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行业>>产业综合>>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

网游行业的风险多大?捅大了,一文砸掉万亿市值

8月4日利好及其影响个股牛熊线震荡整固再向上?

8月04日擒牛姐盘前观点估值洼地!这个板块机会

8月4日周三早间市场信息三消息对市场有直接影响

天赢:下周抄底券商、工程机械大盘强弱看住此点

周三核心看点在这!复盘:8月3日市场最强热点!

浩瀚:周三短线震荡下行科技股短期调整不可逆转

  • 又一长租公寓爆雷!黄金疯涨,“中国大妈”解套了?
  • 2019年那些翻车的首富们超强台风“利奇马”逼近
  • 全球股市重挫,黄金抢占C位警惕,又一白马股"凉了"
  •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在朋友圈骂人被罚1000元
  • 人民币"破7",央行紧急声明亚洲“整容王国”套路多深
  • 教授建议降低法定婚龄一夜暴富的“锦鲤”女孩咋样了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24岁的东软医疗:一部浓缩版的中国医疗装备发展史

    2021-08-04 10:47:05 来源:环球财富网 作者:佚名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1997年,远离市区的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大软件园唯一的一栋建筑里,刘积仁兴奋于中国第一台临床应用CT机在东软下线,中国成为美、德、日、荷之后,第五个能够自主制造CT机的国家。

      也正是因为这台实现了“零突破”的CT机,让刘积仁心中东软医疗的宏大愿景有了最重要的一块拼图。自此之后,东大软件园里的绿地湖水掩映着一幢幢建筑的成长,也一件件地兑现着高新技术的产业转化,在东软落地。

      刘积仁身上有着理想主义者的情怀和历史践行者的执着。在他身上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中国医疗装备行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以自主之精神,填补医疗装备产业之空白,开创属于中国的品牌、属于东软医疗的大舞台,引领未来全球医疗装备业的变革。东软医疗,在路上。
        壹|零的突破

      在东软医疗的企史陈列馆中,那台型号为C2000的CT机总让人有种“开门见山”的感觉。可当你知道它的诞生故事,你就会明白,东软医疗的起点之高完全可以用突兀来形容。

      至1980年代末期,中国医院里即便花费高额外汇进口国外的CT机,仍处于装机不足的状态。在那个自主技术一穷二白的阶段,我们的选择无非是用美德或者日荷的“二手货”。

      可不论是选择用谁家的机器,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进口CT机连维修都只能依靠外国专家来解决,更让经济上捉襟见肘的我们显得局促。毕竟,挟技术之能换市场之利,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

      也不是没有想过打破国外企业在CT机等大型医疗设备领域的垄断。事实上,在东软的C2000诞生之前,就曾有政府牵头出资,“国家队”进入CT机领域进行技术攻关,但最终无功而返。不难想见这一领域的技术门槛有多高。

      于是,当1989年国产CT的整机开发,在东北大学计算机影像中心迎来“从0到1”的关键一跃时,这一项目也就顺理成章的被列入了国家“火炬”计划之中。

      五年后,国产全身CT原型机研制成功,但最终能否大规模地装机商用,仍旧是个巨大的挑战。实验室和应用市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然而,当刘积仁决定由东软来担当国产CT商业开发的重任时,答案就已经注定。

      1997年8月,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CT机,也就是那台C2000最终实现了“零的突破”。尤为可贵的是,在“阵列处理机”的核心技术攻关上,东软还秀了一把实力——用正在快速普及的PC机进行创新性的替代,从而成功引领了一轮国际CT领域的技术迭代。

      或许连刘积仁也没有想到,C2000诞生的次年便销售了50余台,要知道那个历史阶段国内医院的CT装机也不过是按百计数。更重要的是,这台CT的问世,立竿见影地迫使进口CT降价20%-30%,老百姓检查费用也随之降低了一半。

      打破西方技术垄断,从而惠及国民,自主可控的国产装备价值其实远超产品本身的价格。这也让刘积仁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填补大型医疗装备的产业空白正是东软医疗发展的基本意义和责任担当。

      C2000之后,2000年中国第一台螺旋CT机C3000研发成功并通过欧洲CE认证,籍此东软医疗也迅速切入国际市场,至今产品销售已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的先进医疗装备,早已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在研发端,此后的东软医疗如同开挂一般,2003年的双层螺旋CT、2008年的16层螺旋CT、2012年的64层螺旋CT、2015年的128层高端螺旋CT、2019年的256层宽体能谱超高端CT、2020年512层“珠峰级”全景多模态CT上市……

      从低端机型的空白填补,到高端、超高端机型的市场突围,东软医疗的每一台CT机都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

      贰|冲击高端

      唯有在高端市场上拼得一片天地,才可言中国医疗装备行业今日之崛起。

      谁能料及逆全球化的贸易争端和新冠疫情的袭击?但种种磨砺却更让中国制造能够清醒意识、凝结力量,对重点产业领域核心技术,展开新一轮的攻坚突围战。

      明白这个大背景,我们自然也就能明白东软医疗为何近两三年内,在高端医疗装备技术领域连续取得突破。

      从128层螺旋CT到256层宽体能谱CT,再到目前处于行业最顶端的512层CT机的上市,东软医疗不仅拥有了在高端市场领域与国外品牌角逐的产品实力,更是在球管、探测器、高压发生器,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等核心部件的技术和产业化水平上,具备了自主自控的能力。

      实际上,不止在CT领域,过去24年时间里东软医疗还创造了中国第一台超导磁共振、第一台数字化X射线成像设备、第一台三维彩超、第一台无轨悬吊双中心七轴智能血管机等。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东软医疗可谓是多点开花。

      这其中,最能展现东软医疗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技术实力的当属DSA。

      亦如当年的从零开始,2016年DSA立项之初,搭建新技术架构,所谓团队只有一人。顶着“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简陋实验环境,东软医疗DSA项目却招徕一群对民族医疗装备产业满怀热情的年轻人加入。

      DSA之所以是高端诊断和辅助治疗设备,就是因为其集成高精密的机电组件等硬件设备,同时融合低剂量智能算法,模块化智能实时成像软件和后处理软件,覆盖医学影像学、机械学、电子学、电气学、运动控制学等十余门学科。

      既需要多门基础学科交叉组合,又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研发,因此全世界范围内能够研制成功高端DSA的国家屈指可数。但这恰是东软医疗DSA核心研发团队付诸无数日夜熬出来的价值。

      2019年6月新一代国产高端DSA NeuAngio 30C获证上市,2020年NeuAngio 30F、2021年NeuAngio 30F Flex分别获证。今年5月,东软医疗团队又推出了首个DSA/CT复合一体化系统产品,再一次填补了国内高端医疗的空白。

      客户订单纷至沓来,并没有让东软医疗盲目扩大产能。因为DSA的临床应用有着极高的可靠性要求,也包括低剂量和高质量的图像。而刘积仁对DSA核心团队的要求只有一条:在可靠性上超过进口产品。

      从产品设计创新上,东软医疗的DSA采用了高速机器人结构、模块化先进底层技术架构,通过行业首创的无轨7轴悬吊结构,实现大范围扫描同时实现了高可靠性与场地高适应性;加之独有的智能算法与流程优化,大幅降低用户剂量,除了低剂量模式,还增加了微剂量模式;通过集采各家之长,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可调的图像风格。

      而在产品应用测试上,数百万次的动物实验、安规测试、临床测试,以及山东齐鲁、北京协和、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深度的临床使用与相应的优化升级,东软医疗的DSA终于在产品性能和可靠性上,实现了超越。

      所谓高端,是能在技术研发上引领前沿,在应用测试上反复打磨,在生产制造上严控每一个环节与细节,在产品上能够代表国家实力跻身全球市场的竞争序列。显然,东软医疗做到了。

      叁|生态引领

      未来医疗装备领域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一产品或者产品体系的角力,而是生态系统的战争。这就是数字化时代的底层逻辑。

      在中国,以数字化为基石的“新基建”正在各行各业里大规模的快速推进,领跑全球。正是由于国内市场的复杂性、需求的多样性,以及资源分布的差异性,数字化变革才有了最佳的实践场。

      具体到医疗领域,拥有庞大人口规模的中国面临最突出的痛点问题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与医疗资源不足且分布严重失衡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所有医疗行业参与者共同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2015年,国务院提出建设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医联体发展等施政措施,指向的正是解决医疗市场的供需矛盾。而5G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创新加速,又为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施行提供了最优工具。

      上述种种,已深刻改变了医疗装备产业的走向。

      从用户角度出发,硬件、软件、服务不应是割裂的存在,而应以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呈现。如果更进一步,将解决方案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利用互联网把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连接起来,从而降本增效,岂不美哉?

      2019年的一天,东软医疗CEO武少杰在公司内部的一场头脑风暴会上,突然意识到这样的商业模式,可以突破东软医疗现在的边界,必定将公司带向更高维度的发展层面。

      从设备生产商到服务提供商,大有文章可做。东软医疗董事长刘积仁与公司其他高管,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想法特别好,于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灵感碰撞在公司内部展开。

      很快,一个具体的行动方案落地:为客户每台影像设备配备云连接,使区域内的各级医院实现有效串联,为分级诊疗提供产品技术支撑和远程影像诊断服务。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影像云技术服务,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影像数据互联互通,影像数据可以跨院、跨地区,实时的远程调阅。

      刘积仁还钦定这套解决方案名为“MDaaS”,并明确其战略目标:围绕东软医疗在医学影像设备制造领域积淀的产品优势和技术能力,向创新服务提供商迈进,以助力实现国家强基层和分级诊疗的国策,缓解医疗资源供需矛盾。

      MDaaS诞生后不久,便迎来了一次应用场景的测试。2020年武汉疫情告急,东软医疗紧急研发出抗疫重器“雷神”方舱CT和新冠肺炎辅助筛查科研应用“火眼AI”,也进一步检验了MDaaS在影像云运营服务、智能影像及专科疾病诊疗方案等方面的价值。

      经历了一线抗疫的洗礼,东软医疗加速了MDaaS的基础建设,将其贯穿于公司CT等八大医疗装备品类中,从设备监控服务、影像数据云存储与增值服务、影像诊断服务以及基于影像的临床解决 等四个维度为用户赋能。

      截至2020年底,东软医疗MDaaS已帮助医疗机构存储、管理或以其他方式处理3.8百万组影像数据;让超过1,000家医疗机构在超过580,000个临床病例中接受远程诊断。

      牛刀小试的MDaaS业务,很直观的提升了东软医疗现有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也丰富了东软医疗在市场端的商业打法:

      影像数据服务的云端化,使得公司的盈利模式在产品销售收入上增加持续性的服务收入;智能影像及专科疾病解决方案丰富了公司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医疗机构设备平台运营服务为公司提供了新的协同医疗模式……

      毫无疑问,在未来医疗装备领域的发展方向上,东软医疗已经取得了先发优势和国内大市场的初步验证。

      接下来,即将登录资本市场的东软医疗必定会持“硬件作为服务和内容引流的方式,服务和内容是为硬件赋能的方法”作为其生态引领的核心打法,持续夯实。(完)

      作者:多肽链 严睿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