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新手妈妈比较紧张什么?比较大的赢面就是身高、体重不合格。身高体重和新生儿喂养、睡眠关系密切。新手妈妈一方面担心宝宝发育情况,一方面有着“娘矮矮一窝”这样的说法,作为第一养育人妈妈们难免担心顾虑,甚至焦虑。对此,“基因管家”首席科学家唐鲲教授表示:“‘娘矮矮一窝’这样的说法并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从基因科学的角度来说,身高是受多种遗传变异综合影响的生理特征,父母二人对孩子身高的遗传影响是不分伯仲的。并且身高是经过后天环境、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调整,就比较容易被有效干预、打破局限的生理指标。家长首先要做的是通过基因检测,了解孩子的‘出厂配置’,从而进一步调整养育方式。”
身高是受众多遗传变异综合影响的生理特征
致力于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产品普及化的基因行业领先品牌“基因管家”首席科学家唐鲲表示:“身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遗传性状,受到众多遗传变异的综合影响,身高虽然很容易测量,但它却是复杂遗传性状的代表,它受多个遗传变异的影响。”
唐鲲介绍说:“2010年,Nature杂志发表一项研究,研究证实了个体的身高是通过大量基因共同作用,而不是单独的‘高’基因或‘矮’基因决定的。“
2014年,美国最大的人体性状遗传研究协会(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ANthropometric Traits,GIANT)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了分布在人体400多个基因区域的近700个与身高有关的基因变异。不过,当时采用的这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方法本身就是擅长发现常见的遗传变异,但很难发现不常见或罕见的基因变异。这近700个基因变异即属于较常见变异,它们对人类身高的影响大多不足1毫米。
父母双方对孩子身高的遗传影响不分伯仲
有这么多的基因在影响人的身高,那么这些基因究竟是来自于父亲还是母亲的遗传?父母双方对孩子身高的遗传贡献率各有多少?孩子长得不高的这个“锅”,就该让妈妈一个人来背吗?
实际上,“爹矬矬一个,娘矮矮一窝”这个在民间流传甚广的说法,在目前相关的科学研究结果中很难找到支持。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李玉玲等专家的研究显示,男女性身高的遗传度分别为0.89和0.87,男女性的身高、坐高和体重指数的遗传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父母二人对孩子身高的遗传影响是不分伯仲的。
而于2015年5月27日在《PLOS ONE》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则更有理由让我们觉得一直以来矮个子妈妈们独自背着“影响孩子长不高”的这个锅,实在是太冤了!
该项研究由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VCU)医学院院长、公共卫生医疗事务执行副总裁 Jerome F. Strauss院士带领的一个团队负责,他们鉴别出了精子中特殊基因和人类身高之间的关联;研究者发现,精子相关的抗原17(SPAG17)基因的靶向突变会导致小鼠骨骼发育畸形,比如后肢长度变短、胸骨出现融合性片段以及骨中矿物质缺失等。
身高是较容易升级的“出厂配置”
当然,对于做父母的来说,无论孩子的身高到底是受谁的遗传影响更多,归根结底都还是希望TA能够健康成长,获得更为理想的身高。
唐鲲教授表示:“‘基因管家’一直致力于基因检测领域,且基因检测的数据只是第一步,未来我们将更多研究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教育影响对于已知基因表象的修正。身边都有很多得例证可以看到,身高是经过后天环境、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调整,就比较容易被有效干预、打破局限的生理指标。”
那么,如何才能提前知道宝宝的身高潜能,从而决定是否要及早进行干预呢?
传统的也是最常见的身高预测方法,是套用公式用父母身高来推算孩子未来身高,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产生的误差是非常大的。而现在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更加精准的、基于基因的综合身高预测模型,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作为拥有超越国内外同行1-2年技术优势的“基因管家”,基于数十万级的超大样本量,开发出了精确的数学评估模型,可以用来准确评估中国人体身高、体型等众多体质特征,在准确度上遥遥领先全国同行水平。
除了身高等体质特征预测,“基因管家”的基因检测还有五大部分千余项检测项目,其中近百项个性能力、300余项生理指标的预测分析,能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天赋与潜能,为规划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