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利联:业绩逆势增长,行业景气提升未来成长可观
佰利联 002601
研究机构:中原证券 分析师:顾敏豪 撰写日期:2016-03-03
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35亿元,同比增长28.43%,实现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76.49%。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公司通过提升产品质量,采取差异化销售策略等方式,带动销量的增长。同时公司加强成本管控,控制费用,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实现业绩的逆势增长。未来钛白粉行业景气有望提升,公司业绩具有较大的弹性。公司与四川龙蟒完成合并之后,有望打造成为全球钛白粉巨头企业,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0.94元和1.36元,以3月1日收盘价38.58元计算,对应PE分别为41.04倍和28.37倍,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事件:佰利联
发布2015年年报。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35亿元,同比增长28.43%,实现营业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102.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76.49%,扣非后的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增长90.34%。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发放现金红利3.5元,以资本公积转增25股。
点评:销量提升保障业绩增长。公司是我国钛白粉行业龙头企业。受宏观经济低迷,需求不振影响,2015年钛白粉行业总体较为低迷,价格持续下滑。2015年我国钛白粉总产量232.3万吨,同比下降11.2万吨,降幅4.6%。在行业低迷的态势下,公司全年实现收入26.35亿元,同比增长28.43%,其中钛白粉业务实现收入22.81亿元,逆势增长19.05%。
钛白粉业务增长主要来自于销量的增长,公司通过提升产品质量,采取差异化销售策略等方式,加大专传统客户的合作领域,积极开拓新客户,有力的保障了销量的增长。此外公司氯化法项目开始投产并实现销售,脱销、造纸用钛白粉等产品亦贡献了一部分增量。公司全年实现钛白粉销量22.86万吨,同比增长25.85%。其中国内销量13.17万吨,同比增长41.35%,国外销量9.69万吨,同比增长9.53%。
盈利能力小幅提升。公司全年的综合毛利率为18.51%,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在行业低迷,产品价格下滑的形势下,公司开源节流,加强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各环节的成本管控,实现了盈利能力的提升。此外公司加强了费用管理,三费费用率全年下降0.46个百分点。在毛利率提升和费用下降的带动下,公司全年净利率4.52%,同比提升1.38个百分点。
钛白粉行业有望迎来景气上行。2015年底钛白粉海外巨头开始联合提价。今年以来,国内钛白粉龙头亦集体跟涨,行业初显复苏迹象。未来行业景气有望继续上行。从需求面看,我国钛白粉需求集中于房地产行业。受一系列扶持政策以及降准降息等因素刺激,2015年我国商品房销售与新开工均呈现回暖态势。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保障,未来房地产仍将有扶持政策出台,行业有望持续回暖,带动钛白粉的国内需求。此外国内外钛白粉价差处于高位,人民币贬值趋势下钛白粉出口亦有望快速增长。两者共同推动我国钛白粉需求的增长。
经过多年的行业低迷,目前钛白粉中小企业已开始陆续退出,加上近年来环保压力持续提升,行业去产能化进程已开始。近期《钛白粉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已发布,《钛白粉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亦有望出台,行业准入门槛将大幅提升,进一步加深落后产能的淘汰。随着需求的增长和产能的收缩,未来行业格局有望好转,推动行业迎来景气上行。
并购龙蟒过会,打造国际钛白粉巨头:公司定增并购行业龙头四川龙蟒已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预计年内有望顺利完成。合并后的佰利联拥有钛白粉产能50万吨,未来将进一步提升至62万吨,成为全球第四大钛白粉企业。届时公司将占全国总产能的15%,总产量的20%,出口量占全国的40%以上,对我国钛白粉行业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此外四川龙蟒有充足的钒钛磁铁矿资源,拥有60万吨/年以上的钛精矿采选能力,是业内少数具有“钒钛磁铁矿-钛精矿-钛白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合并后为公司钛白粉生产提供部分原材料,有力的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氯化法工艺期待进一步突破:氯化法工艺产品附加值高,技术难度大,我国钛白粉企业至今尚未能完全突破,存在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在国内钛白粉企业的不断努力和成长下,未来我国实现氯化法工艺的突破是大概率事件。公司6万吨氯化法钛白粉项目于2015年建设完成并开始试生产,经过不断的技术攻关,目前该生产线已经连续稳定运行接近或超过一周达五次,并且成功开发BLR895、BLR896两个型号的氯化法钛白粉产品,产品品质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得到了包括PPG、广东新高丽等国内外客户的认可。随着氯化法领域的进一步突破,公司有望在国内高端钛白粉领域扩大领先优势。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不考虑并购,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0.94元和1.36元,以3月1日收盘价38.58元计算,对应PE分别为41.04倍和28.37倍,考虑并购后,预计公司2016-2017年净利润8.92亿元和11.75亿元,按增发后股本对应EPS分别为1.53元和2.01元,对应PE分别为25.22倍和19.19倍,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产能大幅扩张、新产品开发进度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