰乱了市场秩序,挫伤了居民文化消费意愿。
4、政策、体制不完善,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规划,但相关政策支持体系还有待完善。一些已经颁布的政策由于过于原则、缺乏实施细则而难以落实。比如,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的土地、税收、融资等政策至今仍未得到贯彻。
一些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大多数还没有上升为法律,特别是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发展原则、扶持措施等,还没有从国家法律层面上得到确认。此外,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分散,文化市场多头执法;产业链被人为割裂,跨行业发展、跨媒体经营受到限制;文化主管部门缺乏专项资金以及对重大引导性项目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推动工作难度较大。
四方面着手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正进入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宜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知名文化品牌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文化企业发展活力。鼓励文化企业以资本、业务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积极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引导其走“专、尖、特、新”的路子,加强同大企业集团的紧密合作,提高产业分工协作水平。
支持文化产业运用现代科技、营销手段,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文化内涵深、影响力大的原创文化产品和知名品牌。加强文化品牌经营管理,实施品牌延伸策略,在拓展产业链的同时,鼓励文化企业利用自有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向相关产业延伸发展,开发多种形式的衍生产品。
2、提高创新能力,深度开发我国文化资源
顺应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潮流,丰富文化表现形式,进一步开发我国文化资源,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和竞争力。
一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积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延伸服务领域,拓展服务内容。推进广播影视、出版、演艺等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增强文化产品的影响力。
二是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大对动漫游戏、网络电视、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扶持力度,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推进三网融合,规范发展新兴媒体,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以文化产品创新为动力,整合文化科技资源,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努力抢占文化科技竞争制高点。
三是促进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化。依托我国地方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的集聚优势,加快创建国家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示范企业、示范项目,重点培育和推进民族民间演艺、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品、地域特色文化体验等文化项目产业化发展,形成一批民族特色浓郁、产业链完整、规模效应明显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集群,打造一批富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促进东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3、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扩大居民文化消费
适应当前居民消费结构新变化和审美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门槛,扩大文化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一是降低文化消费价格。减免文化产业相关税费,降低文化产品生产、宣传、演出成本。优化电影院、剧院等经营性文化单位硬件环境、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提高规模效益,增强提供低价、廉价服务的承受力。加强价格监管,规范文化产品定价体系,鼓励向社会提供低价文化产品,降低文化消费门槛。
二是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支持文化企业生产多品种、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文化传播体系,为文化产品和服务搭建新的平台、创造新的形式,增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是改善文化消费条件。推进文化消费制度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净化文化市场,保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完善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体系。比如,以政府采购扩大公共文化产品消费,对特定人群和特定产品实行消费补贴等,建立面向终端文化消费者的激励机制。增加文化消费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建立广覆盖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为形成扩大文化消费长效机制创造物质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大送文化进社区、进乡村的力度,以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发国民文化消费活力。
4、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法规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合理划分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减少、下放具体审批事项,将工作重点转到制定规划、完善服务上来。在认真总结大部制改革经验基础上,研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整合方案,探索组建新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的关系,努力形成职责明确、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管理体系。探索建立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
二是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文化产业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抓紧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动漫、出版、影视等重点产业专项规划,明晰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逐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着力解决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地、资金、人才等突出问题。加快文化产业立法进程,争取把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三是建设好文化产业公共平台。根据基础性、开放性、共享性的原则,整合集成各类资源,策划建设一批包括公共技术支撑、投融资服务、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统计分析等功能在内的文化产业公共综合服务平台,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作者系知识产权出版社综合编辑室副主任)
好消息!还在为选择留学院校而苦恼吗?还在为复杂的移民申请流程而心烦吗?818出国网微信号汇聚最新的出国资讯,提供便捷的移民留学项目查询和免费权威的专家评估,为你的出国之路添能加油!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818出国网”(chuguo818)关注818出国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