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下的券商生态
字体:小 中 大中金在线微博微信加关注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大咖盛宴与你共享!马上加入
IPO重启会带来什么?对于“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券商而言,新一轮的IPO改革,他们将会是最先作出反应的群体。而对于IPO带来的冲击,券商不得不做好种种应对
法治周末记者 马树娟
1月8日,IPO新政下的两只新股:创业板的我武生物、中小板的新宝股份率先开始申购,暂停了14个月的IPO正式开闸。
IPO重启,让在“寒冬”中煎熬了一年多的投行人士终于发出了“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慨。券商的投行部重新迎来了忙碌的景象。
就在去年12月30日晚,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富凯大厦的证监会对外签发了5家公司的上市批文,新宝电器、我武生物等在列,随后又有6家公司再获批文。
对券商而言,批文的发放终于让券商们翘首企盼的心情得以落定。不过在等待IPO开闸的这一年时间里,监管层频频对违规中介机构以及保代作出处罚,在《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也强化了中介机构的职责。
在一系列政策的威慑下,投行人的心态、券商的业态已悄然生变。
IPO开闸
保代仍显“过剩”
在过去一年中,排队IPO的企业超过了750家。不过在证监会发布《意见》前,IPO重启一直没有确切的时间表。最终沪深两市、创业板共有280家公司撤单终止审查,近80家券商的IPO承销业务也陷入了停滞。
这种停滞让投行人士们的收入顿时缩水,也让他们原本紧张的工作节奏放缓了下来。闲下来的投行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
李显明(化名)是南方一家大型券商投行的工作人员,其所供职的券商共有200余名投行人员。随着投行光环的褪去,行业的吸引力已显著下降。深思熟虑后,李显明于2013年11月作出离职的决定。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他正在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总行工作。
李显明告诉记者,他是在2012年有了离开投行的想法。当年2月,证监会将保代可同时签字的IPO项目,从此前的两个扩展到4个,这就相当于保荐代表人供给数量瞬间翻番。李显明由此判断,保代不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他也放弃了继续考保代的努力。
其实,自2012年11月IPO审批陷入停滞状态以来,像李显明这样选择离职跳槽的投行人员不在少数。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对记者介绍,保代每年大致有5%的人员流动,不过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的一年时间里,有媒体统计,登记机构有所变动的保代达109人,而监管登记状态显示登记变更中的人数为64人。据此计算,在一年时间内选择离职跳槽的保代总数达173人,占据保代总人数的7.2%,这个数据远超出每年5%的正常流动。
此次IPO重启,有业内人士乐观地估计,保代将重回百万年薪的金领时代。不过上述资深投行人士却对记者表示,即便IPO已经开闸,但是保代相对过剩的局面并没有缓解。
法治周末记者从证监会保荐信用监管系统查询获知,截至2014年1月7日,79家拥有保荐资质的券商共有投行人员10844名,其中保荐代表人2408名。依照证监会的规定,每个保代可在同一时间签字的IPO项目多至4个,依此计算,上述2408名保代可承载超过9600个项目的发行,而目前在审的项目还不足800个。
职责加重
中介谨慎前行
在保代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李显明认为,过去那种保荐人只要动动手、签个字就能拿到几百万元收入的现象将成为历史。缺乏资源,难以承揽到项目的保代将失去竞争力。
让李显明选择离职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随着监管的日趋严格,执业的风险越来越大。
李显明的这种顾虑有一定的代表性。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此次抢饮IPO重启头啖汤的个别券商不同,大部分券商并不想凑这个热闹。
“现在制度设计要控制过高发行价,这个时候上市,对于发行人来说也未必能有好的收益。”国内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赵礼(化名)对记者说。
发行人的股票不能卖出个好价格,自然会影响到保荐承销商的收益。赵礼对记者坦言,作为保荐人,他们也不着急推进企业上市。
与不能赚取高额收益相比,赵礼觉得《意见》中对于中介职责的加重,更是让他们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证监会推进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旨在促进市场参与各方归位尽责。就中介机构的责任而言,《意见》通过信息披露责任提前、引入主承销商自主配售机制、加大对业绩“变脸”的处罚力度等七大措施明显地强化了券商的职责。
这也让保代们感到压力陡增。其实,在过去一年里,证监会频频对违规的保荐代表人作出处罚,轻则被撤销保代资格,撤销证券从业资格,重则终身禁入证券市场的措施。业界评述这是自2004年3月24日保荐制实施以来,国内券商受到的最严厉、最密集的惩罚。这些处罚也让投行人士不寒而栗。
《意见》还特别规定,在审核过程中,如果发现发行人申请材料中记载的信息自相矛盾,或就同一事实前后存在不同表述且有实质性差异的,中国证监会将中止审核,并在12个月内不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推荐的发行申请。
在这些细致严格的规定面前,赵礼不得不小心谨慎。他说:“保代一旦在一个IPO项目上出事,不仅直接影响到其职业前景,也会让保荐机构受到牵连。现在大家都非常谨慎,宁可晚一点,也不能冒着风险赶时间。”
就在IPO重启的前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在这份《意见》中,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了优化投资回报机制、保障中小投资者知情权等九条措施。
虽然保护投资者利益被监管层多次提及,但是细化到如此程度还是首次,这对券商及保代而言,则意味肩上责任再次加码。
未来难测
券商转型加速
尽管未来新股能否顺利发行,监管部门只能做合规性审查,但是监管层对于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则让券商的职责进一步强化。
同时,《意见》在新股配售方式上还引入主承销商自主配售机制,即对于网下发行的股票,主承销商在提供有效报价的投资者中可以自主选择投资者进行配售。不过拥有了自主配售权,券商就要对获得自己认可并获得配售权的机构资质和行为负责,即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此次IPO重启后,6家拟上市公司的主承销商放弃了自主配售权。
银河证券副总裁汪六七对媒体表示,对保荐责任的加强将使专业能力强的投行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现有的投行竞争格局将改变,同质化竞争较严重的投行会迅速产生分化,券商将逐渐从过去的重项目承做转向加强销售力量、从以项目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
在过去一年间,由于IPO的暂停,并购重组、融资融券、股权质押等业务已被券商提到了重要位置,而这些业务也为券商带来了很多切切实实的收益。
以方正证券的融资融券业务为例,方正证券201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4.35亿元,实现融资融券业务总收入2.72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8.95%,而2012年同期这一比重仅为7.31%,融资融券业务显然已经成为其增收“利器”。
“此前券商也在做转型,但由于IPO承销利润丰厚,使得券商转型的动力还是不足,但是IPO长期暂停也逼迫券商认真考虑业务的转型与创新。”前述资深投行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首创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王剑辉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创新业务上,中小券商的动力更足,“在传统业务上,大型券商由于有多年的积累,中小券商很难撼动其地位。不过对于创新业务,大家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以首创证券为例,在过去一年里就主要在中小企业私募债上接连发力。
好消息!还在为选择留学院校而苦恼吗?还在为复杂的移民申请流程而心烦吗?818出国网微信号汇聚最新的出国资讯,提供便捷的移民留学项目查询和免费权威的专家评估,为你的出国之路添能加油!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818出国网”(chuguo818)关注818出国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