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传统银行转型变得必然,也更为自然。
1月8日,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2016中国(杭州)“互联网+”金融大会演讲中指出:“互联网企业迅速向金融领域渗透融合,催生了一种新的业态——互联网金融,打破了金融业传统的行业界限和竞争格局。”同时他还表示,商业银行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从来不是保守者、落伍者,而是最早的实践者、改革者和创新者。
这一点在“象牙塔”内体现得尤为明显。从6年前中国银监会出台规定叫停银行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到今天大学校园已成为传统银行战略布局的必争之地,时间带来的不仅仅是改变,更是互联网冲击下金融战线的不断延展。但不管战线延展到哪里,兵贵神速和出奇制胜永远都是“王道”,谁能第一个玩儿得转,谁才能走得更远。
当转型路上的“领头羊”
事实上,近一年来,“互联网+”所构建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一方面冲击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在改变着传统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不只是工商银行,一大批传统金融巨头已经走在提前布局互联网金融的道路上。其中,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针对大学生群体量身定制了校园版信用卡;中国银行则选择与爱学贷等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展开战略合作,唯有工商银行选择了自己做平台。
“平台的聚合效应、多赢效应,使开放式平台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2016中国(杭州)“互联网+”金融大会上这样说道。
对于工行生态而言,做渠道是车拉万马,做平台则是万马拉车。自今年3月,工行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开始,平台理念便已成为其转型互联网金融的独特标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银e校园”是一支奇兵,既融合于整个e-ICBC体系之中,又因其新锐创新显得更为不同。
姜建清认为,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利器,商业银行的创新需要互联网力气改造服务模式和经营方式,从线下渠道的金融服务链条从而顺应时代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发展趋势。而工行则愿意与各方加强合作,互相促进,打造“平台+网点+场景+金融”的全新生态,共同提升互联网金融的价值创造能力、服务品质和普惠水平,为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增添新动力。
布局“象牙塔”转型有奇兵
过去两年,以大学生分期消费购物为突破口,互联网企业横扫高校金融市场,也让传统银行布局“象牙塔”的行动变得迫在眉睫。然而,在“如何布局”这个问题上,各大商业银行给出的答案却并不一致。有些难以突破思维定势,在市场面前裹足不前犹豫不决;有些则选择了更新锐的方式,通过转型“互联网+”完成布局,中国工商银行便是后者。
2015年9月15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举行“助力梦想,青年成才”行动发布会,宣布正式启动“互联网+校园”服务计划,并发布了国内首个银行级大学生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工银e校园”。在银行最擅长的金融服务领域,工银e校园可谓火力全开,而在校园多样的生活场景中,工银e校园则活力尽展。
超低利率的分期购物、全国任意汇款零费率、基金理财,保险产品均能一键购买,除了金融服务,同时还能体验一卡通充值、电子书阅读、健康体检、周边游,公益服务等校园生活服务。
与此同时,宇宙行的校园营销也是花样迭出,9月,一卡通充值返现,下载注册送流量活动上线;10月,联合国家级出版社全面开启大学生金融征文大赛;11月,新版本发布,多项新功能上线;大学生信用常识视频火热首播;12月,“金融学堂大学生财商教育”讲座火热开讲。
伴随着层层围合,步步递进的工作,工银e校园显然并非只谋象牙塔一域,而是看中了广大高校学子巨大的金融消费潜力,显然这才是宇宙行布局青春,决胜未来的战略所在。

图为“工银e校园APP”发布会活动现场
图为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发布会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