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外流助力远程医疗和医药电商新变革
来源:方正证券
处方外流是医药分开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在以药养医下,医疗行业各大要素无法体现真实价值,造成严重的医疗困境。医改核心是破除以药养医。处方连接医和药,是利益格局的关键所在。加上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和医保政策不到位,进一步阻碍了处方外流。破除以药养医,处方外流是重要一环。处方外流是医药分开背景下的必然趋势。随着医改推进,医药分开进程加快,目前正处于处方外流的路上。
处方外流激活远程医疗和医药电商两大市场。处方外流是通过市场化手段,促使医院、医生、药品适当松绑,释放医疗行业各要素的市场价值。结合互联网+时代下的医药模式,处方外流下各要素流动性提升,远程医疗和医药电商两大新市场受益明显。处方外流推动远程医疗的发展。
处方外流下,远程诊断将开启远程医疗3.0时代。与在线问诊最大的不同在于远程诊断可以在线诊断和开具处方,为患者、医院、医生、政府带来增量价值。多点执业和处方外流将成为远程诊断加速发展的助推器。目标人群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具备标准临床路径的慢病和常见病患者;二是农村和偏远山区的患者。市场空间广阔。
处方外流打开医药电商成长空间。处方外流下,医药电商将直接受益,市场空间从千亿级向万亿级迈进。处方外流有助于解决目前医药电商的发展困境。同时,O2O的出现促进药品和服务的有机结合,丰富医药电商的内涵,加速上游医疗服务资源与下游渠道资源的结合,在承接医院处方市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投资逻辑:抢占新增市场,获取最高弹性。认为选股逻辑是从两大市场布局的广度和深度两维度选高弹性品种。广度决定能否形成闭环,深度决定能否构筑护城河。重点推荐:深天地A
:全国首家获证网络医院,深度:绑定三甲资源;九州通
:纵向整合产业链,横向完善服务链;仁和药业
:打通全流通链,深布配送O2O。远程医疗商业化过程不及预期。远程医疗的商业化依赖于用户的使用习惯。习惯培养的进程难以估计,存在不及预期风险。
工业4.0 自动化企业任重而道远
来源:中信证券
工业4.0即互联网+智能制造,赋予工业自动化更高要求。工业4.0即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当前制造业最关注的话题。各国产学界及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明确规划和政策配套,包括德国的“工业4.0项目”,美国“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政府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等。工业4.0预计10年左右初步形成,将给制造业自动化带来颠覆式的模式变革,自动化将从生产线拓展到全价值链,实现生产、供应链、人力资源的自动配置。
工业自动化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国内市场近万亿,“互联网+”带来加速增长。据德国工业4.0工作组统计,2012年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已达8000亿元(1000亿欧元),以29%的占比位居全球第一。工业自动化进入后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是工业4.0的催化剂。工业4.0进程中,一方面传统自动化将进一步普及,如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从2015年的33%增长到2025年的64%;另一方面互联网、协同制造相关的工业云、机器人等新兴应用迅猛发展,有效拉动整体工业自动化市场。
根据市场细分,将工业自动化产业链分为七个子板块。1)运动控制及机器人:伺服和CNC是最为熟知的产品;2)工业软件:包括MES、PLM等生产线管理系统及仿真、先进控制等优化软件;3)监控系统:主要是DCS和PLC,某些情况下也会用单片机或IPC实现;4)传感与检测:包括各种传感器、变送器和检测仪器,是工业系统的眼睛和神经末梢。5)变频传动:变频器是驱动电机实现速度和功率变换的设备,在低于伺服的精度和力矩需求下,可调节设备的转速及转向达到节能;6)互联网+:包括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控网络安全等和下一代工控系统息息相关的新兴技术;7)其他:包含控制阀、接触器等较为零散的产品。
需求稳增+进口替代:中国工业自动化企业高增长原动力。根据工控网统计,中国自动化市场本土化率不足40%,PLC、传感器等精密产品更是不足20%,进口替代让中国企业保持了高于市场平均的增长。利用电力电子和电气控制的同源技术,本土龙头企业在新兴领域如电动车、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快速展开布局,取得新利润增长点。2014年中国工业自动化代表性产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500亿左右,并在未来有望保持12%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中国企业料将长期受益进口替代,未来本土龙头上市企业利润有望保持20%以上的复合增速。
投资策略。三条主线发掘成长标的:进口替代空间,成长市场技术壁垒,下游行业渗透和认知。受政策、需求双重拉动,精细、智能制造相关领域高速增长,工业互联相关领域更是处于爆发前期,成长期和导入期的细分领域是关注的重点。传统龙头和新进入者各有优势:本土龙头企业在技术壁垒上已有效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进入者以需求为导向,依托深入的下游行业渗透形成核心竞争力。综合以上三个维度,重点推荐:汇川技术、安控科技和海得控制;并建议关注:川仪股份和华中数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