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盛典——新物种商业Talk2017暨《哈佛商业评论》中国年会在北京举行,蒙牛集团牧场主大学的“可持续奶源——蒙牛的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案例荣获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优秀奖”。
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是一个非营利评选奖项,代表着中国管理实践的至高荣誉。此奖项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主办,秉承客观、完整、科学、及时的原则由管理专家投票产生。该奖项旨在表彰在中国的管理实践中具有创新和借鉴贡献的企业高管。
蒙牛集团CEO卢敏放上任以来,为蒙牛梳理组织架构,让每个业务单元更专注、均衡的发展。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上游奶源布局,还提出要打造“世界级的中国品牌”,坚持“产品、质量、价值观和执行力”四个不妥协。蒙牛社会责任部围绕“四个不妥协”创新设计了QVIP工作推进模式,即以品质(Quality)为中心,以价值观(Values)、执行力(Implement)、绩效(Performance)为基础,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全产业的供应链管理中。
通过落实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蒙牛为处在乳业产业链前端的牧场带来全方位的能力提升。目前,蒙牛奶源供应方已实现100%规模化、集约化、100%机械化挤奶,100%TMR科学饲养,100%青贮全覆盖。除此之外,蒙牛制定的中国首部牧场标准化操作规程SOP,已在合作牧场投入使用,全方位保障牛奶的安全与品质。
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蒙牛提出了2020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奶源可持续发展是重要核心。而蒙牛以“牧场主大学”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计划,致力于为中国乳业带来更科学系统、规范高效的养牛方式,助力牧场提升运营水平和奶源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奶业生态圈。
蒙牛牧场主大学的每次活动都由科学家、工程师、畜牧师、奶牛营养师等组成的专家团走进示范牧场针对各牧场在饲草料科学配比、奶牛卧床舒适度、挤奶厅设备、泌乳牛舍、犊牛舍和草料库等进行评估,利用专业检测设备对牧场的运营管理进行系统、专业的现场评估,并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分析现场提出整改意见,以帮助牧场提升整体运营水平。
包头宝地牧场主白红兵对此感受颇深:“去年(2016年)参加牧场主大学的学习后,针对牧场的精细化管理做了全面提升,牧场的平均奶牛单产从去年的25公斤提升到现在的32公斤,同时,公斤奶的成本也下降了0.25元,全年至少可为牧场节约费用200万元。”
在蒙牛牧场主大学系列活动的帮扶引导下,广大牧场主学习了科学饲养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法,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从以前简单的喂养升级到24个维度全方面管理理念,例如拟人化服务奶牛,扩大奶牛居住面积,为奶牛提供音乐陪伴和挠痒服务,每周体检和定期修剪毛发等,这些都使牧场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稳步前进。
牧场主大学实施四年来,免费培训牧场人员超过4000人,卫星大讲堂传播覆盖3.7万人次,开展470项牧场实用技术创新课题,与牧场主签订《社会责任守则》,帮扶826家牧场从牛群结构、饲喂管理等24个维度提升。2016年蒙牛与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开展的十期“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活动,依托精准饲喂、精细化管理等技术手段,帮助1000多个牧场公斤奶成本降低0.2元,平均单产提升2公斤以上,实现增收效益3亿多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蒙牛牧场主大学就是发挥蒙牛的优势,让整个产业链持续稳定的共享产业发展的价值,让牧场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大幅提升科学饲养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实现综合价值的最大化。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是蒙牛可持续发展活动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之一,他认为:“现在中国奶业面临着供给侧改革的问题,改革的重点一是降低奶源成本,二是提高奶源质量,这样才能提高产业竞争力,而这些都离不开专业技术的支持。蒙牛牧场主大学帮扶牧场主提升牧场运营的每一个细节,打造共赢生态圈为奶农们提供思维引导与技术扶持,这体现了一个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