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O传媒、IT桔子联合主办的“投后系列沙龙”上,品牌营销专家李倩就如何做好投后管理的话题做了分享,对当下的创投市惩初创公司进行了分析,根据自身经验为创业企业提供了众多公关、市场方面的干货。
李倩,品牌营销专家
李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从她的经历就能看出一二。
有情绪零食创始人;
前青山资本董事总经理;
前腾讯新闻主编;
36氪《300天品牌思维修炼》专栏作者;
互联网品牌人学习社群“品牌训练营”发起人;
知识付费平台“在行”上评分最高的市场类专家;
李倩专注品牌和传播10余年,曾帮助300多家企业打造品牌,服务过花点时间、Fiil耳机、HIGO、驭势科技等明星创业项目。李倩在腾讯期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数据新闻栏目《新闻百科》,也是拥有千万粉丝量的微信订阅号“新闻哥”的主导创办人,是具备投资、内容、创业,多视角的品牌专家。
本次沙龙分享的话题为“优秀的投后管理者”,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到底什么叫投后?投后管理这件事的定义是什么?
2、投后这个工作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3、做投后一定要有专长,整个投后的团队里必须得有某一个方面的专家。
4、投资机构投后工作的创新。
以下为李倩分享整理:
统一投后的概念和要求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到底什么叫投后?其实说实话,我不知道什么叫投后,我认为所有的投资机构对投后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机构对投后的理解就是投了一堆项目,然后在后面给他们要各种数据和表格;有的机构认为投后是给项目帮忙的;还有通过做投后去发掘项目的。
每个人对这件事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而我想说的是,大家理解不同不要紧,但是自己所在的机构一定要对投后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你和机构合伙人、管理层在投后这两个字上要达成共识,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内部对投后理解都不同,那么工作将无法展开。
所以我们必须清楚机构对投后的定义和期待是什么?也就是KPI,目你要了解自己所在机构对投后的要求。有的机构是因为看别人有了投后,觉得自己也应该有一个,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知道投后应该做什么,要有什么效果,而项目方也会明显感受到投后服务的杂乱和无效。只有明确了机构对投后的定义和要求,才知道怎么去服务机构投资过的企业。
这就是第一点,关于投后的定义。
为项目提供真正的价值
第二点就是投后应该怎么做,而且是事半功倍地把它做好,有一个特别好的办法就是,你要成为专家,不要成为服务员。
有的人说做投后就是要热情周到,创业者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出现,服务创业者,其实不是这样的,大家仔细想一想,除非你在他的企业里工作,不然不可能随时在他需要的时候出现。
而且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创业者是什么都需要的,今天他需要财务,明天需要法务,可能需要的都是那些细节上的事,我以前做投后的时候,我去拜访我们的一个头部企业,他很忙,在卸货,我说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他看了我一下以后说你帮我卸货。我觉得特别实在,我觉得他说的是对的。这是真真正正的帮忙。
有人说要在战略上帮助创业者,我觉得如果一个创业者需要你在战略上给他进行指导,那就是投的企业出问题了,在接触这么浅的情况下,你怎么能了解他的战略,怎么指导他公司业务的模式?在他的专业领域里,创业者比投后的管理人员要强不知多少,除非你真的是专家,在这个行业吃的比他还透。
我经常跟我们部门的或者我们同事说一句话,我说非到万不得已不要张嘴,张嘴就要保证你说的每一个字有用,不要瞎张嘴,你只要张嘴,你要说你要确保你说的话有用,能够给他带来价值,这就是投后要做的事情。
成为一个领域当中的专家
第三点,就是你一定要成为专家,或者团队里面有某个领域的专家,做的好的投后要么就是天天跟创业者在一起,成为他这个领域商业模式上的顾问;或者说这个投资机构PR能力特别强,帮着企业做宣传;要么就是人家招人特别牛,发现企业的团队缺什么人,我都给你预备着。
我建议大家尽可能的选一个点作为突破点,跟创业一样,你不要什么都想做,什么都要就代表了你什么都不想做。你去分析你们投过的企业一共多少家,这些企业,他们的特点是什么?根据这些特点,你的团队能做什么?要确保在某一个事情上面,你的水平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比较高的,不仅你的项目愿意咨询你,连其他的机构都来找你,其他机构投过的企业也都来找你。
假设我们把人力资源这个是作为一个突破点,那么我们得想办法把我们的这个机构变成一个人才库。永远都要储备着一堆人才,并且知道这个领域里面谁是专家,能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给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在我做投后的时候,集中精力在品牌营销上面,要求团队知道整个互联网上哪家品牌、市场做的最好,总监是谁,水平怎么样,统计成一个名单,把整个行业就摸清楚了。我们当初服务一个企业做鲜花配送的,叫做“花点时间”,他们公众号的回复话语,以及卡片上的文案都是我们帮他们写的,他们觉得有价值,一直在用,这就是投后管理帮到企业了。
成为专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谁都想成专家,那怎么能成为专家呢?其实有一个特别简单的原理,叫一万小时法则。有人说只要你在一个领域坚持一万个小时,你必然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哪怕你成不了水平上的专家,你至少也要成为信息上的专家。
成为专家之后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你不用去找项目,他会主动来找你,实际上只要是你找他,那就一定是添乱。但是如果你是专家,他知道来主动找你的时候,那你就是有价值的,是给他帮忙的。所以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发光体,让别人来找你。
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如果一个机构的投后做到了让创业者排着队去找你咨询的时候,才是做成功的时候。
投后工作的创新
最后我想说的是关于投后创新的问题。其实现在所有的投后好像看起来都差不多,各家之间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差距。所以这就是有创新的机会,我们可以去发掘一些创新的方式。
有几种比较常见的方式,第一种叫做讲座,就是把投资的企业来过来请一个专家给大家讲一讲,还有就是上门咨询,去公司了解一下发展的状况,另外就是联合投资的企业一起搞活动,最后一种就是推荐很多外包的机构推荐给企业。
我们以最后一种推荐外包的形式来举例,如果这个形式真的做精了,也会是机构的一个特色和优势。比如,把市面上所有提供外包服务的机构搞一个排名,由投资机构来甄选,将每一家外包公司的优势、服务、价格都写在一张表上面,直接交给企业自己去筛选,让企业省去了众多选择的工作,并且对每一家企业都有很大的价值。
我一直在强调,只有实在的帮助才能体现你的价值的。这种价值和创新需要跟机构向结合,配合自己的机构来进行。因为投后的工作就是为了提升机构的品牌和服务,让创业者觉得机构足够专业和靠谱,遇到好的项目还会给你推荐。
用创新带来机构的差异化定位
我们要针对自己所在机构的投资逻辑和方向,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假设机构主要投资的是人工智能领域,那么作为投后,你就可以搞一个人工智能的人才联盟,或者人工智能行业的读书会,做成这个领域里面最大最全的,或者把这个这个领域爱读书的人全叫来,搞一个500人的读书会,其实这个和专业性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在人们眼里就会认为你专业。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误解,然后建立起自己在其他人眼里的认知。
这一个创新性的活动就把机构的招牌打出去了,机构的投资特色也树立起来了。要抓紧时间去占据这样的认知,树立起自己的定位和认知以后就有了竞争力,形成性价比最高的传播。
大家记住,营销和品牌的本质就是不同和差异化,投后工作有两重价出价值,一个是真正的提供有价值感的服务,另一个是PR价值,也就是配合机构去体现自己的特色。
而具体的做法就是,第一,利用一万小时理论,把自己变成专家,提供有价值的东西,第二就是迅速抢占认知,根据机构特色去策划创新性的事件,让自己迅速映入别人的眼帘。
据了解,IPO传媒是一家为早期项目提供精准、高效财经公关服务的公司,协助项目达到针对资本市场的策略性目标。IPO传媒以帮助创投项目提高在资本圈影响力为核心、进一步帮助投资机构投后管理为基石,专注于资本市场媒体关系管理和投资者关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