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基金经理 李文杰
经过较理想的新冠肺炎疫情处理后,中国在某程度上已恢复正常。这种形势应对中国的经济和股市有利。
中国内地似乎正在逐渐恢复往日的繁华景象。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围绕着全球前景的情况下,很多人或许会对中国内地能够如此迅速地恢复正常感到难以置信。但回看我在近期从香港到访上海的亲身经历,事实也的确如此。
交通拥堵的情况就比往日实施封城和其他限制措施之前那样严重。与此同时,各地的餐厅也再度变得熙熙攘攘。除了抵沪时必须接受为期两周的隔离观察之外,我几乎看不到任何疫情危机的迹象。
受惠于利好的政策以及完善的检测及追踪机制,我们认为复苏势头将会持续,因而继续为内地股市的表现带来利好因素。
国内经济复苏进展如何?
继今年第一季度按季收缩10.0%之后,中国经济已于第二季度反弹,按季度大幅增长11.5%。
工业活动引领经济复苏,而制造业正在恢复至更为正常的营运水平。由于旅游等行业尚未全面复苏,现在表现仍然较为疲弱,即使零售销售等方面的数据正在不断改善,消费行业的表现仍然相对落后。
地铁乘客数量
水泥出货量
地铁乘客数量
水泥出货量
物业销售
酒店入住率
物业销售
酒店入住率
汽车销售
票房收入
汽车销售
票房收入
资料来源:CEIC、WIND、STR、CPCA、公司数据、摩根士丹利研究。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10月1日。
资料来源:CEIC、WIND、STR、CPCA、公司数据、摩根士丹利研究。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10月1日。

20年9月
20年8月
20年7月
20年6月
20年5月
20年4月
20年3月
20年2月
20年1月
19年12月
19年11月
19年10月
19年9月
19年8月
19年7月
19年6月
19年5月
19年4月
19年3月
19年2月
19年1月
20年9月
20年8月
20年7月
20年6月
20年5月
20年4月
20年3月
20年2月
20年1月
19年12月
19年11月
19年10月
19年9月
19年8月
19年7月
19年6月
19年5月
19年4月
19年3月
19年2月
19年1月
20年10月初至今
20年10月初至今
经济活动持续复苏
经济活动持续复苏
整体而言,中国的疫情已受到较好的控制,而除了与其他国家的往来受影响之外,国内大部份经济活动已基本恢复常态。从上图可见,各项经济指标已显著回升。
今后的前景如何?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内地政府于今年初采取积极措施。受惠于这些原因,我们认为经济活动至少会在未来几个季度维持强劲。
政府也已采取各项刺激措施,并为额外开支提供专项财政预算。借以重启及支持疫情后的经济增长,其中包括地方政府发行的专项债券。
此外,在疫情爆发之前,中央明确适当提高地方政府的债券发行额度。所集得的资金将用于为基建项目增长及各项旨在改善民生的投资提供资金。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初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亦有望产生积极作用,但实质影响通常需要过一段时间才显现。
创记录的银行借贷及信贷刺激方案是否会对房地产行业产生影响?
以往,与房地产相关的建造业活动通常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环境下,人们自然会担心当中的部份资金是否会涌入房地产市场,继而推动楼价大幅向上。
然而,中国政府近年来已采取坚定的政策立场。除了反复强调“房住不炒”的态度让人感到鼓舞外,中央政府在必要时也果断出手干预。政府一般通透过控制银行对开发商的借贷以控制房地产供应,而在需求方面也可够透过银行对首付款要求及贷款成数限制进行管理。
此外,各地普遍执行房地产限购措施。例如,在“户籍制度”的限制下,如果个人没有其所在城市的户籍是无法购买当地的房产。购房者也必须提供就业及社保缴纳证明。
即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地区,这些措施都在发挥作用。深圳为例,由于房价曾在短期内出现急升,当地政府采取多项限制措施,以抑制房价上升。
因此,虽然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目前尚未出现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的情况。
投资者有哪些需要留意的风险?
与其他国家一样,疫情仍然存在再度爆发的风险是不争的事实。这可能会导致政府再次实施人员流动限制,继而影响经济活动。然而截止目前,中国在抑制及管控疫情感染率方面的能力仍颇具说服力。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摩擦似乎将会持续。而紧张局势也有可能在美国总统选举前进一步升级。这可能会以对科技行业实施进一步限制的形式展现出来。
虽然这些措施有可能为市场情绪带来一些影响,但我们相信经济所受的影响较为轻微。以国内经济为例,政府所称的“内循环”(即国内生产、分销及消费)将是越来越明显的驱动因素。
市场机遇在何处?
虽然市场自年初以来表现强劲,但我们并未因此放慢继续在中国A股市场(及上海及深圳股市)发掘具吸引力投资机会的步伐。
我们看好有望从长期增长趋势中受惠的公司已有一段时间。以电动汽车行业为例,增长趋势有可能将持续多年。另外,5G和相关工业也是可望从自动化进程中受惠的行业板块。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正在不断加强自给自足的能力和增加研发方面的投资,同时也在提升长远的竞争力。
若经济复苏势头继续持续稳健,并于2021年如我们所料增强动力,对经济周期较为敏感的行业(如原材料)将会迎来一些机会。
在任何经济状况下都有望获得强劲增长的行业当中,个别企业的估值已无可否认地偏高。不过,我们仍认为这些行业中仍有个别企业的增长潜力被低估。
免责声明
以上如有提及证券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或撤资之建议。
本文件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打算作任何方面的宣传材料。本文件不应视为提供投资意见或建议。本文所载的意见或判断可能会改变。本文的数据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施罗德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不保证其完整性或准确性。
投资涉及风险。过往表现未必可作为日后业绩的指引。阁下应注意,投资价值可跌亦可升,并没有保证。汇率变动或会导致海外投资价值上升或下跌。就新兴市场和发展较落后市场的证券投资所涉及的风险,详情请参阅基金说明书。
提供本文件所载数据,目的只是作为参考用途,不构成任何招揽和销售投资产品。有意投资者应注意该等投资涉及市场风险,故应视作长线投资。衍生工具带有高风险,因此只应适合经验丰富的投资者。
本基金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认可,但其认可资格并不意味获官方推荐。
本文件所载资料仅提供予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商业银行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法规发行的理财产品投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者。投资者在投资本文件内提及的任何项目前应细阅相关文件,如有需要请透过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商业银行及/或其它专业顾问寻求专业咨询。
本文件由施罗德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刊发,文件及网站未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检阅。
施罗德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香港金钟道88号太古广场二座33字楼www.schroders.com.hk
更多资讯可关注施罗德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