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关注两类次新股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作者:佚名 2016-12-25 09:52:50
中金在线微博
关注
2016年新股市场迎来了一场制度变革。这场制度变革以取消预缴款制度为标志,新股申购进入了无本配售时代,这极大地增加了包括个人和机构在内投资者的打新热情,网上中签率与网下获配比例双双创新低。市场对新股的热情也蔓延到了二级市场,一方面是新股开板后仍大概率走出第二轮上涨行情,另一方面则是今年次新股高送转的炒作也演变到了一个极致。整体而言,2016年新股市场延续了2014年以来制度红利下的火热。
门槛取消抢筹升级
截至12月21日,今年已累计发行22批新股,合计233家,相比之下去年牛市环境也不过219家。募集资金方面,今年233家新股合计融资1548亿元,基本与去年的1576亿元持平。其中,募集超50亿元的新股仅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和华安证券,相较去年则大幅减少。今年新股发行无论从节奏还是从融资规模来看都出现了一定的增长。放眼全球,沪深交易所以1548亿元的融资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1947亿港元的香港证券交易所。
今年实施的新股发行新规主要包含五点:一是小盘股取消询价环节改为定价发行,二是取消新股申购预先缴款,三是监管转向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四是强化对中介机构的主体责任,五是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从将近一年的执行效果来看,预缴款的取消对投资者的影响无疑是最为深远的:该举措大幅提升了投资者参与网上新股申购的活跃度。
尽管今年新股供应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整体供需结构的失衡仍未能扭转,根本原因在于23倍窗口指导市盈率依旧存在,投资者申购新股仍可以获得较大的估值套利空间。而预缴款制度的取消则进一步加剧了新股的供需失衡,从中签率来看,今年的网上申购中签率从去年动辄0.5%、1%大幅下滑至目前大概率不超0.1%的水平,网下获配比例也降至接近0.01%的低位,新股一签难求的情况愈演愈烈。当然,预缴款制度的取消也终结了之前因申购资金冻结而对市场资金面带来的短期冲击,这项制度革新直接降低了市场对新股IPO抽血的反感情绪。
如今上市的新股体量普遍较小,网上顶格申购往往只需10余万市值。对于资金量和持股市值稍大的投资者而言,在预缴款取消后,其资金优势已不复存在。出于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增加申购回报的考虑,部分资金体量较大的投资者便选择了将申购的战场从网上转移到网下。今年以来参与网下申购的投资者数量呈现缓慢增加态势,年初仅1000余个配售对象,目前已增长至8000多。伴随着网下申购的急速发展,主承销商对新股配售的市值门槛也一提再提,目前已有数家新股出现网下申购市值门槛高达5000亿元的情形,预计明年将成为新常态。
红利延续平稳过渡
自今年第17批新股开始,发行节奏出现明显提速,每批发行间隔期仅一周。考虑到11月新股发行了52家,在二级市场保持相对平稳的前提下,预计明年新股发行500家的概率较大。网上中签率方面,鉴于到个人投资者打新的习惯已基本养成,未来预计或维持在当前水平。发审委环节方面,随着新股发行速度的加快,发审委审批速度也在提升,目前来看也有望提升至40~50家/月的水平,基本与发行节奏一致。新股过会情况方面,截至12月15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723家,其中,已过会38家,未过会685家;其中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631家,中止审查企业54家。从目前的发行速度来看,新股堰塞湖的问题有望在明年底得到解决,不排除发行节奏进一步加快的可能。而较快的发行速度整体上也将利好投资者的打新收益。
注册制的实施依赖于《证券法》修订的完成。《证券法》的修订大致分为“一读”、“二读”和“三读”,通过后才能开始实施。去年4月中下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读”审议了《证券法》修订草案。然而之后由于股市异常波动,导致修订工作停滞不前,直至今年4月2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2016年立法工作计划,明确将于12月份审议证券法(修改),这才掀开备受市场关注的《证券法》修订的面纱。而近期又有媒体报道称,近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的审议内容并不包括《证券法》修订的相关内容,这意味着“二读”进程很可能推迟至明年两会。但我们仍有理由相信,明年《证券法》的修订工作可以完成,为整个资本市场的改革奠定的法律基础。
尽管离注册制的实施可能还有一两年的时间,但从新股目前的发行速度来看,日均2家的速度已基本等同于注册制,并且这个发行速度即便是在全球来看也是最快的。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相信注册制正式推出后市场也不会有过度反映,正如美国加息一般,市场表现已经将预期打满了。至于注册制具体推出的时间暂时还不能得知,从概率上讲存在明年底后年初推出的可能。
目前而言,由于新股发行速度迅速提高,新股堰塞湖的压力已大幅下降。但从实质上来说,A股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已超过3000家,如果退市制度不加紧推出,那堰塞湖压力只是从新股排队转移到了A股市场,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并没有得到提升,优胜劣汰的机制仍不能充分发挥效用。在这方面,今年以来有两个现象值得投资者关注,一是A股出现了历史上首只真正意义上由于造假上市而启动强制退市程序的股票(欣泰电气),二是监管层开启了史上最严的重组、借壳监管时代。从这两点推断,证监会已逐步收紧借壳重组,未来随着退市制度的推进,A股壳价值的消退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今年以来,虽然时常有部分新股因发行市盈率超过行业市盈率而被推迟三周发行,这些被推迟的公司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如江苏银行、建筑业如海波重科等,主要原因是这些行业低估值大盘股较多,拉低行业平均估值水平。整体而言,新股还是倾向于以23倍窗口指导市盈率进行发行。至于这个窗口指导会不会在2017年取消,笔者认为取消的概率极低,主要基于以下逻辑:国内经济的转型离不开注册制,而注册制的平稳运行又需要维持投资者对新股的热情,这便需要给参与打新的人一定的制度红利。倘若23倍市盈率取消,发行价一步到位,那么很可能再现新股一上市就破发的情形,届时新股的需求可能跌入冰谷。尽管如此,我们仍需要留意由于新股发行量激增可能带来边际供求变化,从新股上市后最高涨幅看,在近期发行节奏提升后该指标已有所回落。未来稀缺性的下降将导致涨幅的进一步回落,这是需要投资者注意的。
由于年初以来网下申购获得了较好的申购收益,众多投资者涌入了网下新股申购市场。由于这些新进入的投资者大多是C类投资者,相比A类和B类投资者而言没有申购上限的限制,往往可以顶格申购而不受约束,造成了网下申购出现了一定的不公平现象。因而,近期主承销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抑制C类投资者,如下调单个网下投资者的申购上限、提高网下申购门槛(部分新股已经提高到了5000万元,年初仅1000万元)、降低C类投资者的配额比例等,综合来看,C类投资者的收益预计将大幅受到影响,其因顶格申购而产生的相对优势预计明年将不复存在。
今年的高送转行情演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投资者对于往年来送转比例已经很高的10送转10已相当麻木,仿佛只有10送转20、30这样的比例才符合高送转之定义。一方面,市场本身对这一会计游戏已产生一定的麻木;另一方面,监管层也在收紧这一类单纯的炒作行为。因此,对于明年的次新股高送转行情,建议只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埋伏送转概率较大的2017年上市的次新股,至于明年年报披露期间的填权行情则不建议过度参与。整体而言,参与次新股高送转的操作应谨慎,收益风险比相较于今年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关注解禁和成长股的投资机会
对于2017年的新股市场,笔者认为今年以来的制度红利仍将延续:尽管单只新股的涨幅可能有所收窄,但整体发行节奏的加快仍有望带来有利的结局。对于新股而言,在23倍窗口指导市盈率放开之前暂时无需担忧任何风险,可继续安心申购。与此同时,前面分析到C类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可能有所回落,但基于同样的逻辑,打新基金(A类投资者)的网下新股申购收益却可能出现明显改善,建议关注规模较小的打新基金。
对于次新股而言,笔者认为有几类策略风险较小可适当关注:
一是关注次新解禁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2014年上市次新股的大非解禁,另一种是2016年上市次新股的小非解禁。限售股的流通阶段上市公司通常有一定的动力释放业绩,同时通过一些资本运作稳定股价,如定增收购、员工持股、股权激励、高送转等。前者可以适当留意:牧原股份(养殖)、海天味业(调味品)、三环集团(电子陶瓷)、莎普爱思(滴眼液)、康尼机电(轨交设备)、九强生物(体外诊断)、一心堂(医药流通)、新宝股份(小家电)、思美传媒(营销)等,后者可以适当留意:电魂网络(游戏)、汇顶科技(指纹识别)、贝达药业(创新药)、安图生物(体外诊断)、蓝海华腾(高端制造)、飞科电器(小家电)、上海电影(院线)、恒康家居(记忆棉)等。
二是留意次新股当中的成长白马。经过三四季度的杀估值后,成长股目前的估值其实已经具备很高的吸引力,中证5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估值比更是到达近几年的新低水平。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可以关注市值小弹性大、代表新经济新机遇的次新白马品种,典型的如众信旅游(出境游)、新宝股份、老百姓(医药零售)、思美传媒、来伊份(食品零售)、恒康家居、好莱客(定制家居)、上海电影、暴风集团(泛娱乐).
(原标题:2017年关注两类次新股)
- 名博
-
指南针:七连阳又有何妨 少爷:首战告捷有重大启示
彬哥:六连阳后防止回调 李君壮:连续上攻高抛低吸
- 推荐
-
牛熊:周四的热点直播
指南针:周四操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