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研报个股盈利预测行业研报
行业发展路线图确定 医疗器械空间广阔(附股)
近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将医疗器械列为重点发展方向。该路线图指出,健康需求迅速发展与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现状极不适应,为此明确了高性能医疗器械发展的技术路线图。
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主要把握三大关键点,终端掌控能力、技术创新水准和售后服务质量。
四因素助推行业成长
当前的行业现状是医疗器械公司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我国现有医疗器械企业约1.5万家,但90%的企业收入规模在1000万-2000万元,国内中高端医疗器械进口额约占全部市场的40%左右,进口品牌占据国内中高端市场的七成,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同时,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众多、跨度较大,有一定研发和销售壁垒,且细分领域的市场空间相对有限,因此外延式并购是医疗器械公司加速成长的有效途径。上市公司方面,乐普医疗
千山药机鱼跃医疗
(等纷纷通过外延式扩张增长实力,行业并购整合加速趋势明显。
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多位业内人士建议把握三大关键点,包括终端掌控能力、技术创新水准和售后服务质量。
君联资本高管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终端掌控能力是医疗器械公司生存的基本。国外公司已经占据高端市场,包括大医院以及高端产品,中国企业从低值耗材一步步成长起来,积累资金实力和产业链技术能力,再往价值链高端延伸。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能够与国外公司竞争,比如在心脏支架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取得市场主导地位。未来医疗器械其他领域依然有这样的成长机会。“终端掌控能力体现在模式、渠道和销售上,未来医疗器械的市场推广会越来越强调去中间化,回归到服务以及技术。”
产品的创新水准和服务能力也是投资机构关注的重点。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有很多壁垒和门槛。企业发展过程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早期的企业。随着规模扩大,逐步达到平台级,可以通过并购实现扩张。很多细分领域本身规模不大,容易形成像乐普医疗、迈瑞生物这样的领军企业。
进口替代市场给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带来广阔空间,叠加人口老龄化催生的保健消费需求升级、基层市场放量、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以及技术创新升级等因素,将共同助力行业成长。
经过多年积累,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所进步,在部分细分领域建立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初步具备从低端向中高端突破的实力。在科技部“十二五”医疗器械重点专项的支持下,我国医疗器械在大中型医学影像设备领域不断突破,如1.5T超导磁体机、64排螺旋CT机等设备的自主研发打破了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当前,国家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大力支持并引导国产医疗器械“夺回”国内市场,“杀入”国际市场,并对高性能医疗器械的具体路线规划定了基调,国产医疗器械,尤其是高性能医疗器械破局在即。
根据上述路线图,到2020年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到2025年达1.2万亿元;2020年县级医院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占有率达50%,到2025年达70%;2020年国产核心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到2025年达80%;形成3-5家国际知名品牌、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升级产业集群。
近些年,我国加大在政策上对医疗器械自主创新以及国产化的扶持力度,在监管、创新审批、资金等方面创造良好环境。根据《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进一步加大医药产品研发的组织推进力度,重点做好基本医疗器械产品国产化工作。2014年5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启动了第一批医疗器械遴选,医疗器械重点科技专项确定的“十二五”目标逐步实现,X线机、超声、生化等基层新“三大件”全线技术升级,MRI、彩超、CT、PET/CT等高端产品的国产化不断推进。
2015年以来,对医疗器械的支持进一步加大,科技部下发《数字化医疗工程技术开发项目》;科技部、卫计委联合颁布《数字诊疗装备重点专项》;食药监总局发布《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创新医疗器械特批程序》。政策红利将进一步加速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
此外,卫计委要求公立医院优先配置使用国产医疗设备和器械等,加快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工作。相关部门在完善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松绑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加大科技投入、引导国内市场认可等方面都在为国产医疗器械的崛起铺路搭桥。
重点关注相关概念股:京新药业、鱼跃医疗、千山药机
、华润万东
、新华医疗
、迪瑞医疗
、和佳股份
、东软集团
、科华生物
.(来源:中国证券网)
【个股研报】
京新药业:三季报符合预期,全年高增长确定
公司公告15 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实现50%的增长,基本符合预期
公司公告称15 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0.3 亿元,净利润1.44 亿元,扣非净利润1.38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55%,50%,实现基本EPS0.50元,基本符合预期。其中三季度收入3.37 亿元,净利润0.49 亿,扣非后净利润0.47 亿,分别同比增长9%,47%,49%。同时公司预计15 年净利润增速在50%~80%左右,全年高增长确定,符合我们之前的判断。
受益于欧美制剂出口认证和良好竞争结构,制剂业务保持高增长
受益于欧美认证和良好竞争结构,制剂业务保持高增长:①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舍曲林受益于欧美制剂出口认证,降价压力较小,全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 亿,0.6 亿,1 亿元,分别实现超过60%,20%,45%的增长,中远期看,瑞舒伐有望成为5~10 亿级别重磅品种。②康复新液、地衣芽孢杆菌竞争结构良好,全年收入有望超过1.6 亿元,1 亿元,分别实现40%和100%的增长,未来有望成为3-5 亿的品种。③匹伐他汀、左乙拉西坦近期获批上市,后续储备管线中卡巴拉汀、美金刚等研发进展顺利,1类新药EVT201 临床进展顺利。
药品国际化业务初具规模, 医疗器械外延拓展顺利
药品国际化业务初具规模,医疗器械外延拓展顺利:①京新制剂出口在2006 年布局,14 年实现收入0.8 亿元,同时公司相继与英国的CRESCENT公司、美国的Pharmula 实验室合作,增强公司在仿制药和创新药高端制剂的研发实力。②公司并购巨峰显示最近过会,并在德国成立合资公司,拟出资3 千万从事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的研发,医疗器械外延进展顺利。
不考虑并购,15-17 年EPS 分别为0.57 元、0.83 元、1.18 元
不考虑巨烽显示收购,我们预计公司15-17 年EPS 分别为0.57 元/0.83元/1.18 元,对应PE 分别为52/36/25 倍。考虑巨烽显示收购,我们预计公司15-17 年备考EPS 分别为0.67 元/0.95 元/1.32 元,对应备考EPS 分别为45/31/23 倍。考虑公司在同类公司中增速更快、市值更小,药品国际化和医疗器械外延空间巨大,我们认为公司可享受更高估值,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瑞舒等核心产品招标降价;收购巨峰整合失败;海外业务扩展不利。(广发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