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GFIC 2017全球家庭互联网大会在上海召开,以“互联网+家”为主线,邀请全球20多个国家、60余家运营商,50多位科技巨头以及超过500家合作伙伴全面深度参与,共同组建基于“互联网+家”场景下的生态圈。东方明珠新媒体副总裁、百视通公司总裁史支焱应邀出席,并在开幕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百视通作为以电视为出发点,完成全平台搭建的媒体企业,还身兼科技开发、内容制作、平台运营等多重身份,加之广电背景,在“家庭娱乐”与“客厅文化”方面一直处于行业翘楚地位。百视通在5月份宣布“未来合伙人”计划之后在执行层面动作频频,合作不断,史支焱这次演讲的主题“有家、有爱、有连接”则从共性层面分析了这种“合作繁荣”的本质。
回归客厅 家庭用户年轻化
现在应该已经没有人会轻易说“大屏没价值,看电视的都是退休工人”了。
随着智能大屏幕和20M/50M这种高带宽宽带网络在中国家庭中的普及,那些正在成为社会主流消费群的年轻人群已经开始回归电视,不仅是智能的互联网电视机、电视盒,近两年很多的IPTV盒子、有线电视盒子也都是智能化了,而且据尼尔森的统计现在智能的投影仪都已经占到整个智能大屏终端6.8%的份额。
不仅是年轻人回归,原来只会看电视的老年群体也洋气起来。他们不仅会用手机刷朋友圈,在淘宝购物,也会用智能电视点播回看、用主机游戏机玩体感游戏,家庭用户无论是年龄的年轻化还是心态的年轻化,使得大屏价值已经无法忽视。
随着声控技术的成熟,触控技术的迭代,通过语音和隔空的手势进行人机对话的场景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客厅的场景,智慧的大屏也将不再只是安装在墙壁上的一个不能动的大物件,而将成为智慧家庭中的健康助理、健身教练、家庭教师和采购管家。
百视通认为,技术的革命必将引发内容和服务的产品升级。大视频产业将涵盖所有与影像相关的业务。
分享话题 家庭用户服务普及化
与PC、手机这些个人终端不同,电视的屏幕足够大,适合与爱人、孩子、父母、亲友一起分享快乐,分享美好时光。电视的属性本来就是家庭。百视通综合自身上亿用户的大数据分析以及行业判断,认为建设以家庭为单位的用户服务体系才是开启家庭互联网的正确姿势。
互联网公司讲用户数通常都是以个人为单位来计算的,而百视通的IPTV一直是以“户”为单位。百视通在全中国运营超过3600万“户”个IPTV家庭以及2100万“户”个OTT电视家庭,业务分布在中国大陆地区的 28个省市自治区,是全球最大的IPTV内容服务运营商。
为什么百视通认为家庭式的非单人的观看会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诉求?弹幕文化的流行做了一部分解答,边看边聊说明观影的需求不仅是节目内容本身,还是由节目内容所引发的情感陪伴。看片的需求可能主要来自于“被人陪伴”的需要。
节目内容或许就是满足人们在陪伴上心里需要的最简单直接方式,因为它很好的提供了一个“共同话题”。
百视通在产品的设计上一直着重“家庭建设”的元素。比如引进了很多BBC、Discovery、国际地理等优质的纪录片节目,并有组织有编排的为用户提供很多适合父母陪着孩子一起涨知识的知识性节目内容,有意的去培养亲子交流的环境。此外,百视通还与新东方一起合作开发了全新的电视学堂服务,让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听课一起学,寓教于乐。
同时,百视通也有一些适合小夫妻俩下班回家睡前放松一下心情的英美剧。还有为崇尚健康的中青年骨干精英们准备的健身课堂,客厅就是健身房。百视通还倡议周末去父母家,陪父母一起看一部他们自己舍不得花钱去影院看的优质院线大片。
基于大屏的家庭属性,百视通产品定位希望让“共享”的“大屏生活方式”成为更多人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连接经营 家庭用户的叠加与跨界
最近半年,将运营体系打造成生态“共同体”是百视通最常提及的话题。百视通在上市公司东方明珠提出了娱乐+发展战略后,推出了运营落地的“未来合伙人”计划,提出“要开放,要整合,要跨界,要连接”,通过跨界的“大连接”把市场的蛋糕做大,分享其他产业的价值,反哺现在的固有业务。
用户的叠加与跨界也不是简单的“1+1”时代了。百视通正在对服务的用户群进行价值分类。随着规模化供应的时代成为过去,新零售正在不断向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产品转型,而原先曾经最重要的实体品牌正在被用户对虚拟内容IP的认同感所替代。节目内容的品牌化,以及通过内容品牌IP来黏住用户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新零售、场景营销的必然选择。从卖产品到服务用户,专业内容品牌IP透过各种传播渠道到达用户之后,传统意义上的“售后服务”正在成为“价值经营”的新营销的开始。
而基于数据的价值经营,则是建设可运营的会员体系是新媒体的必由之路,跨会员体系建立会员共同体,一定能带来更大的运营价值。比如,东方明珠正在内部整合旅游、购物、视频综合用户中心,为会员提供游乐购综合服务,就能产生更强的粘性消费。
百视通认为,大屏家庭时代是一个从个体到群体的时代,最根本的特殊性在于“有家、有爱、有连接”,这也使得行业摒除原来的“惯性思维”,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