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基金:揭开非法集资私募机构“伪面具” 投资者切勿轻信推介短信
广告:中金在线
2018-02-09 16:07:44
来源:环球财富网
作者:佚名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据了解,2018年以来,中国基金业协会对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强压态势呈现持续加强趋势。此前,中国基金业协会针对失联的私募机构曾做出明确要求,凡是公示期满三个月仍未主动联系中国基金业协会的失联机构将被采取一定措施。进入2018年1月,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近20家失联机构中,涉嫌非法集资的占据了2家。而进入2月后,又有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涉嫌非法集资。目前,至善基金了解到,这8家涉嫌非法集资的私募机构后果相同,均被予以了注销。
值得一提的是,至善基金发现,上述被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中,其中有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表示,待公安机关侦结案件结束后再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业内人士认为,在此情况下,这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基金备案将被中国基金业协会予以暂停。
对此,至善基金提醒广大投资者,在投资私募基金时一定要警惕暗藏的非法集资私募机构。需要关注的是,在上述8家非法集资私募机构中,有1家私募机构此前就以“私募伪装”的形式潜入了私募基金行业中,其打的名义则是国企背景。除此外,投资者还需要谨慎辨别市场上的私募投资推介信息,比如,日常生活中收到的不明私募投资推介短信。
一位投资人向至善基金表示,“有时候会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投资私募基金的推介短信,短信内容一般宣称其投资门槛低,大概是几万元的门槛,重要内容则在宣称其较高的预期年化收益上。”
而这种现象在至善基金看来不乏存在非法集资的可能,只不过如果是覆盖在私募基金名义下的非法集资,对于一般不具备风险投资意识的人来说,则较难发现辨别。而一旦投资人上当投资就可能面临较大的损失风险。对此,至善基金提醒投资人一定要谨慎投资,仔细辨别该类短信,避免上当受骗。
那么,何为非法集资?至善基金表示,非法集资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一旦私募基金机构被定罪非法集资,除了将可能面临将十年以上刑事处罚和大额罚金外,即使此前私募机构经营正规,也将面临不小的信誉不良影响。至善基金提醒,在投资私募基金时,最好避开此类私募机构。
此外,又该如何辨别推介信息呢?至善基金提醒广大投资人,主要需加强对私募基金管理法律法规的认知。比如,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显示,私募基金的募集对象只有特定群体,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投资私募基金的个人一定要符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合格投资者标准,即“个人金融资产需在300万元(含300万元)以上或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同时,投资单只私募基金金额需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由此可见,那些宣称投资门槛低的陌生推介短信并不靠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肯定了宣称投资门槛高的私募机构的靠谱性。
至善基金认为,投资者最好多掌握上述国家对私募基金投资者作出的明确基本要求。在自身加深风险辨别认知后,相对而言,一些市面上的非法集资就能较轻易识别出来了,能一定程度上减少自身投资风险,防止资金“打水漂”。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