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进入2016年以来,大盘继续呈现重心下移的情况,一些上市公司回购股份计划期限已满,从市场表现来看回购股份的效果很有限。数据显示,从2015年6月到2015年12月底,国内A股共有243家上市公司公告实施股份回购计划,仅有个别公司按照公告回购金额上限完成回购,整体来看,上市公司在具体实施股份回购时,多数选择谨慎对待,并非将资金一拥而上,而是根据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况和企业的自身状况理性对待;而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又该如何看待回购这件事。
有投资者质疑大多数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实际回购金额低于回购计划中的金额上限,是否有违规嫌疑。上市公司在公告股份回购计划中,往往会披露回购资金总额上限,一些投资者往往误以为上限金额即是上市公司将实际回购的资金,实际并非如此,实际回购金额低于公告的金额上限也并未违反相关法规。万科1月14日公告称,公司回购股份注销完成,截至回购到期日2015年12月31日收盘,回购股份数量共计1248万股,支付总金额为人民币1.6亿元,远低于当初的回购计划金额上限100亿元。与此类似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在少数,特别是有些上市公司处于产业升级或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如果将宝贵的资金使用在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亦或是横向业务扩展可能更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内在价值,对投资者而言也更加有利。
从效果来看,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受回购的影响并不大,更多是受公司自身经营和资本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股份回购行为确实表明上市公司本身看好公司长期发展,认为当前的股价没有反应公司的内在价值,但简单的认为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就能够改变股价运行趋势,这是不成熟的投资者的想法,短期影响股价走势的因素很多,并非回购就能改变股价的波动。从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以及长期投资角度而言,选择一些公司价值被低估,积极布局转型、有更多举措去应对经济新常态的企业反而是更理想的选择。
概括而言,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显示出公司管理层呵护自身股价、维护全体股东利益的意图,但是股价本身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上市公司自身的业务经营和发展情况。此外,股价的二级市场表现还要受到市场供需状况、资金面、政策面等因素影响,绝非单一因素能够控制。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保持理性和耐心,挖掘价值低估、未来增长可期的公司,才是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