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综艺频道的《国家宝藏》节目火爆刷屏,首期节目聚焦故宫博物院,曾经“深藏不露”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华第一古物”石鼓、有着“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与电视观众见面。一时间,故宫代表的传统文化自信收获了大量粉丝,网友们纷纷为中华民族璀璨瑰丽的文化叫好。
《国家宝藏》的热播,也让故宫博物院成了带货王,咸丰花开富贵博古纹绣片、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圆盘、双色点翠蝴蝶兰草贝叶耳坠……这些故宫珍宝馆才有的精美物件成了炙手可热的流行单品。作为亚洲最大的精品生活方式平台,寺库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非遗精致艺术细细收集,搭建起“寺库·名物”这个精品荟萃的展示窗口,让老绣片、景泰蓝、点翠术这些带着历史年轮的作品在当下熠熠生辉,使人们的现代精品生活多了几分岁月的况味。
咸丰花开富贵博古纹绣片 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圆盘 双色点翠蝴蝶兰草贝叶耳坠
说起刺绣,中国人都略通一二,苏绣清雅秀丽、湘绣精巧细致、蜀绣明艳华贵,不过,若论收藏意义,从过去传承下来的古董绣片更具有藏品价值。寺库·名物的“绣花张”就是一家经营明清两代古刺绣为主的工坊,将一件件原本残破、难以保存的绣品用特殊工艺装裱于木框内,并根据绣片颜色、内容配上各色卡纸、丝绒及画框,将古董藏品与现代工艺结合,让远古绣卷绽放出新光彩。
绣花张的许多老绣片来自道光、咸丰、光绪三朝,在寺库·名物平台上,这些约200年前的绣片在现代装裱工艺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幅道光朱红地双龙戏珠绣片尽显皇家风范,一丝一线都透露着雍容庄正,素色底布与材质精良的木框相得益彰,让精美绝伦的绣工跃然眼前,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道光朱红地双龙戏珠绣片 不仅是老绣片里流淌着年华的印记,景泰蓝更能彰显精致美好的古代生活。在寺库·名物中,京珐牌景泰蓝继承了明清两代传统技艺,并将现代制作工艺融合到景泰蓝制作中,形成了简洁时尚、典雅华贵的新一代景泰蓝。京珐也是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在镇店之宝——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掸瓶的制作中,制胎、掐丝、点蓝和烧蓝、磨光、镀金等工序一气呵成,成品色泽亮丽、图案灵动,展现出京珐手工制造的精湛技艺。
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掸瓶 在寺库·名物平台上,还有一门金银首饰制作绝活——点翠。在汉代,点翠技艺就已兴起,先用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取翠鸟光泽最好、色彩最艳的背部蓝色羽毛,仔细镶嵌在金属底座上,形成美丽的首饰器物。不过,这种方法过于残忍,被拔取羽毛的翠鸟不久就会死去。寺库原创设计师王圣临运用现代点翠工艺,将古物新饰,不但具有复古的独特韵味,也融合了当代设计元素,这种新型点翠术也不会伤害小动物,非常环保健康。
王圣临金珍珠双色点翠飘带寿字耳环 鲁迅先生曾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无论是老绣片、景泰蓝,还是点翠术,都充分展现出文化自信,这是一个民族基本、深沉和持久的力量。作为亚洲最大的精品生活方式平台,寺库一直在挖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快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艺的结合,并以寺库·名物为依托,促进原创设计人才、工匠、品牌成长壮大。在寺库·名物中,内联升布鞋、朱炳仁铜艺、端木良锦细木工等众多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荟萃,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精品生活的文化自信。随着寺库不断把历史上那些精彩生活的片段引入当下,人们的品质生活将具有更丰富的历史内涵与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