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第五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年会于11月21日-2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举办期间,首汽租车首席运营官、首汽约车及GOFUN共享汽车首席执行官魏东在现场向参会嘉宾分享了以“创新引领——出行服务升级"为主题的演讲。
以下内容为根据录音整理节选,未经本人审阅。
今天的主题,大会的主办方提出来是说,希望我们谈一谈创新。当然是说,我们心目中的创新,没有是说我们要去发明什么?去搞什么专利。
我们创新无非是说,我们能够去改变,但是这个改变不是盲目的改变,是围绕着市场的变化,围绕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我们去主动改变,这就是我们在说的创新。
我想跟大家先分享一下,过去这两年首汽,我们所取得的一些基本成绩。
可以看到从2014年,我们开始改革之后起,三年时间内,我们租赁规模已经增长到接近6万辆的车的规模,我们的收入也是连续两年的一个超翻番的增长。
当然我们首汽约车两年的发展,目前有6万多辆的车辆在线,但是这6万多辆里面,有2万辆是首汽自己的车辆,有4万辆是来自于在座的合作伙伴。
首汽共享租车和共享汽车的孵化,我们只做了一年,我们目前是15000辆的车辆体量,当然今年也是过亿的收入,我们有信心在明年它会做的更好。
约车面对滴滴竞争,面对一个新时代的一个移动出行等等,我们在做各种尝试,的确获得了一点,我们认为自己团队认可的成绩,但是这背后还要继续往前突破。
模式创新:差异化的同时,做好体验感
既然说到创新,我们从几个维度来看,一方面是模式创新。
去年我在这里谈到了,我们做网约车,是因为出租车活不下去,我们必须通过改革,通过互联网来改革。我们需要跟传统的出租车差异化,要利用互联网手段,同时要跟行业的互联网平台做差异化,所以,关键是如何面对不同的人群,做差异化的产品?
滴滴你要做大没问题,我做专。滴滴你往便宜做,你定价比出租车便宜,没问题,我要把出租车往贵里做。
让出租车这个行业能够服务升级,能够让出租车司机挣的更多,这是我们的目标。
同样干一天,为什么不能多挣一点?但是凭什么多挣一点,取决于你的服务是不是有足够的增值,是不是有足够的理由让消费者可以为此买单。
我经常跟团队分享很多的身边的小例子,我们自己去市场买杯饮料2.5元可乐一听,为什么我到五星级酒店里面,就得80块钱一杯?因为他卖的是环境,卖的是服务的体验感。
所以我们强调的是首汽约车,如果能把体验感做出来,让消费者觉得你就是比出租车强。
我上周末在南京市场考察,因为当时某平台在南京推出来打车了嘛。我得去看一看,当时打了车,看了一下之后,没关系,因为我一看像这里的司机抽着烟,开着车问你去哪哪哪,然后车里面也是脏的,所以我就放心了,没问题,没有竞争优势,该怎么做怎么做,我们坚持我们要做的事情。
所以说,我们在模式上没有去跟滴滴单纯去做打价格战。我们更多的是说,我们如何围绕着医疗人群做服务,我们如何围绕老人去做,围绕子女去做。
我很多朋友去说,说魏东你给我推荐个司机,只要司机靠谱孩子我放心,钱不是问题,我们如何去针对这些人群定制化产品?
这是我们第一个维度的,我们如何去差异化经营?
技术创新:让经营不受约束
第二个维度,我们如何能够借助车联网,让我们的经营模式更加的不受约束。
我们租车发展很快,目前短途市场来讲,短租业务我们是排第三的。但是我们自己也在反思,不需要去复制其他人的模式。
我们现在认为是说,如何让这个租车更便捷?
所以我推出了共享租车。为什么非一定要按天计费,为什么不能按分钟计费?为什么一定要到门店去,为什么不能在路边就有等等一系列的方式。
所以这样的话,我们推出了共享租车,目前覆盖24个城市,我们做到的是,全无人化的值守,能够手机预订,手机开锁,手机找车,手机结算,然后手机评价等等一系列的。
而且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它如何再去跟停车场做联网?我们如何跟ETC这样的平台去打通,我们能做到更多的事,能更智能化。
我们能够去利用互联网技术,利用碎片化的这种运作元素,我们把它如何换个角度联起来?就可能是一个新的一个生意的机会。
当然分时用车绝对不仅仅是用手机把车联系起来就可以实现,分时用车你可以看到我们的运营体系要用手机管,如何确保协调车辆的调度是对的,这其实是最难的。
在客户端,每天早上我的手机早上起来以后,我肯定能看到每个城市低电报警的车有几辆?如果说低电报警的车辆已经过两位数了,那我们立马一个电话追过去,通知要赶紧把电补上,让车投入运营。所有的东西都要管理好,不仅仅是电子化,不仅仅是前端消费者看到你有电没电,好不好用。
我相信很多在座也有很多的老朋友,都去过首汽的总部,去总部的人都看到说,我们在后台是怎么监控,我们全部几万辆车的实时运行的。
我们的雷达可以很清楚的告诉我们,每一个车在哪里,哪个司机低效,哪个司机高效,我们很清楚知道在过去的3分钟内,哪个地区哪个600米的区域里面出现了订单失败,那这时候司机我们就会推送他,你应该往那个方向靠,就近司机往那边靠,如何引导司机去灵活的去配合这样一个需求。
当然我们也因为做共享用车,是无人值守的,我们也推出了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推出了我们的身份证识别技术,尤其是在从年初一带一路开始。
这一带一路这么重要的会议,所有的分时租赁车辆都应该停下来。但当时首汽的通过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是说我上了人脸识别,身份证识别,我能更帮助你去识别身份证有效性,所以,没有问题,他的安保反恐都是没有问题的。
人脸识别,会帮我做到更多的功能,如何借助这些技术,让我们的管理更加高效,的确是我们一直在摸索的。
还是那句话,技术不是我们发明的,但是我们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我们的经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提高收入来源。
管理体制创新:用市朝手段去竞争
大家知道首汽是个国企,我们在黑板上也写了,我们源于1951年,一直在服务中央,包括今年的金砖和十九大,我们都在承载任务。
但同时来讲的话,国企如何能做的更快,所以我们在保持着管理机制创新。
我们所有的团队基本上全部市朝招聘,市朝形成标准,而且作为大股东来讲,首汽也充分授权,鼓励我们团队以市朝的竞争的手段去竞争,这是一个我们的一个授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还有国有控股的元素,所以,我们如何把国有企业的这样一个风控体系,国有企业的这样一个资产管控的流程,能够让它合规化运营。
因为在座的有很多国有企业,在做各地的交通、公路运输、客运等等,都面临同样的挑战,我们也愿意分享这些经验,就是如何能够在国有企业的这样一个大框架下,能够实现的灵活的市朝运作?
开放合作:主动去拥抱,而不是被动跟着走
当然除去我们管理创新之外也提到,我们在不断在做创新,我们首汽虽然现在聚焦在小车上,还有我们的大巴车上,当然我们不局限于,我们不会只看到这些。
我们在9月26号宣布了我们和摩拜单车的合作。我们看到了摩拜的确是,老百姓短距离骑行的一个主力出行方式,但是它有大量用户在手里,因为摩拜每天有2000多万的使用,所以我们只要跟它全部打通,摩拜的客户可以不去下载我的APP,直接通过摩拜来下订单,那下一步我们也会打通给它。
我们开了十几个城市,我们现在每天摩拜转过来订单,成交的订单也有几万单,这是给到我们司机的收入的,所以可以看到合作带来的价值,当然我们希望这个合作还要继续深化下去,我们的合作不止于摩拜,我们还要做更多。
另一方面是说,我们也在做跨行业的合作,刚刚提到跟大众医院合作,我们跟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合作,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每天也有几万单过来。
我们还和商诚作,商场你客户买满200,买满多少我送你一个5块钱的优惠券等等一系列的。
跨界合作没关系,没有人关起门来做生意的。
我们一定是把自己的窗户打开,把门打开,然后是说大家把自己各家的菜拿出来,才是一桌盛宴,所以我们在鼓励开放鼓励合作,跨行与交流。
滴滴出现以后,我们又看到了网约车对出租车的挑战,对于我们一些做短距离客流的分流,我们也看到摩拜和ofo的出现,又分了一部分短距离的出租车的生意,那下一步我们说我们如何去面对?
我们是永远被动的跟着走?还是说我们要去主动去拥抱?
分时汽车也是一种替代的方式,包括现在最热的无人驾驶的问题。虽然它离它的商业化离我们还比较远,但是来讲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我们不希望当洪水到来的时候,再去修这个堤坝。
所以我们的观点,作为出行企业,首汽我们的特点是做出行,我们只聚焦在出行的体验,客户的服务场景的打通。
我们要做的是说,通过我们自驾产品,通过我们的代驾产品,通过我们给大家出这个无人驾驶的产品,我们如何和自行车、出租、专车、巴士一起实现一个合理的交通场景的选择和组合?
而且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和各地的停车场打通,我们需要和公共交通打通,不管是公交还是地铁,我们需要和城际交通打通,包括我们说所有的路况信息打通。
城际客运:个性化门到门
巴士面临着我们的高铁的升级,面临着城际的快客升级,面临着整个消费者出行方式的改变,但是我们认为多座位车辆有它的始终的使命,价值所在。
我们认为,像机尝高铁站,这样的高密度客流地,大巴始终是核心的运输主力;定制巴士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行解决方案。
我们也认为,未来的城际,为什么一定要是一个多座位的?为什么不是一个可以个性化的?
我们之前的城际或城市之间,更多的是从站到站的服务,那消费者需要自己选择,从家到站,以及从站到家。
为什么不能从门到门实现城际的客运?
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我们可以通过拼车去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定制解决问题。
我们的确在做拼车的技术研发,应该在今年内告一段落,在试运行。
我们可以先把机场做起来,可以先把高铁站做起来,可以把城际做起来,可以把园区班车做起来,让班车不再空跑,让座位率是满座的,让我们的车辆可以做灵活的去匹配的。
吉利要上天,2019年首款飞行汽车将诞生
在两周前,吉利中国线上已经宣布了,吉利在2019年推出飞行汽车,而且我看到今天新闻,他们已经正式对外宣布收购美国的飞行汽车公司,国内不允许,所以他只能是先在美国推出。
对于这样的产品,我也是心存敬畏心存期待,我们知道只要技术成熟,一定会推动商业改变,而且这个过程中我相信它总会最终结果,是让交通出行越来越智能化。
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车辆的拥有方,作为车辆的服务商,我们如何能够去适应这种改变?
还是那句话,我们只要是认准了这样一个对的方向,只要是我们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那么如何让车辆给消费者带来最佳体验?我们就存在我们的价值。
所以我们也希望是说,跟在座一起,我们会坚持创新坚持合作,我们希望我们和在座一起,能够真正打造共同的美好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