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广州志愿者学院携手和众泽益志愿服务中心共同举办第44期志愿大学堂“企业基金会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论坛在广州市团校顺利进行。专家、企业基金会、媒体等共聚一堂,探讨并分享了企业基金会对自身、行业、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社会组织、企业基金会及广大公益慈善同行提供了可合作、可共享、可借鉴的有效经验。
合照
广东省作为全国基金会最活跃的地方,基金会对社会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坛伊始,和众泽益志愿服务中心创始人兼主任——王忠平便以“企业基金会现状与发展”作为论坛开幕,与大家共同分享了近年来企业基金会的发展现状与机遇问题。
王忠平演讲中
企业基金会占全国基金会数量近1/7,依次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江浙及北京。制造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为企业基金会所在的主要四大行业,平均每年企业基金会的全职人员为1.9人。民企基金会占80%,以教育、扶贫、公共服务领域为主,项目多元、形式创新;而国企基金会占15%,集中扶贫领域,多与政府合作开展项目;外企基金会约占5%,更加注重社会服务、社会创新与环保领域,多为延续企业自身关注的方向开展资助型项目。王博士还通过分析腾讯、安利等基金会的案例,为我们透彻地说明企业基金会发展的优势与问题,同时给我们分享了企业基金会发展的7个趋势。
各家经验:企业基金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多元路径
面对企业基金会的众多关注领域,本次论坛直面“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痛点,并邀请了三家在不同纬度上各有特色的企业基金会嘉宾进行经验分享。
广发希望慈善基金负责人——徐冬梅女士,就“企业基金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的主题分享了广发希望慈善基金在自我规划、管理与发展上的优秀经验。广发希望慈善基金会十年的发展,从初建、优化、成熟到升级四个阶段为我们带来了完成的可持续之路的体验,其经验总结可以概述为要“与主营业务相结合”、要“加强志愿服务”、要“开展有价值的跨界合作”、要“围绕相关方,以人为本,汇聚智慧,与时俱进”。
徐冬梅演讲中
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麦兴桥先生,从“企业基金会如何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展开主旨分享。强调“集体影响力”,并从“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唯思利及人”的理解分享出发,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向我们介绍了助学圆梦项目。可持续发展要做到:创新——打破受捐助者的生活与传统慈善困局;自主——让受助者获取再生能力、借助外力;传承——增加中华优秀价值观和中华优秀养生文化课程,让受助者成为德才兼备人才的;贡献——再到受助者接受社会援助,也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麦兴桥演讲中
北京市阳光保险爱心基金会——童婕女士,以“企业基金会如何推动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宝贵经验的分享。童婕女士从主业、优势两大关键词切入,就教育、扶贫、志愿者保障三个方向介绍了阳光保险爱心基金会的主线与案例,并分享了其在可持续推动的三点经验:做好工作-业务相关及个人相关的人的工作、做好可复制、互动性强、易于品牌传播的项目、做好自造血的产品。
童婕演讲中
圆桌对话:企业基金会发展问题及挑战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三位嘉宾对结合行业典范案例或自身体会,围绕“面对可持续问题,发挥企业基金会最大优势”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行业公认的难点痛点做了多维度的分析与探讨,并就企业基金会如何发挥最大优势助力公益慈善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展开了深入论述,共同寻找更优的企业基金会多元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嘉宾访谈环节
相信企业基金会作为公益慈善与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之一,必定能不断创新、突破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成倍释放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志愿大学堂作为广州乃至华南的公益慈善风向标,也将不断为广大市民及公益慈善同行提供优质的学堂内容,推动公益慈善行业越走越远!
相关介绍:
志愿大学堂由广州志愿者学院发起,通过系列的讲座开展,立足广州志愿服务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学堂内容,为广大市民及公益慈善同行提供与公益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每年举办讲座、沙龙、论坛等活动,运用现代化的公益培训平台培育公益慈善文化。
广州志愿者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成立2010年,是全国首家由政府主导兴办的志愿者学院。学院以传播志愿服务文化、提供志愿者专业化培训和开展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为己任,立足广州,辐射华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致力于建设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志愿者培训中心、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中心、志愿服务交流中心和志愿服务项目研发中心。
和众泽益志愿服务中心是中国领先的志愿服务支持与咨询机构。我们相信“志愿精神”是中国社会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们致力于打造政府、企业、基金会、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的资源对接平台,实现志愿服务资源效率最大化,打造志愿服务全产业链和生态系统。
鸣谢单位:广发希望慈善基金、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北京市阳光保险爱心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