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
手机网财经号
手机网财经号
欢迎您,

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理财|保险|银行|债券|汽车|房产|视频|路演|博客|财经号

2017年财经排行榜评选圆满落幕 2017年财经大V排行榜顺利收官 中金在线官方微信 10大翻倍金股,您看我就送

首页>>行业>>金融保险>>  正文







姜建清:未来成功银行一定是数据大行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姜建清   2016-08-22 08:52:07
中金在线微博
微信 加关注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关注

在线咨询

扫描或点击关注
中金在线客服

  姜建清

  [未来“银行不再是一个场所,而是一种服务需要”。意味着未来中介机构或场所都是可变化的,但是中介服务的功能是必须存在的。唯有坚持创新的银行,才不会因替代者的兴起而消失]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中国金融服务业带来市场格局和服务模式上的重大影响,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一些观点认为,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将被去中介化。今天我就银行中介的发展前景问题谈一些看法。

  有息贷款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金融业务,它的产生早于银行业和货币的存在。它从无中介的私人借贷发展成早期的借贷机构。在公元前2000年以来的苏美尔、古希腊和之后的古罗马,承担信贷功能的银行是神庙。神庙为人们信任,受到统治者庇护,成为了宗教生活场所和人们办理存贷和汇款等金融活动的中心。

  当时也有借款合同——泥版,写明贷款、利息和担保要素。贷款如期归还后,泥版当众砸碎。不过文物发掘出完好的远古文字借贷泥版,这提供了中介行业风险性的古老依据,NPL(不良贷款)古已有之。不过无论是希腊神庙、敦煌寺庙还是意大利的金匠,他们大多数是兼职从事金融业务的。有金融存在就存在信用,就存在风险;交易增多后对效率成本要求提高,需要掌握经验。

  因此,银行中介就从兼职到专职,从临时到固定,不断地增加经验、改进效能、改善福利。古老的银行生存至今,与其不断创新改进是分不开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银行至今仍作为社会信用中介而生生不息,其中的奥秘在于历史演变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三大能力。

  一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信用优势。现代银行制度形成以后,信用经济得到极大发展。银行经历了长期积累与完善,形成了以社会广泛信任为基础、以经营信用为主要业务的专业中介模式,建立起安全可靠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弥补了巨大的信用鸿沟,数千年的发展形成社会认同的信用共识。

  同时重任在肩的银行也须接受审慎监管,满足严格的资本要求。社会需要对金融机构实行特许经营、严格准入和严格监管。确立高标准的资本和流动性比例、设立严苛的合规标准及风险内控要求,通过宏微观审慎管理,维系信用经济的正常运转和金融体系稳定。根据最新的全球金融监管框架,特大型银行还须接受全球统一标准监管,满足巨额的资本补充等要求。维持稳健运营的金融监管体系,既对银行的经营行为构成了稳健性约束,也隐含着对银行经营损失的充足准备,以保护人民大众资金安全,为广大银行客户增添了一把重要的信用保护伞。

  至今,全球银行类金融中介仍在有效发挥作用,没有任何消亡迹象。金融机构不乏百年老店,正因稳健经营,注重信誉品牌,加强信息披露,通过传递“公正和信任”信号,降低了消费者的“获得成本”。

  二是长期承担的资产转化职能,锻造了银行的专业管理和风险控制基因。当代银行理论将银行的职能定位于提供支付、资产转化、风险管理和信息处理及监督借款人,其中核心的功能是资产转化。无论是单位币值转化、特性转化和期限转化,都是银行作为中介,在存款、贷款人之间实现了聚小贷大,积短贷长的转换,实现资金在空间、时间上的跨越和形态变迁,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资产转化的核心是经营风险,相比高收益,人们更厌恶风险。

  资产转化过程就是风险管理过程。发展中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各类欺诈风险频发,道德风险居高不下,信用市场摩擦和交易成本很高。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要求尤其高。要减少风险或风险不确定性,有效实现风险规避、消除、转移或处理,需有风险控制技能、团队和经验,需有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需有信息数据积累和处理分析能力,掌握比交易对手更充分、有效的信息。随着金融工具日益复杂,金融市场广度、深度不断增大,风险甄别、监测、处置的核心能力也要持续提高,成本核算和资产定价能力持续提高。银行也需要持续进行技术和人才投资,保持资产转化和风险管理的优势。

  三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数据优势。银行在长期承担信用中介的过程中,依托在资金流动中的枢纽地位,成为经济信息的重要汇集点,逐步积累了基于个人、企业资金及账户活动的大量有价值数据。这些数据积累时间长,全面反映了各类社会经济主体生产、交易、投资等行为的历史明细、习惯特征和违约记录等;具有完整性、准确性、结构化和历史长度等优势,一般是金融、财务、生产和市场类及信用违约等“强数据”,较难通过互联网等公众渠道获得。这易使银行进行低成本的挖掘使用,使银行风险管理具可靠性和成本竞争力。

  商业银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用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完成由存款向贷款转换的关键一跃。降低买卖双方之间的交易成本和信息博弈成本,平衡利益和风险并增加双方的收益,促进资金供求双方有效匹配。银行通过信息优势向信息贫乏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获益。在信息化社会,经济深度广度日益发展,信息量日益庞大,信息的断裂、局部、碎片和不对称状况日益严重,信息成本付出也越高,因而市场中介是不可缺少的。

  近年来,全球各国的商业银行都面临着众多跨界竞争对手的全新挑战。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发展挑战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P2P、众筹等新型互联网融资模式的兴起对商业银行的融资中介职能产生冲击;各类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的涌现分流银行的存款资金来源。透过这些业务冲击带来银行柜台业务量减少、存款分流、收益率下降等表层现象。商业银行面临的更深层次的冲击实质是指向去银行中介化的问题。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日臻成熟以及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和应用,经济社会体系中的信息流动出现了新的特点。作为共享、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信息跨时空传递所涉及的交易成本。不少人认为区块链有望成为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作为各方信任机制建设的数据解决方案。会对现有的支付结算体系产生颠覆性影响。人们对于获得金融服务有了更多选择和更多想象,有人预言传统银行机构将很快失去金融和交易的中介地位。

  去银行中介化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机构去中介化和功能去中介化。两者的涵义相同,是从不同角度对支付、融资及其他金融活动绕开、脱离银行中介,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或通过非银行或跨界机构或平台从事业务,如互联网金融在支付、融资领域的发展替代银行功能。银行脱媒是去银行中介化的另一种说法,指在支付、负债、资产、渠道等方面“去银行化”。

  如上所述,技术革命虽然有利于减少信息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但对中介服务的需求并未减少,相反,中介变得更加重要。从历史的演变看,人类社会所有的行业都在变化之中。相比农业和手工业,金融中介行业不是最古老的。任何行业都会有替代者,几千年来,在最近几十年银行业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客观上商业银行在所有金融机构中的总资产占比在下降。上世纪70到90年代,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基金及商业票据发展迅速,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挤压银行,造成欧美银行业数量大幅减少或破产,这一变化促进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和收购兼并,之后银行体系又趋于稳定。21世纪前十年间的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遭受重大打击。欧美大型银行通过并购进一步集中化,经营处在相对稳定期,作为社会中介的地位没有多少变化。

  但是任何行业的优势都不是永存的,人们对银行作为中介机构的最佳选择是因为银行的三大能力,这在相当长时间内会形成对新进入者的行业壁垒,或许时间会足够长到绝大多数的新进入者倒闭退出。如果新进入者只有激情,不重视技术、数据和风控能力储备,不注重信誉的积累,将银行等传统行业的短暂弱点视为自身优势,而忽略自身的明显劣势,这必然会导致稳定性和持续性差。

  金融业是一个讲求稳健甚至保守的行业,它的悠久历史就是对这种文化的褒奖。在金融业,创新与安全性、稳定性同样重要。化学元素表上传统金属都比较稳定,一直以稳定的物理状态生存于世界。元素表中一些新发现的元素昙花一现、稍瞬即逝。一些信奉“以快取胜”的市场失败者成为了这种新元素。当然会有新进入者获得成功,他们持续创新和改进,促使银行中介业也持续创新和进化。

  银行也切不可盲目乐观,金融机构从兼职到专职并生存至今,与其创新分不开。世界上无所谓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行业变化的周期越来越短,从新兴到传统只是瞬间。不坚持创新,就会落后。未来“银行不再是一个场所,而是一种服务需要”。意味着未来中介机构或场所都是可变化的,但是中介服务的功能是必须存在的。唯有坚持创新的银行,才不会因替代者的兴起而消失。大部分金融创新门槛并不高,关键在于认识、决心和执行。

  银行巩固和发展中介功能优势,须尽快从支付中介、融资中介向信息中介升级。支付中介市场是竞争的前哨战场,银行目前在需较高信任、信用的大额支付市场占优,正向低信任、信用需求的小额支付市场进军。互联网金融企业则反之。

  融资中介市场是竞争的主战场,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试图实现融资业务的去中介化,然因缺乏信用、风控及有效数据三大能力而草率上马,导致行业信誉严重受损。区块链技术能解决信任问题,在解决现存的低效等技术弱点后或许在某些支付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仍没有解决伴随支付、融资而来的信用及增信需求。

  银行不是高枕无忧的,传统的风险控制方式和信息数据使用越来越不适应复杂、多样、多变的经营环境。未来成功银行一定是数据大行,是数据分析、数据解读的优秀银行,从数据中获得洞察力,攫取价值。数据应用将从分散、被动、辅助的地位,上升为银行的经营核心和创新来源,成为银行不可复制的竞争力。谁能拥有海量数据并从中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谁就把握了未来。

  通过信息的集中、整合、共享、挖掘,使银行整个经营决策和战略制定从依赖经验向依据数据转变,将数据作为判断市场、精准营销、发现价格、评估风险、配置资源的重要依据,提高客户服务体验和效率。通过多维度、多信息导入方式,用大数据方法来分析风险,通过信息集成、整合分析、数据挖掘和数学建模的方式对信用风险进行监控。主动融入金融科技变局,吸收互联网创新发展成果,推进产品服务创新。

  以远程移动服务、人工智能服务推进银行去机构、去人工,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客户感受。大数据、信息化将提升银行风险及监督能力,降低交易双方的参与成本和违约可能性。银行会逐步去间接融资模式,通过数据和风控能力为交易双方提供信息及增信服务,成为融资交易的撮合者和代理者,成为融资市场具有高度信任、信用的新中介者,逐步取代间接融资环境下的融资中介职能,实现去高资本、高杠杆的自我变革。迈过这条河的银行已不是今天意义的银行中介了。银行不一定是客户必须要去的地方,但依然会是社会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
责任编辑:cnfol001下载中金财经客户端
名博
指南针:七连阳又有何妨 少爷:首战告捷有重大启示 彬哥:六连阳后防止回调 李君壮:连续上攻高抛低吸
推荐
牛熊:周四的热点直播 指南针:周四操作参考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注册 登录
博客淘股部落圈子

老怪:今日投资消息早知道潘益兵:周二早间市场信息

徐小明:周二大盘操作策略财智:大反弹后防出现分

龙头:反弹预示结构性行情存在灵枝:再次冲刺3100

梦回:盘前聚焦热点板块李清远:围绕3000展开震荡

吴西:此时需寻找低位绩优股纤虹:反弹仍存两大隐忧

拾金客:短期定呈现震荡格局一狼:重点把握三个方向

彬哥:今日重点关注一件事灯塔:今日开盘前参考提示

天赢居 指南针 波段之子 林荫大道 鸿牛中金客

刘正涛 秦国安 雨农谈股 实战教父 散户20年

操盘飞刀 短线王 先知窝窝 投机少爷 木头玩股

李博文 天津股侠 旗帜先明 牛传千股 狙击牛熊

金鼎 海西一狼 律动天成 江南股神 短线狙击炮

呈点 金智投资 股市猎枪 北京红竹 涨停板老黄

狗蛋 五域论湛 老怪中国 洛阳上官 山东虎子中金

赞助商链接

专家看盘今日荐股收益排行

赞助商链接

分类信息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