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行业>>商业>>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

老怪:今日投资消息早知道潘益兵:周二早间市场信息

徐小明:周二大盘操作策略财智:大反弹后防出现分

龙头:反弹预示结构性行情存在灵枝:再次冲刺3100

梦回:盘前聚焦热点板块李清远:围绕3000展开震荡

吴西:此时需寻找低位绩优股纤虹:反弹仍存两大隐忧

拾金客:短期定呈现震荡格局一狼:重点把握三个方向

彬哥:今日重点关注一件事灯塔:今日开盘前参考提示

  • 穷人在抢房富人在抢命隐藏在数据里的楼市真相
  • 热点|公安部紧急曝光日本老人竟“主动”进监狱
  • A股入摩名单正式出炉!大转折!钱忽然开始值钱了
  • 热点|百万租金的房子你觉得贵吗?一巨无霸败了
  • 突发!中兴复活?!昔日棋牌游戏老大如今涉赌被查
  • 热点|楼市会再起飞吗精英阶层都把钱花在哪了?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财经图集

    极光大数据:整顿之后,现金贷能否迎来下一个春天

    广告:中金在线 2018-05-16 17:46:32 来源:中国网 作者:佚名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消费金融自2015年放开市场准入,逐步为市惩消费者熟悉并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其中移动消费金融行业渗透率在2017年12月达到11.2%的历史峰值。但市场中出现的过度授信、泄露隐私、暴力催收等诸多问题使得行业在顶峰时期被重拳整顿。新规颁布半年过去,移动消费金融的现状如何?是否还能生存下去乃至迎来下一个春天?移动消费金融的用户又是怎样的?极光大数据发布《2018年5月移动消费金融行业观察》,从移动消费金融行业概况、行业现状、用户画像等多个维度带你了解移动消费金融行业的方方面面。以下为报告节选,完整报告请至极光官网或微信公众号lovejpush下载。

      极光观点:

      1、2017年12月移动消费金融行业渗透率达11.2%

      2、2017年12月之后,头部app渗透率保持平稳,中尾部app渗透率出现下滑

      3、2017年以来,移动消费金融行业平均每月新增用户数为461万

      4、移动消费金融新增用户中,26~35岁用户超过半数

      5、多头信贷用户在一二线城市的分布占比高于全国移动网民

      一、移动消费金融概况

      移动消费金融一般指以移动互联网为渠道,机构或企业为满足个人消费目的而提供的信贷服务;狭义的消费金融指住房和汽车之外的生活消费,如日常消费、装修、医疗、旅游、教育等细分场景。移动消费金融常见产品形式有消费现金贷款与商品消费分期两种。
        2017年消费性贷款余额相比2012年翻了两倍。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拽消费性贷款余额从2012年的10.4万亿上升至2017年的31.5万亿,截止2018年Q1消费性贷款余额达32.9万亿。
        消费金融经历起步期、推广期,如今进入调整期。从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国内首张信用卡开始,中国消费金融拉开了序幕;2009年,银监会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启动了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审批工作;2013年,银监会修订完善了《办法》并新增10个城市参与试点,消费金融进入推广阶段,2015年,决定放开市场准入,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期间,消费金融迅猛发展,在为有资金需求的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过度借贷、重复授信、泄露隐私和暴力催收等不规范做法也伴随出现;为了消费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监管机构开始出手整顿,行业进入调整期。
        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消费金融。移动消费金融主要参与者有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P2P平台、互联网公司和金融风控提供商;其中,互联网公司存在有无网络小贷牌照的区别;持有网络小贷牌照的电商平台和其他互联网巨头可以直接提供信贷服务;另外,一些未具备金融牌照的互联网公司提供导流和助贷服务。
        消费金融产业链主要包括资产端、消费金融平台和资金端三部分。消费金融机构或企业根据自身企业情况从合规途径获取资金,借助自身平台或助贷平台获客;满足条件的消费者通过现金模式或代付模式(消费分期)向消费金融平台提出消费信贷需求;征信和风控数据服务平台会在贷前、贷中和贷后提供风控数据服务支持;而催收机构对贷款逾期的客户进行催收;消费金融机构和企业都受到一行两会及相关机构的监管。
        国家法规政策从多个层面促进消费金融的发展,不断扩大消费金融的覆盖人群并深入消费场景中,帮助更多的长尾用户的信贷需求得以满足;同时,严格进行“穿透式”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政策法规全面收紧小贷公司和 P2P的资金来源和流转,行业面临洗牌,未来合规发展是消费金融平台的发展方向。
    二、移动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极光大数据显示,从2017年2月开始,移动消费金融行业渗透率不断攀升,在12月达到高峰,渗透率为11.2%,相比最低点2月渗透率增长近1倍;2018年开始,移动消费金融行业渗透率有所回落。
        2017年,消费金融app均处于上升趋势,头部消费金融app渗透率从2017年2月的3%上升至2017年11月的6.5%,中尾部app从从2017年2月的4.9%上升至2017年12月的10%;从2018年开始,受政策监管影响,中尾部app渗透率开始下滑,头部app保持平稳。
        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2017年以来,移动消费金融平均每月新增用户数为461万。2017年2月,移动消费金融行业的新增用户为273万,此后,呈现震荡上升趋势,2017年12月新增用户达525万;2017年12月以后新增用户数有所回落。
    三、消费金融新增用户画像
        极光大数据发现,在2017年至2018年3月期间的移动消费金融新增用户中,男性用户占比58.4%,女性用户占比41.6%; 新增用户年龄层分布中,26~35岁用户占比最高,达52.4%,16~25岁用户占比第二,达35.2%;总体来看,87.6%的用户年龄低于36岁。
        移动消费金融新增用户中,超七成仅装有1款移动消费金融app,装有2款移动消费金融app的用户占比11.9%,装有3款及以上该类app的用户占比12% 。
        极光大数据发现,移动消费金融新增用户在一、二线城市占比高于全国移动网民城市等级分布,全国每十个移动消费金融新增用户中,至少有一个来自广东省;用户量top 10城市中,北、深、上、广四个一线城市位居用户量前四名,占比分别为2.7%、2.5%、2.3%和2.2% 。
        极光大数据显示,移动消费金融新增用户app偏好指数top 10中,支付宝、QQ邮箱、58同城位列前三;除了支付宝外,top 10 app中还包含三款金融类app,分别是中国建设银行、360借条、中国工商银行。
        在社交网络领域app偏好top 5中,MOMO陌陌和探探两个陌生社交app位列其中;在网络视频领域app偏好top5中,火山小视频位列第一;在网络购物领域app偏好top 5中,京东位列第一。
    四、消费金融多头信贷用户画像
        极光大数据显示,移动消费金融多头信贷用户中,男性用户占比59.8%,女性用户占比40.2%;35岁及以下用户占比达89.3% 。
        根据极光大数据的统计,多头信贷用户中,在2个平台贷款的用户占比57%,在3个平台贷款的用户占比22%,在超过3个平台贷款的用户达21%。
        多头信贷用户在一二线城市占比高。在多头信贷用户的省级行政区分布中,广东盛江苏盛山东省位列前三,用户量占比分别是12.3%、6.7%、6%。在多头信贷用户的城市分布中,北京市占比3.1%、上海市占比2.8%,重庆市占比2.8%,这三个城市位列用户量前三名。
        QQ邮箱、中国建设银行、支付宝是多头信贷用户最为偏好的三款app 。在多头信贷用户app偏好指数top 10中,有7款金融类app,除了中国建设银行和支付宝外,还有中国工商银行、买单吧、拍拍贷借款、农行掌上银行和京东金融。
        极光大数据显示,在社交网络领域中,MOMO陌陌、百度贴吧和QQ是多头信贷用户最为偏好的三款app;在网络视频领域app偏好指数top5中,出现四款直播类app,分别是YY、斗鱼直播、虎牙直播、熊猫直播;在网络购物领域,京东的偏好指数最高。
    报告说明
        数据来源

      极光大数据,源于极光云服务平台的行业数据采集及极光iAPP平台针对各类移动应用的长期监测,并结合大样本算法开展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

      数据周期

      报告整体时间段:2017年1月-2018年4月

      具体数据指标请参考各页标注

      数据指标说明

      报告中的移动消费金融app包括捷信金融、平安普惠、来分期等1777款app

      法律声明

      极光大数据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系依据大样本数据抽样采集、小样本调研、数据模型预测及其他研究方法估算、分析得出,由于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极光大数据依据上述方法所估算、分析得出的数据信息仅供参考,极光大数据不对上述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和非侵权性做任何保证。任何机构或个人援引或基于上述数据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均与极光大数据无关,由此引发的相关争议或法律责任皆由行为人承担

      报告其他说明

      极光大数据后续将利用自身的大数据能力,对各领域进行更详尽的分析解读和商业洞察,敬请期待

      关于极光

      极光是中国领先的移动大数据服务商。其团队核心成员来自腾讯、摩根士丹利、豆瓣、Teradata和中国移动等公司。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来专注于为app开发者提供稳定高效的消息推送、统计分析、即时通讯、短信和社会化分享组件等开发者服务。至今我们已经服务了超过70万款移动应用,30万开发者,累计覆盖超过130亿个移动终端,月独立活跃设备超过9亿,日发送消息60亿,产品覆盖了中国国内90%以上的移动终端。基于积累的海量数据,我们拓展了在大数据领域的产品,包括极光效果通和极光数据服务。极光致力于为各行各业节约开发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优化业务决策。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