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联合举办的“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新青年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首都经贸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师生代表共计150余人参加研讨会。
据了解,此次研讨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探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及《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践行新路径,更加有效地促进传统文化对一代新人的培育功能。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长乔东亮教授出席研讨会并致开幕辞。他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中生根发芽,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时代课题。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自1994年建所以来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忠实践行者和积极推动者,在新时代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寻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结合点,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入手,探索新时代新青年发展的道德培养模式,培养青年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和创新意识,让新时代的新青年成为文化传承的主力军,进一步增进广大青年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与会专家围绕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网络教育等论题展开讨论。
传统文化如何融入新时代新青年,如何培养新青年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是与会专家普遍关注的重要论题。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殿卿教授指出,新时代新青年是中华文化基因的传承者,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根、体、魂一体的文化培养模式,实现家庭养育、学校德育、社会化育的有机统一,为新时代新青年发展培根铸魂。中国社会科学院陈瑛研究员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文化形态,认为新时代新青年要有文化自觉意识,努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新青年成长成才的道德源泉,要提高广大青年的道德自律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教授从教育与教化两种概念的分疏入手,指出教化不仅在青年品德形成方面有着重要的熏陶作用,在治国理政、变俗易教等方面也发挥着特有的化育力量。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原所长傅永吉教授指出,在孔、孟、荀构建的知、情、意统一的儒家知识体系中,知、情、意统一的君子人格诉诸儒家道德主体性自觉意识的涵养,新时代新青年成长应以培养德性自觉为切入点。
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会专家从不同的思考维度展开讨论。中国政法大学俞学明教授借鉴新西学东渐中U型理论吸收东方文明精华进而反哺东方文明的理论特点,主张在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冲突中,思考如何实现文化的相融相合,而不是简单的回向古代。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任文利研究员强调,“传统”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统序、统脉,“文化”则是中华民族文以化人的文治教化,“新时代”与“传统”之间的问题是新旧之间如何契合调适的问题,传统文化要融入新时代新青年的日常教育。首都经贸大学王瑞昌教授针对当下社会道德堪忧的状况,指出道德教育与传承的关键是“知本”,既要知悉性善的人格之本,还要把握儒家道统的民族生命之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匡钊研究员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青年对传统文化产生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并不是单纯地回到四书五经经典,更为重要的是对诗教、文教的重视,通过诗文阅读建立起对古典世界的想象,让青年在诗文中继承文化传统。北方工业大学何海兵副教授强调,新时代新青年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交汇合流,在三者的交汇碰撞中,所要思考的是传统文化如何吸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华。
与会专家还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的践行路径展开讨论。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原所长王新宏教授认为,中华民族历来有强烈的家族意识和家国情怀,强调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既是对中国古代齐家文化的肯定,也是现代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引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工系李素菊教授从青年对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不同态度出发,指出青年对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认同感,主张在学校教育之外,通过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增进青年的道德培养。
此外,围绕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韩星教授具体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及其历史依据,指出儒家经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是源和流的关系,儒家经学不仅是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源泉,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
据悉,为鼓励学界更多投入到青年研究和青年学研究中来,由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出资,联合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北京青年研究会,面向全国开展了以“青年研究”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经专家组评审,共有32篇征文获奖。在此次研讨会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俊彦研究员宣读了获奖名单,颁发了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