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持续萎靡,各国央行不断加码货币宽松,而结构性改革的缺位导致全球市场脆弱性与日俱增,甚至一有风吹草动便出现恐慌性抛售,此次英国脱欧的传染效应即是其例。
“英国央行行长卡尼的最新讲话透露,今夏放宽政策可能性提升,这表明英国央行立场较去年底有完全反转,2015年底的时候,央行还一直在考虑收紧政策并和美联储一起上调利率。既然如此,现在的问题仍然是其他央行是否会效仿跟进。”嘉盛集团分析师James Chen对《第一财经日报》称。
货币宽松,不稳定因素频出,似乎都利好避险资产。上半年国际金价累计涨幅达25%,为1985年以来的最大涨幅,伦敦银也已上涨近40%;同时,美国国债收益率创出新低。而随着时间推移,风险资产也呈现上涨态势,周一大宗商品即现普涨,原油突破50美元,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超过30%。此外,各国股市也走出英国脱欧影响,各大指数纷纷回到脱欧前水平。
新一轮货币宽松隐现
虽然全球央行近乎弹药耗尽,但近来央行行长们的表态依旧呈现出死撑到底的架势。
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表示,美联储将在大选年采取必须行动,如果大选方面的不确定性扩大,美联储将考虑其附带性后果。对此,德意志银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Joe LaVorgna曾预计,鉴于今年美国大选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正好跟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最有可能加息的几次货币政策会议的日期很接近,考虑到政治方面的因素,美联储年内恐怕难以实现再度加息。
此外,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近期也表明了将在必要时刻加大宽松的意图。受降息预期影响,英镑自7月1日以来持续走软,截至北京时间7月4日16:30,英镑/美元报1.3289,脱欧结果公布后,英镑一度暴跌逾10%至1.3176。

(图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以来的各类资产价格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