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据科技日报报道,自日前举行的“第十一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上获悉,由东南大学担纲的第三代人类基因测序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人体全基因测序有望只需1000美元、在1天时间内完成。
下一步,研究组将继续研究缩小“洞”的大小,提高测序精度、缩短测序时间,争取在一到两年内实现“一滴血一天测出人体全基因序列”的目标,缩短找到治疗疾病方法的时间。
简介
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体的遗传物质由DNA和RNA组成,DNA转录成RNA,RNA翻译成蛋白质,蛋白质决定人体每一个特征,如相貌、身高、体重,甚至是疾病。
测序技术是为了研究人类或其他物种DNA的组成,并验证人们一些性状表现的关联性。基因测序的历史追溯到1975年,上个世纪80年代,由美国人牵头进行人类基因组计划,准备搞清楚人体的整个基因组序列是什么,解读人体生命,发现我们掌握的知识还很不够,后续还需要大量测序。方法上来说也有很大发展,传统的方法是手工测序,直到05年第二代测序仪采用全自动测序,第二代仪器的标志性特征是高通量,通量从一天60万到一天千亿数量级的碱基对。所以说科学技术在不断地推升,不断地发展。
测序技术的应用:临床上的应用,如从去年开始市场上比较火爆的产前诊断,如唐氏综合症等,以前只能先用B超筛查,发现高危后,需要羊水穿刺,获得胎儿的样品,再进行染色体分析,最终给判断。而进行穿刺有一定的风险性;现在只需通过抽母亲的外周血就能得到胎儿的DNA,获得胎儿得病风险。避免了侵入式的检测对胎儿的影响。
投资亮点
基因测序已进入医用和商用阶段,发展空间巨大。它是指分析DNA的碱基序列分子,用于预测患某种病的风险,从而提前采取措施,被广泛应用于个性化医疗、肿瘤和遗传病、微生物、农业、器官移植、法医鉴定等领域,主要目标市场至少在230亿美元以上。而中国基因测序领域尚处于临床试点阶段,仍是处女地,未来有望成为热点。
从分类来看,分子诊断是体外诊断(IVD)发展最快、技术最高的领域,而基因测序代表分子诊断的发展方向,未来五年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中国增速最快,有望超过20%,因起点低、政策刚放开。发达国家人均IVD使用量达25-30美元,而中国仅1.5-2美元,花在基因测序的支出更低,有提升空间。
从技术来看,基因测序从1975年至今经历了三代,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日趋成熟,特别是illumina将测序成本已降至1000美元,将刺激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降低中国设备购买、提供服务的成本。
全球基因测序巨头illumina、赛默飞和罗氏均通过并购进入这一领域,而国内并购也值得关注,如千山药机收购宏灏基因的布局。illumina市值高达190亿美元,业绩屡超预期,一季度测序收入同比增长36%,且订单充足;营业毛利率升至34.9%,过去五年净利润率也稳定在10%,树立了良好榜样。
分析点评
申银万国表示,国内基因测序技术相对落后,但发展迅速,有广阔空间。上市的基因测序龙头达安基因业绩持续超预期,中科院和紫鑫药业研制出第二代基因测序仪,技术有突破,今年有望量产,华大基因可能赴港上市带来催化剂,建议关注达安基因、利德曼、紫鑫药业、千山药机、科华生物等公司。
东方证券表示,尽管国内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经营主业在基因测序领域,但考虑到行业自身所具备的爆发性,任何已涉足本领域的业务都需要高度重视,因此建议投资者首要关注产业基础较好的达安基因 (
002030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其次关注紫鑫药业 (
00211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和千山药机 (
300216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
【概念股】
达安基因:临检中心扭亏在即,医院整合预期强烈
研究机构:华创证券日期:2014-5-20
投资要点
1. 设立医院投资管理集团,迈出医疗资源整合的第一步。4 月21 日,公司发布公告与大股东广州中大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中山大学医院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其中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出资399.80 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19.99%。 通过联同中山大学下属广州中大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中山大学医院投资管理集团,通过管理、技术、协同运营及投资等方式提升医疗集团效能。尽管达安在医院管理合资公司中的股权占比较小,但是合资公司的设立已经表明了中山大学整合其旗下医疗资源的意愿,达安作为中山大学下属唯一一个上市公司平台,其资本的优势及相对灵活的体制将会作为唯一的资本平台来整合相关医疗资源。
2. 中山大学旗下医疗资源丰富,拥有八家直属三甲医院及八家非直属三甲医院。直属医院床位总数11076 张,非直属医院床位总数14186 张,是广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医院品牌。(1)直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第五医院、第六医院、肿瘤医院、口腔医院、眼科医院。(2)非直属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东莞东华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梅州市人民医院、揭阳医院。
3. 分子诊断全技术平台、全产业链,产业协同效应明显。(1)产业平台:包括母公司的PCR、爱健及立菲达安的DNA 测序、中山生物工程的免疫学平台、厦门优迈科的化学发光等,其技术平台基本覆盖分子诊断的所有技术类别;(2)产业链角度来看:公司拥有技术平台、临检中心以及即将进入的医院终端,布局产业链纵深,具备较强的产业协同效应。
4. 维持“推荐”投资评级。维持14-16 年的EPS 分别为0.30 元、 0.40 元、0.50 元的预期,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49.6、37.4、29.8 倍。研报认为公司主业稳健增长提供安全边际,成立医院管理公司明了中山大学整合其旗下医疗资源的意愿,依托中山大学丰富的医疗资源,达安在医疗服务板块的拓展具备较大的想象空间。维持“推荐”投资评级。
5. 风险提示:医疗服务业务低于预期;临检中心扭亏不及预期。
迪安诊断:诊断服务和诊断产品双轮驱动业务保持高增长
研究机构:群益证券日期:2014-4-25
预计2014/2015 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23 亿元(YOY+42%)/1.75 亿元(YOY+43%), EPS 分别为1.03 元/1.47 元,对应PE 分别为78 倍/55 倍。
目前估值相对较高,给予“持有”建议;长期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建议积极关注,等待股价回调逢低介入。
2014 年1Q 净利润同比增长23%:公司公布2014 年1Q 业绩,实现营收2.5 亿元(YOY+36%);归属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0.18 亿元,(YOY+23%)。报告期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方案,若扣除股权激励成本影响因素,归属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YOY+43%)。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医疗服务市场化改革,诊断服务行业迎来扩容期:受到医疗服务市场化改革政策的影响,大批民营资本介入医疗服务领域,预期民营医疗机构将会在权衡成本效率的基础上选择将检验服务外包。国内独立医学实验室日趋成熟,可以发挥其集约、高效等特点,做好淘金路上“卖水者”的角色。预计第三方诊断服务市场将进入快速扩容时期。
分级连锁模式布局全国市场:保持每年并购或新建 2-3 家实验室,采用分级连锁降模式低新店成本,缩短新设实验室盈利时间。结合当地市场特色制定因地制宜的业务模式,基本完成全国市场布局。
产品与服务相互促进,共享渠道优势:利用诊断产品的代理权优势,提供诊断服务的同时,向客户租售诊断产品和仪器,服务与产品共享营销渠道,降低营销成本,增强用户粘性。
域拓展服务项目,逐步向高毛利领域渗透:公司与韩国SCL 合作开设高端体检中心,预计今年5 月首先在杭州开张,研报看好公司与韩国的合作,这一业务预计会进一步拉高公司毛利水平。公司旗下有2 家医疗司法鉴定所,分别位于上海和杭州,可以承接全国业务,目前业务规模已位居全国前列。
全资子公司取得 CAP 认证:公司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被认为是国际上最具权威的临床实验室认可机构之一,该认证标志着公司实验室的检测质量与水准获得国际相关机构的认同,有利于拓展公司CRO 业务领域,为国际医药厂商提供国际标准的临床研究中心实验室服务
盈利预计: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14/2015 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23 亿元(YOY+42%)/1.75 亿元(YOY+43%), EPS 分别为1.03 元/1.47 元,对应PE 分别为74 倍/52 倍。目前股价估值相对较高,给予“持有”建议;长期看好公司的未来,建议积极关注,等待股价回调逢低介入。考虑到公司优异的成长性以及市值相对较小,持股比较集中等因素,研报决定给予公司一定的估值溢价,目标价67.00 元(2015PE X45).
科华生物:强化体外诊断龙头地位
研究机构:方正证券日期:2014-04-22
投资要点
1、体外诊断(IVD)行业前景广阔。
在医保控费背景下,诊断试剂相对宽松,虽然存在个别领域过度诊断的情况,但从数据来看依然有广阔前景,中国人口占全球20%,而体外诊断市场份额仅占3%。目前国内体外诊断项目数量1500种,与欧美3000多种的检测项目存在差距。目前体外诊断市场仅200亿元左右的规模,其中体外诊断试剂130亿元,及时检测设备50亿元,独立医学实验室20亿元左右,人均年诊断产品使用金额仅仅2美元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25-30美元。罗氏、西门子、雅培、贝克曼、BD、希森美康六家外资企业占据了国内60%的IVD市场份额,国内以迈瑞、科华生物为一线龙头,收入超过5亿元,达安基因、丽珠、利德曼、中生北控、复星长征占据二线地位,整个行业CR10(前十名市占率)达到80%。
2、短期业绩增速放缓。
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11.14亿元,净利2.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4%、20.22%。公司毛利率略下滑0.42个百分点,但销售期间费用率下降3个百分点至18.43%。
2013年,诊断试剂业务同比增长18.65%,其中,免疫试剂销售同比增长26.52%;生化试剂同比增长15.58%;核酸试剂同比增长7.44%。免疫试剂销售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试剂出口同比增长186.58%。仪器业务同比增长1.33%,主要以仪器带动高毛利试剂的销售,仪器业务增速整体保持平稳,但对试剂业务的拉动效果是显著的。此外,2013年下半年仪器的招投标数量减少比较明显,2014年1季度销售进展来看已明显恢复。
3、公司核心优势主要在于产品系列齐全,研发优势突出。
目前有120多个新品在研,涉及POCT、酶联免疫、化学发光、生化、核酸等,未来在相关领域,公司将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未来两年,公司将有30个新产品上市。公司未来的开发重点主要是普通疾病的筛查试剂与仪器。
4、化学发光试剂进口替代高峰即将到来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CliA)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定量、快速是最大优点,以HBsAg的检测为例,如果采用化学发光法,可以将定量结果<=100IU/mL作为停药指标,并定期随访检测HBsAg定量值。
化学发光为“仪器+试剂”的封闭式系统,技术要求高,目前以外资主导。公司化学发光产品目前仅能小批量生产,但2014年扩产后将加速发展。化学发光能进行定量检测,更为先进,酶免产品更适合定性检测,但并不是说前者将会替代后者,根据实际需求,两者各有优势。
2014年4月17日公告,公司收到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铁蛋白定量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法)《医疗器械注册证》,主要供医疗机构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样本中的铁蛋白,作铁代谢的相关疾病辅助诊断用。个别产品难以给公司业绩带来明显推动,预计经过1-2年培育,随着新产品陆续上市,将对公司业绩带来明显推动。此外,公司还将有甲状腺指标、肿瘤跟踪检测等20-30个产品。
基于对自身技术工艺的自信,公司有信心其化学发光产品具有性能稳定、磨合周期相对较短的竞争优势。由于诊断试剂和仪器是医院的成本项,故高性价比的国产试剂和仪器有望大规模替代进口。
5、POCT将是发展重点。
公司2014年POCT产能将由1500-2000万人份扩产到5000万人份。公司质量优势明显。目前在心梗(心肌酶)、胰腺炎(胆淀粉酶)、乙肝病毒、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艾滋病、血糖、血型快速检测方面已经储备了品种。
6、传统产品有望稳健增长。
虽然化学发光产品有定量优势,但传统酶联免疫法检测和临床化学检测并不能被完全取代,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生化诊断试剂也不可能完全被替代。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
7、国际业务将进一步加强。
目前出口占公司收入10%,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化业务。未来POCT有望成为出口主力品种。目前公司品种已经通过WHO、美国CDC、艾滋病基金会、儿童基金会逐步进入伊朗、朝鲜、南非、肯尼亚、巴西、玻利维亚等国的采购名录。
8、代理仪器带动试剂增长。
公司是希森美康的国内最大代理商,2012年贡献收入3.46亿元,利润4571万元。2013年,代理仪器业务销售4,07亿元,同比增长5.77%。从2012年起,公司还与国际性微生物检测龙头企业法国梅里埃合作,在部分地区代理其生物检测仪器及配套试剂。
9、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方源资本有望推动外延扩张。
之所以引入新的大股东,主要原因是公司创始人徐显德先生已经70余岁,早已退出公司管理多年,沙立武先生也于2012年退休,出于个人原因选择退出,选择方源资本作为股份转让受让方是两位股东的选择的结果。双方在对于行业发展、投资观念等方面比较一致。今后公司将借助其资本优势、投资经验,通过双方的优势互补,助力公司长期发展。董事长本人也已承诺长期持股,将在公司长期任职。定增将给公司带来后续发展所需的资金。引入战略投资,将整合公司与战略投资者的优势,提升管理水平,拓展外延式发展能力,优化股权结构,强化治理水平,实现公司成为中国最大、亚洲有影响力的体外诊断仪器和试剂生产企业的发展目标。
公司拟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LAL公司发行25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募集资金总额为4亿元(含发行费用).5月份完成第1笔交易,预计2014年10月完成整个交易后方源资本将占股份19.44%。预计5月份管理层换届以后战略思路将进一步明朗。
10、盈利预测与估值。
基本假设:诊断试剂行业平均增速15%,公司内涵式增长有望保持稳健。2014年进行并购的可能性较小,仪器销售收入增速有望恢复到15%左右的增速。
预计公司2014、2015年EPS分别为0.67、0.81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和26%,目前股价23.03元对应2014/2015年PE分别为34、28倍。
11、核心假设风险:
化学发光试剂推出进展和外延并购进展低于预期。
千山药机:转型医疗器械,即将收获成长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洪阳,许希晨,刘晨彬日期:2014-02-28
1、 进入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领域,市场低估公司该部分业务价值:公司从2012年开始有计划地进入医疗器械(主要是耗材)领域和诊断试剂,2014年医疗器械产品开始陆续上市,预计陆续上市的产品有“真空采血管和针”、“高端无菌导尿管”、“自动化药房”、“分子诊断试剂”、“胰岛素笔”等,后续公司还会通过继续吸收引进德国R+E公司的技术和高端制造装备,在医疗耗材和诊断试剂领域进行更多的产品布局。我国医疗耗材市场和诊断试剂市场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正处于发展的“大时代”,公司将充分享受到该机遇。市场目前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司医疗器械业务的发展前景,低估该部分业务价值。
2、 收购德国R+E,充分利用低成本优势,完成高性价比产品制造:通过收购德国R+E,公司是医疗器械领域少数具备生产设备+产品生产产业链一体化的企业,在掌握高端制造设备和技术的同时,在湖南祁阳设立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进一步降低成本,从而实现“高端技术”与“中国成本”融合下的完美制造。德国R+E在多个器械产品上的先进制造技术,如“无菌采血管制造设备和工艺”、“全自动输液器生产线”等,是公司获得有别于其他产品高性价比优势的关键。
3、 进入业绩与估值双提升阶段:公司股权激励业绩考核条件为2012-2014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0%,若要完成此条件,2014年净利润必须达到1.13亿元,由于2014年业绩能否达成关系着50%以上的股票解锁,因此研报相信管理层有充足的动力和愿景去完成公司的股权激励业绩规划。目前,公司正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研报判断外延式发展也会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看点。
不考虑收购的资产,预测公司2013-2015年收入4.8亿、6.9亿和9.2亿,分别增长42%、44%和33%,净利润8120万、1.28亿和1.81亿,分别增长24%、58%和41%。EPS0.44、0.69和0.98元。考虑到公司转型医疗器械中的耗材蓝海领域,以及外延式发展诊断试剂等新兴业务,
研报对公司医疗装备和医疗器械分别估值,预测三年的企业价值分别为32亿元、47亿元和63亿元。公司目前市值22亿,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给予“推荐”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