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8 16:53 金锣火腿肠吃出“活物” 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湖北网台
导语:综合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社相关报道,山东东营市消费者朱先生日前投诉称,自己在购买的 “金锣王中王70g”火腿肠中发现了白色的蠕动“活物”。朱先生称,该白色异物部分和火腿肠肉体是分离的,用手轻轻触碰会粘下来一点。金锣近期质量问题频出,遭到消费者投诉,网络和纸媒上有关金锣产品的投诉和曝光可谓是铺天盖地,金锣产品也因此深陷“信任门”,媒体对质量问题进行关注,拷问企业信誉。
消费者买到有臭味的金锣火腿肠,还吃出白色毛发。
金锣火腿肠多次曝光食品安全问题
6月中旬,新京报报道,北京大兴区一市场门口,商贩低价销售过期火腿肠等食品。之后,相关部门查抄了该商贩的摊点和租住房,没收过期火腿肠180公斤,其中很大一部分为金锣火腿肠。
7月中旬,大众网报道,胶州市民李女士向记者反映,自己买了一根金锣培根火腿,吃了一半竟然发现肉里还嵌着一块巴掌大的塑料袋。销售人员鉴定后承认是金锣的火腿有问题,李女士要求金锣在媒体上公开道歉,但金锣方面称最多只能赔偿10根火腿肠。
8月下旬,和讯网报道,家住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的李先生买了一袋金锣加钙特香王优级火腿肠,当他和朋友吃到还剩2根时,发现火腿肠有蓝色异物,疑为塑料。吃出异物当天,李先生拍了三张照片后将火腿肠放于冰箱保存,并向金锣公司投诉。但对方长时间也未派人处理此事。
9月下旬,人民网报道,聊城市民张先生反映,他在文化路一超市买了一包金锣王中王火腿肠,回家后在火腿肠中吃出一指甲大小的红色塑料块,此后张先生多次与聊城市销售商交涉,却始终没有等到最后的处理结果。
10月中旬,巴渝传媒网报道,家住重庆涪陵区江东街道的杨女士买回3件金锣火腿肠,准备在孩子的婚宴上使用,不料,部分火腿肠有霉变、腐烂现象。之后,在工商人员的调解下,杨女士获得1000元赔偿费。金锣火腿肠涪陵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估计是运输途中外包装破损,导致火腿肠霉变。
网络负面报道大量被删
相较于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次数,有关金锣的负面报道在网络上被删帖的数量更让人侧目。中新网财经频道昨天试图在网络上查阅相关新闻时发现大量被删帖。
在百度新闻中输入“金锣火腿肠”,在第一页,除了“践行环保”、“黄金周热销”、“领航饮食健康”等企业新闻外,出现的负面报道大量被删,仅在搜索结果中显示标题。
诸如“金锣火腿肠出厂一个月就变质 消费者很无奈”、“金锣火腿肠被指连现异物事件:消费者称吃到“指甲片”、“未过保质期 金锣火腿肠臭了”、“超市买来变质金锣王 隔很远能闻到恶臭”、“买三袋金锣鸡肉肠两袋发臭 经销商:以一赔十”等新闻标题链接,均指向被删除页面。
而这些被删除的报道中,有的在昨天还能查阅,至今晨则无法再打开,删帖似乎仍在进行中。
呼吁:重建职业道德
全社会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技术重构,更在于道德重建,正如温家宝总理的判断:“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社会,如果道德滑坡,食品安全往往是重灾区;反过来讲,提升食品安全指数,道德重建是重要一步。而同时,只有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完备检测程序,让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严惩和社会的唾弃,食品安全才有望得到切实保障。道德对于市场经济的意义无比重大,这个道德,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私德”,而是具有“广谱抗菌素”意义的“公德”——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道德”。
如今,我们在推进建设“法治社会”“企业责任”,其实,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诚信经济,当然,良心的盾牌并非总是可靠,道德的血液并不总能自我生成——我们提倡企业流淌道德血液,却必须正视其逐利的现实;我们提倡企业的道德自律,却并不能把“宝”全部压在良心上。事实上,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不是因为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生产的不规矩不卫生,而是因为执法者的失守推诿;许多食品检测失察的发生,不是因为技术的不成熟不先进,问责的不强硬不严厉,而是因为监督者的道德失范。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管理出来的。
支招:如何鉴别火腿肠质量
首先从外面是看肠衣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常温保存的基本都是半年);包裹肠体的肠衣是否有皱皮,破损;肠体是否有受到严重挤压,弯折等。
其次是望,闻,尝。望:剥开肠衣看肠体颜色,是否有出水,出油,或者其他明显异物,或色泽差异;闻:直接或者扳断了凑近闻是否有异味,一般变质后都是酸败腐烂味较重(也称哈喇味),严重点就是肉已经变质腐烂的味道,其次是有些产品在保质期内可能出现肉制品氧化后的味道,这个属于可吃,但不建议食用;尝:就是直接放入口中尝,肉制品的东西变质了,一般人都是不能接受的。但有些处于保质期边缘的可能具有一股脂肪氧化的味道,人们对此的敏感度得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