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吉国:山东文化产业如何赢得新突破
2021-02-03 15:06:0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201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自此,山东省开启了一场持续至今的系统性改革。三年来改革发展初见成效,站在新的起点,展望2022,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又将如何继续迎接“大考”?山东省区域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主任)孙吉国日前撰文《山东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五年取得突破”?》,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山东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阶之路。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自2018年开始实施,迄今已经三年有余,到了“三年初见成效”向“五年取得突破”迈进的重要节点,如何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是相关部门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这张答卷的关键命题。
一、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要牢固树立系统化思维、科学性前瞻性举措,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以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开拓新局面,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和新时代现代化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围绕文化强省目标,立足自身优势,突出重点领域,科学核定目标任务。
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目标,立足自身优势,突出重点领域,引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推进实施一批创新示范、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成一批业态集聚、功能完备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文化产品和品牌,集聚一批创新引领、创意丰富的文化创意人才,建立起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力争到“五年取得突破”的2022年,培育文化产业规模10亿元以上企业超30-50家,其中要有一定数量的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支持实施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文化项目30-50个;建成营业收入超500亿元的文化产业集群2-3个、超200亿元的文化产业集群3-5个;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8%以上。
三、实施强本固基补链延链强链,以金融和科技助推产业“三新”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产业链价值链信用链生态链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推动“互联网+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纵深发展,延伸旅游演艺、休学度假、建筑博览、工业遗产等文化产业链条。运用“文化+”“互联网+”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启动实施文化产业链固基强基工程,提升产业链配套能力,通过龙头企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等领军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调联动。到2022年,初步打造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移动媒体、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外贸出口等重点产业链,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产业价值链信用链生态链。
(二)实施重大项目引育突破工程。加强重点优质项目储备,建立完善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库,实行年度滚动管理,分类指导、服务和协调,力争两年内推动实施30-50个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双招双引”签约项目、文化产业重大支撑性项目等重点项目,紧盯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竣工达产等重点环节,继续纳入专班重大项目联系帮包,建立项目建设协调服务机制,协调督促齐古城、中华历史文化产业园、华谊兄弟电影文化城、济南华侨城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强度高、主体优的项目如期建设运营,完善青岛“东方影都”、济南融创文旅城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高运营服务水平。
(三)实施“雁阵型”产业集群升级工程。继续将“雁阵型”文化产业集群纳入产业联盟和工作专班重大项目联系帮包,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扎实推进影视演艺、黄金珠宝、时尚消费、书业出版以及工艺美术等产业集群建设,将集群打造成为产业生态优良,集技术研发、创意设计、生产制造、产品发布、展示交易、传播消费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加快形成国际化区域性高端文化产品聚集区。聚焦影视动漫、创意设计、新媒体等重点产业集群领域,支持山东出版、海看网络等重点企业,培育、发展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规模、有效益的领军型文化企业,加快培育更多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集聚、示范引领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按集群营业收入年增长10%的要求,到2021年入库集群年营业收入达到2900亿元规模、到2022年达到3100亿元规模。
(四)实施“文化+会展”融合发展工程。加强与部委、国内外行业协会和项目主办方的联系,支持鼓励社会机构、行业组织和企业等引进国际、国内文化及“文化+”领域重大精品赛事、活动、展会、节庆和论坛活动,支持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培育孔子文化节、中国非遗博览会等文化品牌,打造一批具有齐鲁特色的精品文化会展。组织参加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积极组织全省重点文化企业参展,从更多角度、更多层次展示山东省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充分发挥“文化+会展”的叠加效应,配套举办更加丰富多彩的“双招双引”活动,吸引更多客商投资山东,打造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展会。
(五)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赋能工程。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山东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以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围绕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新媒体等重点产业领域,建设2-3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技术基点,加大对线上平台类项目、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组织和支持力度,重点突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创意设计、文物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文化旅游等领域系统集成应用技术。鼓励文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打造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技术服务、产权保护、成果交易、活动展示、金融投资等各类平台,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组织评选一批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领军企业,培育科技型文化产业集群,形成良好的科技型文化产业链条体系。
(六)实施网络视听新高地打造工程。以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为核心,聚集一批网络视听内容制作、产品交易、集成分发、审核播控、技术研发、视听云计算及应用、基础电信服务等资源,培育一批短视频内容生产传播基地、短视频行业发展研究基地、短视频行业服务培育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实现网络视听产业高端要素集聚式发展。发挥山东文化科技融合方面的优势,加快创建山东省短视频创意联盟,打造具有集聚效应和领先地位的网络视听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网络视听龙头企业,支持建设具有强大传播力、公信力的新型媒体企业,带动网络视听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广电5G组网试点,大力发展5G高清视频、4K/8K等高新技术,加快有线电视网络迭代升级。
(七)实施有效的文化市场消费助推工程。以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创新办好“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山东人游山东”“好客山东贺年会”等活动,推出系列文化和旅游IP,激活文化和旅游体验经济,形成新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增长点。推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建设引领新型文化旅游消费的小剧场、沉浸式演出场所、特色研学等基础设施,重点建设一批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康体养生主题于一体的特色街区、文化旅游综合体,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和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开启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能导览系统、AI客服、大数据监控与指挥平台、生物识别电子门票等5G 应用场景,加快推动“一部手机游山东”智慧文旅生态体系工程。
(八)实施文艺精品供给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聚焦建党百年,突出强调精品内容创作生产,通过健全内容生产、转化、传播全链条建设,全力抓好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生产,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抓龙头项目,力求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擦亮“鲁剧”品牌。突出抓好吕剧《一号村台》、京剧《浮厝》、杂技剧《铁道英雄》等文艺精品创作。实施“网络视听节目提升工程”,推出一批优秀短视频、网络电影,努力打造“网络鲁剧”新品牌,重塑“鲁剧品牌、必属精品”新形象。
(九)实施对外文化贸易促进工程。扶持和培育外向型文化龙头企业,鼓励申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争取更多企业和项目入围名录。增强在日韩、中东欧、美加等地区举办“孔子家乡山东文化贸易展”及相关推介活动等平台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促进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文化传播良性互动。积极利用上海进博会、中国服贸会、文旅博览会等境内外展会平台宣传推介我省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争取在自贸区设立文物审批点,加强对重点出口企业、齐鲁文化贸易海外中心、特色出口基地的服务管理考核工作,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指导博山区做好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积极争创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四、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充分凝聚工作专班和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合力,强化政策支持力度,确保文化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九个强省建设”中再立新功。
(一)充分凝聚工作专班和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合力。强化工作专班的统筹领导职能,在政策、资金方面进一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与十强产业协会联盟发挥作用,形成专班和联盟良性互动;各相关部门和地区按照“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承担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切实形成领导有力、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竞合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大格局。
(二)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加大资金重点扶持力度,实施文化金融深度融合。统筹省级宣传文化旅游发展资金,通过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对媒体融合、出版传媒、文化体制改革等重点方向和特色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做好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子基金设立工作,谋划储备优质文化产业项目。
(三)做好产业数据统计分析。及时汇总整理文化产业各类统计报表、指标数据,准确反映山东文化产业发展及新旧动能转换情况。及时统计全省及各市文化产业投资情况、开展“互联网+”文化产业新业态统计监测工作。通过与全国及各省市的横向比较,与历史数据的纵向比对,跟进分析研究,撰写文化产业统计分析、信息,提供精准决策服务和参考。做好文化产业季报手册编印工作,编印《山东省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概览》,多角度反映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成就。
(四)加强考核督查和绩效评估。建立文化产业突破发展行动考核机制,纳入相应部门、各地考核评价体系。将文化产业突破发展行动绩效考核结果与扶持资金挂钩,确保压力有效传导、动力有效提升、工作有效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同时,委托联盟秘书处定期对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纳入考核的“三重”项目以及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扶持的企业、项目进行绩效评估评价,充分发挥绩效评估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力促项目和企业做实做优做强做大,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