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教师节,大家都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向自己的老师表达感谢之情,送花更是老师们最常收到的教师节礼物。然而,近日却有网友发帖称,在北京某小学,一位同学因带花进校园而被老师罚站在校门口。该所小学回应称,教师节早上,王老师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入校,看到有女生手捧着一束鲜花走进了学校。因为学校规定不收任何礼物,所以,王老师就叫住这个学生,想让她到校门口找到家长,让家长把花带走,不存在视频中罚站和大声斥责之说。

王老师解释道,“拒收一枝花”的传统在学校已经有十几年了,虽然一枝花价格不高,但是很可能会造成同学之间的攀比,“这个孩子送一枝花,那个孩子送一捧花,可能还有家长会送一个花篮”,拒绝收礼主要是希望给孩子们一个公平的环境,“我们会教育孩子通过写卡片、给老师鞠躬等等其他方式表达感谢。”
学校的初衷是好的,但“拒收一枝花”就真的能实现教育环境的公平吗?
教师节只是家长们送礼的由头。不仅是教师节,无论校方如何强调不收礼的纪律,家长们仍不放弃的变着法的寻找各种理由给老师送礼。这送礼乱象的背后,显现的其实是中国教育之痛。中国人家庭观念很重,大部分家长都愿意倾其所能为孩子铺一条更好的路。无论是农村家庭砸锅卖铁供孩子读大学还是一线城市一掷千金买下学区房,本质上没什么区别。现实也是如此残酷,同样资质的孩子,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成长曲线。北京的小学生三点半放学,放学后还能选学校提供的兴趣班,无人机、3D打英编程等课程俨然在列。而有的农村最好的初中,才刚刚装上电子白板。真的是一步慢,步步慢。这两年盛行的一个说法:“寒门再难出贵子”,也侧面佐证了整个社会对教育资源、家庭环境的重视。家庭环境不是轻易能改变的,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优质资源覆盖面得以扩大,为教育公平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国家对“互联网+教育”的认可与支持下,“互联网+教育”也成为偏远地区的孩子“走进”名校名师课堂,拓宽视野,促进起点公平的有效手段。

百度教育大脑凭借自身的技术基因,赋能百度文库、百度阅读、百度智慧课堂等,使其在教育资源上具有先天优势。其中,中国最大的文档和学习资料服务平台百度文库供给5.5亿用户进行分享交流;百度阅读在严肃阅读行业居市场首位,拥有5000万用户;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学习场景深度融合的百度智慧课堂,迄今已涵盖2000所学校。
百度教育大脑还通过知识图谱,把各种教育内容进行聚合后转变成体系化的领域知识,仅仅是现在已经达到覆盖18个学科、1068万个知识点,对2亿内容进行画像,挂载1.2亿资源,并结合教育专家的知识点,重点建设K12的专业知识图谱。无论是老师想要研习新的学习方案、学习资料,还是学生自我学习都会有体系化的知识内容去配合。而且,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百度教育大脑深挖用户背后需求,根据个性化需求提供对应的个性化学习场景,不断拓展学习深度与学习边界,而且,针对老师备课场景,百度教育大脑让老师无需下载线上就可以编辑添加素材,以及备份、分享,并充分利用AR、VR提升具象化交互体验。
智慧是教育永恒的追求, 智慧教育是当代教育变革的走向, 人类对智慧教育的认知逐步渐进。百度大脑作为在教育领域的智慧解决方案,融入科技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聚合了中国最优质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资源内容。百度教育大脑在促进教育公平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而我们期待有一天,莘莘学子们不在以教育资源论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