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汇正财经在沪举办以“观潮谋新策,蓄势迎长虹”为主题的2025年第四季度策略会。会上,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刘煜辉进行了《攻守易势,强者思维》的主题演讲,从全球地缘政治演变、国内经济复苏逻辑、A股市场趋势及十五五规划方向等维度,为投资者解析了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与长期机遇。其观点深刻揭示了“中国从战略优势到胜势的转变”如何成为驱动市场的核心动能。
刘煜辉开篇即点出当前全球市场波动的底层逻辑——中美博弈的“攻守转换”。他指出,过往贸易战中国尚处被动应对状态,但经过多年产业积累与战略布局,如今已实现从“弱者”到“强者”的身份转变,这一态势是过去一年A股上涨超千点的核心支撑。
针对美国近期的贸易动作,中国选择以“主动出击”回应,将稀土产业链全面纳入“战略管控”,建立全球许可证制度:无论任何国家,只要产品中含中国产稀土,均需经中国当局审批。这一举措并非单纯的贸易反制,而是对全球供应链话语权的掌控。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稀土是半导体、新能源、高端制造的“工业维生素”,缺少中国稀土供应,即便最先进的半导体制程也难以落地。刘煜辉强调,这一动作印证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节点”地位。
刘煜辉提出全球核心矛盾已演变成西方内部对立超越东西冲突,矛盾转化为中国带来了地缘政治战略机遇期,即便短期有摩擦,长期仍会回归“实力决定话语权”的本质,这为A股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已进入“财政扩张+货币宽松”的组合周期,这种全球流动性宽松环境,一方面推升大宗商品价格,另一方面促使资金向新兴市场流动,A股作为全球主要市场中高成长、低估值的代表,有望持续受益。
对于国内经济,刘煜辉聚焦两个关键指标PPI、M2-M1。PPI本质是“中国核心经济资产的盈利映射”,其转正意味着成分股的收入与利润将显著改善,仅这一因素就足以支撑指数在未来的上涨可能。
过去一年M2与M1的差距持续收窄,这一指标直接反映市场流动性从沉淀转向活跃,为权益资产提供了坚实的分母支撑。刘煜辉强调,宏观投资看两张图,CPI-PPI定盈利,M2-M1定流动性,当前两者均指向机遇。
基于上述宏观判断,刘煜辉给出了对A股的乐观预期,中国将用三年时间把战略优势转化为战略胜势,而市场的超额收益将集中在与战略优势绑定的赛道,如循环经济、AI算力自主、关键材料掌控等。
除产业层面,刘煜辉还聚焦货币金融与要素改革,人民币的突围路径是“退旧群、建新群”,以中国庞大的贸易规模与供应链优势为基础,在香港市场推动核心资产“代币化”,为持有人民币的全球主体提供“资产沉淀市场”。他预判,未来5年人民币有望抢占全球金融交易20%的份额,这将重塑全球货币格局,也为A股带来增量资金。
此外,刘煜辉指出,下一轮信用周期的核心要素是“数据”,将数据收入转化为“信用共识”,通过数据资本化重构政府、企业、家庭的资产负债表,这是解决当前财政与信用问题的唯一方向,也将催生数字经济领域的长期机遇。
刘煜辉在演讲结尾强调,当前市场的短期波动只是“长期趋势中的插曲”,投资者需跳出“短期博弈”,聚焦“战略优势赛道”。未来三年,A股的高度将取决于这些载体的产业兑现速度,而坚定把握“与国家战略同频”的赛道,才是核心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