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已经在2015年达到总收入5000亿市场的中国医学美容(下称“医美”)产业仍然在以超出20%的高速增长跑步前进,在某些细分领域,这一增长甚至超出了50%;另一方面,作为医疗产业的“快消品”,医美行业的净利润早在10年前就开始整体下滑,营销渠道费用的居高不下侵蚀掉了大量利润。
问题和优势似乎同样明显——对已经爆棚的颜值经济来说,现在,它需要向资本市场讲一个好故事。
玻尿酸“革命”
1999年从外科医生转型从商的吴剑英说自己困难的时候,“差一点就跳进了黄浦江”。
当时,吴剑英所观察的整形行业,全国仅有不足200人。“做活动的时候,就挤在一个小房间里,一点也没有一个产业的样子。” 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昊海生物科技”)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吴剑英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忆道。
十多年后,吴剑英所在的医美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50万,成为中国经济中最具活跃度的产业,而他认为,如果没有玻尿酸和肉毒素,中国的微整形产业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
作为全国目前市场占优的生物医用材料制造商,包括玻尿酸类整形美容产品在内,昊海生物科技在骨科、眼科、防粘连及止血等细分领域都已经占据核心市场地位。而2014年开始上市的第一代玻尿酸产品“海薇”,在2015年实现增长241%,并开始替代国外品牌,成为整形医疗机构的主流玻尿酸产品。
安全、快速、性价比高、微整效果明显等特点,使玻尿酸这个小品类,迅速撬动开中国医学美容最亲民的入口,并成为各家整形医疗机构的长年销售“爆款”。
时尚杂志《伊周》最近的一项针对医美消费的调研显示:“在调研的女孩子中,平均一天会自拍3次,自拍后87%的人会使用软件修图,而85%~95%的女孩子在修图中首先关注的是肤色明暗度、肤质好坏和紧致度。过去一年中她们表示最想尝试的是玻尿酸类产品中的水光针。”
而J.P.Morgan针对医美市场的专项调研则进一步显示,从美容手术和美容人数来看,中国已成全球整形美容大国,预计未来几年医疗美容行业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医美消费群客户目前主要分布在25~35岁,未来35岁以上人群是医美消费的主力人群,将释放巨大的行业空间;而以玻尿酸、肉毒素等为主的注射类微整形逐渐成为推动医美行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
J.P.Morgan投行部执行董事吴军指出,2015年,中国医美市场上微创约占市场总规模的34%,这一数字预计在2019年将达到46%,并且从疗程总数看,微创比例将从2015年的67%增长至2019年的75%;而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材料后,简单、安全、无痛苦的医疗美容方式会陆续涌入中国,将带动更多人群加入美容大军。
“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在玻尿酸大行业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各个品牌都在增长,也因此使得国外品牌的价格开始下降,价格差减小,水货进入中国的情况越来越少,行业逐渐规范。”吴剑英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而他认为,即便是对于目前已经具有极高接受度的这一品类,也依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市场细分。
“有的人需要长效持久,有的人可能就是应急打一针,所以我们可以既有LV的包包、万宝龙的笔那样的顶级产品,也有可以满足不同终端客户需要的产品,像奔驰的汽车,从S级到C级,满足不同需求,有不同的定价。”他说。
据了解,昊海生物科技的第二代玻尿酸产品计划在2017年上市,与第一代产品形成价格和产品梯度,实现玻尿酸产品对人群的更广覆盖。
资本盛宴
而由于进入门槛低、医保未覆盖、竞争自由和政策管制宽松等因素,高速增长的医美产业链条中,风险投资和产业资本进入意愿强烈。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华韩整形、丽都整形、利美康等医美企业相继在新三板上市;医美类APP如新氧、悦美、更美、美丽神器、美黛拉等均先后获得融资。
“我们从一开始就是瞄准资本市场的,现在正在和几家公司谈。”壹加壹美容负责人顾国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对于医疗美容机构来说,如果想持续做大,必须引入资本方带来规范化管理和长久发展的可能。
事实上,这也是目前管理普遍粗放的这一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与齿科医院的清晰商业模式不同,医美行业普遍存在管理粗放、股权结构不清晰等问题,而即便在整体行业一路向好的前提下,利润下滑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2006年开始,医美行业净利润出现整体下滑,至今也没有得到缓解。”欧华美科董事长苑兵向记者透露,以获客成本为例,2002年获客成本为每人20~60元,每人产生消费2689元;而这一数字到了2012年,就已经达到了7000元到店,市场成本增长了100倍。
吴军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华韩整形、丽都整形和利美康等新三板美类公司来看,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规模较小,而高毛利率、高费用率特征(尤其高广告费用占比) 的问题突出。
营销渠道费用的居高不下严重侵蚀利润的同时,软硬件成本的一路飙升也开始成为越来越沉重的负担。
“前两年医生的年薪100万就够了,这几年低于200万根本就别想请到好的。”某不愿具名的医美行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开店成本也一直在上涨,“以前3000万开一家店就够了,现在5000万都打不住”。
眼前迫近的现实也催生了医美行业对资本的渴求。资金的现实补充,管理的规范化引入,对于期待更持久发展的众多医美企业来说,也许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艰难的道路。
“走资本化对医美企业来说肯定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如果IPO不成功对企业的损失也会巨大,但是这条路也许是拯救目前行业困境的最有效的方式。”前述企业负责人表示。
而更多的市场分析数据则显示,传统的医美机构可能正在失去投资价值。那些产品具有独特性,以及上下游渗透结合的方式和平台产品,正在获得资本更多的青睐。
吴剑英表示,在医美全产业链建设中,存在资本容易介入的很多环节。“上游企业根据医疗机构和消费者的需求研发产品、改进产品、提供增值服务;此外,在流通领域和渠道、医疗机构环节,均有资本进入的途径。”
他认为,不同于医疗机构直接服务于患者,未来在医美行业产业链中,上游的生产型企业有望与终端销售直接对接,这将是行业的发展趋势所在。而资本力量的介入将加速这一趋势的实现。
4月21日,医疗美容O2O悦美宣布完成1.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未来的战略方向是实现线上平台和线下平台的不断融合,资金将主要用于线下布局、市场推广、产品研发、团队建设等方面。
而在过去的3月,医美O2O公司频繁宣布获得融资和产业拓展。
3月8日,国内最大医疗美容与健康服务平台更美APP宣布与美国艾尔建(Allergan)公司达成商业合作,开始向上游延伸。艾尔建旗下拥有肉毒素保妥适、可注射玻尿酸乔雅登、美胸假体娜绮丽等全球知名的医美药品器械品牌;3月13日,医美O2O平台新氧正式宣布完成由优壹品、腾讯双百计划投资的C轮融资,并称估值对标春雨医生;3月21日,美黛拉对外宣布,已于2015年10月完成12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本轮由IDG资本和平安创投领投,A轮资方高榕资本跟投。
在谈及受资本青睐的医美产业链设计话题时,多位投资界人士均表示,资本更青睐于具有极大的成长性、较高的运营效率、资本利用的效率以及较为规范的公司治理的企业。而在这些因素中,企业的成长性最为重要,目前资本比较看好医美行业的新概念、新产品、日新月异的新技术。
据吴剑英透露,未来昊海生物科技也将继续在医美领域创新发展,开拓全产业链,并希望与行业内专业医生、正规医疗美容机构展开全面深度的合作,为终端消费者以及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微整全程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