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
改革开放以来,在原有较低经济基数下,通过制度改革激活劳动力、引进和创新技术、引进和激活资本,使得我国经济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其中我国劳动力优势功不可没。虽然改革开放前开放的生育政策为我国提供了人口红利,但是也带来了巨大人口压力,所以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登上历史舞台。
至今执行了36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减少了几亿人口的增长,减轻了社会承载和抚养的压力。随着60年代第一次婴儿潮劳动力的逐渐退出,以及80年代婴儿潮已进入壮年,后续劳动力的补给形势日趋严峻。同时,生育意愿的逐渐降低,例如单独二胎放开效果不佳,使得我国逐渐显露出劳动力的接续即将出现断层现象。此时全面放开二胎议题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问题。短期来看,生育率的提高会对资本市场相关领域的企业经营产生影响,带来投资机会。
人口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的人口状况对经济的贡献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优势变成了劣势。改革初期,60年代的“英雄母亲”生育的一代人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成年进入社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但是,目前65岁以上老人占比已经达到9.7%以上,男女比例0~14岁的达到110:100以上,0~14岁的人口比例下滑到16.4%,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结构失衡、少子化等问题。沿海地区已经开始出现用工荒、内地出现“买越南媳妇”等现象。人口失调开始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带来许多民生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引起重视,将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成为社会的负担。
劳动力人口占比在2011年出现拐点,第一次出现下滑,改变了1982年以来从未下降的近30年历史;其中0~14岁比重逐渐降低,意味出生率较低,未来劳动力占比会继续下降。这个人口占比下降拐点的出现不是短暂的,具有趋势性;老龄人口比重逐渐增加,显示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背后反映的是支撑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的人口红利开始下降,且最终越走越弱,失去劳动力的优势,甚至出现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详情见表1.
这些数据预示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越来越严重,未来可能进入老龄社会。其中,2010年,我国超过65岁老人人口比例已经达到7%,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至今,老龄比一直在增加,从出生婴儿看,未来这个比例会持续增加,甚至可能超过14%,进入老龄社会。老龄社会问题,主要是养老问题,将会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给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困难。如何应对老龄社会的出现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很多投资者关注的领域。未来将会出现许多为养老有关的大公司。
另外,2010年,我国0~14岁人口比例已经低于18%,进入16%~18%的少子化社会,这个比例同样保持下降趋势。从1982年开始,我国0~14岁人口占比从33.59%下降到2013年16.4%。从绝对数量看,1980年后出生人口为2.28亿,1990年后出生人口为1.75亿,而2000年后人口只有1.46亿。20年时间内,出生人口减少了36%。在未来10年,中国23~28岁的生育旺盛期女性的数量将萎缩44.3%。如果生育率没有明显提升,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降至10%以下,比“超少子化”水平还要低一大截。目前,世界上典型的少子化国家就是日本,其经济也是进入了近20年的调整期,一蹶不振。少子化问题也是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应得到重视。详情见表1.
再者,我国男女新出生婴儿比例严重失调。我国男女比例有些年龄段甚至接近120:100,意味未来将会出现大量光棍。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将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目前,因城市人观念与时俱进,生男生女比例较为合理,但是在广大的农村男女比例扭曲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有调查显示,有些农村男女比例甚至达到2:1的地步,意味着全村出现一半光棍。详情见表2.
全面二胎呼声大
我国总生育率水平处于低位,且已经低于正常更替水平。从世界主要国家综合生育率基本情况来看,我国已经接近人口下滑的日本和俄罗斯生育率水平。我国2006年综合生育率为1.4,已经低于更替水平2.1,意味若干年后人口的出生无法弥补死亡的下降,导致人口下降。详情见图1.
政策上从鼓励生育到限制生育,到最近的适当放松生育政策的转变。60年代鼓励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生育政策是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一直以来,我国执行了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到2013年11月15日,宣布正式开放单独二胎,计生生育趋向严格的情况有所松动。我国人口现状除了政策原因,还有很多其它原因:婚姻观念的改变;为了保证自身舒适的生活;育儿机会成本提高,工作与育儿难以两全;避孕技术提高;堕胎技术的提高等等。如今,我国生育现状已经从政策降低生育水平到了大家主动不愿意生,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是经济发展后、生育率的下降,世界上发达国家概莫如此,如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发展叠加是导致我国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
单独二孩放开作用有限,需要进一步改善。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放开单独二胎以来,截至2015年5月份,申请单独二孩仅有145万,占具备资格人群的13%,相当于在我国每年出生1600万人口的基础上增加了10%不到,影响极其有限,也无法弥补老龄化带来的缺口。即使有些没有立即申请,但是累计的二胎生育意愿也不会很高。中国社科院人口学者郑真真曾参与2006~2010年江苏省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五年追踪调查,结果发现,符合生二孩政策的最终只有30%左右的人真的生育了二孩。所以,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并没有改变原有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总人口未来减少的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人口变化,在生育政策上需要进一步改善。
如果全面放开二胎,并不会长期改善我国生育较低的水平。北京大学人口所学者乔晓春认为,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并不会像此前有关部门担心的那样会带来每年数千万的人口增量。每年增加的出生人口估计最高只有600万~700万,加上目前1600万左右的年出生人口,年出生人口峰值在2200万左右,峰值总和生育率也只有2.2~2.3。而且,值得关注的是,如此水平的总和生育率预计只会持续一两年,很快就会一路走低,一直低到目前1.5左右的水平。
二胎概念股孕育“升”机
以2010年6月1日为原始起点,截至2015年10月8日,二胎概念指数变化区间在约[89%,718%],一直以来强于上证指数,即相对上证指数有很高的相对收益;即使从2012年底开始的创业板指数,其表现也弱于二胎概念指数,足见二胎概念相关个股具有较好的回报。详情见图2.
二级市场相关标的
既然全面放开二胎能够延缓人口老化和短期改善出生率,不会出现人口数量增加的压力。在如今严峻的人口形势下,全面放开二胎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同接受,未来放开可能性会逐渐增加。因为长期计划生育政策挤压了25岁~45岁的女性可生育人员的生育需求,存在短期补偿性生育释放的需要,将会导致未来3~5年生育婴儿有一个爆发性增长,与此相关行业将会顺应发展,逐步壮大。涉及的领域有与备孕和产前、产后初期、成长培育阶段相关的行业领域。
备孕和产前
备孕医药:全面二胎政策放开后,会带来补偿性生育,因为很多是积压生育,一般年龄较长,怀孕并不太容易,可能需要借助一些药物或治疗,包括安胎保健相关的医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收入提升,怀孕期间的营养、调理、保健等日益得到重视,对相关的保健药的需求也会提升。
医疗检测设备:优生优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将增加孕妇、婴儿相关的检测需求。
孕妇装:因为怀孕之后,孕妇的形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多需要重新购置一批衣服。由于办公室工作环境辐射较大,不少孕妇都会购置防辐射服。
产后阶段
乳制品:如果全面二胎政策放开,未来3~5年都处于人口出生高峰,婴幼儿数量快速增加,那么对于乳制品、纸尿裤等产品的消费拉动将最为直接;婴儿用品,包括推车、奶瓶等也会增加;婴儿护理,包括保育、免疫、照看等方面业户增加需求。
成长阶段
儿童药:随着人口出生率回升,儿童药的销量必然受益于二胎政策的放开。 玩具:随着经济的提高和对孩子的重视,人们会更加重视在玩具上的投入。童装:这跟玩具的需求一致,即便两者都是耐用品,因为很多一胎的用品早已经处理掉,还是会有很多新增需求。动漫:这是孩子娱乐生活的重要部分。早教:每个家庭都很重视,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至关重要。相关标的介绍见表3.
相关公司
康芝药业
:公司2014年年报显示,儿童药营业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例大约为65%。公司儿童药营业收入放量对公司业绩的弹性相对较大。公司销售进入第三终端,即挖掘潜在的农村市场;对于儿童来说,日常最容易生的病就是感冒发烧、着凉腹泻、发热疼痛。公司2011年开始就重点打造小儿腹泻药度来林、儿童感冒发烧系列产品金立爽、独家买断康恩贝的小儿布洛芬颗粒解热镇痛产品、以及携手宏雅基因,儿童大健康产业扬帆起航,双方联手开发婴幼儿遗传基因监测和个性化用药,都具有广泛儿童市场空间。
戴维医疗
:公司主营婴儿保育设备,主要包括婴儿培养箱、婴儿辐射保暖台和黄疸治疗设备,主要用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病患儿等新生儿的急救、护理,属儿科、妇产科基础医疗器械。如果全面放开二胎,公司应该是短期最受益的,因为积压的补偿性生育最大特点就是产妇年龄大,以及间隔时间长,新生儿容易出现问题比例高。在婴儿数量突然增加30%~40%的情况下,新生儿使用保育设备的比例会更高,甚至出现翻倍增长。
博晖创新
:随经济的发展、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产前备孕和怀孕阶段,还是孩子出生后,为了母亲和孩子的健康,大家都会增加检测频率。对于新增的大龄孕妇,孕检中微量元素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科目,一般会检测两次。这将会带来短期市场空间至少30%~40%的提升。
贝因美
:2015年中报显示公司奶粉收入占到公司主营收入比例约95%,另有约3.5%是婴幼儿米粉。婴幼儿数量增加对公司基本面的影响弹性最大,受益最直接。如果全面放开二胎,除了第一年的30%~40%婴儿数量的增加外,第二年仍然维持约30%增量,因为婴儿奶粉不是吃一年的,而是要吃到3年左右,所以公司业绩不是一次性提升,是3年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