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北京市卫生局出台《北京市医疗机构健康体检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3版)》,这意味着,今后体检行业将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执行组长陈其广认为,体检行业良莠不齐,出台此规范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具有公信力的体检机构非常少,此措施的出台,希望能够催生有公信力的体检机构,这不仅会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还会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
什么是健康体检?原卫生部 《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
据了解,截至2013年12月,北京市共有192家医疗机构通过健康体检登记备案,东城区16家、西城区27家、朝阳区40家、丰台区13家、石景山区6家、海淀区33家、门头沟区2家、房山区8家、通州区7家、顺义区5家、昌平区10家、大兴区12家、平谷区3家、怀柔区5家、密云县3家、延庆县2家;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132,营利性医疗机构60家。
陈其广认为,现在有公信力的体检中心不多,尤其是在社区医院、郊区小医院和小门诊部,体检设备比较差。体检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得体检的结果和人真实的健康状况相吻合,但是现在一些设备差的体检机构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而且即便是出来一些结果,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因而造成一些小城镇和农村民众去大城市的公立医院体检,造成大城市比如说北京大医院看病难。“如果在北京的郊区县能够出现有公信力的、体检结果能够和人的真实健康状况相吻合的体检机构,将缓解北京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现在民众去大医院做体检,就是对一些体检机构的设备和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缺乏信心。”
随着健康体检市场不断发展,健康体检服务质量不断上升,开展健康体检的医疗机构不断增加,体检项目不断丰富。一方面,社会上原有各医疗机构普遍认为体检技术含量不高、责任孝利润大,而将其作为医院增收的一个方向;另一方面,社会资本也不断注入健康体检市场,将这个行业视为高利润增长点的投资方向。陈其广谈了自己的体检经历,现在有的大型体检中心和治疗挂钩,体检结束后,相关工作人员会建议客户去补补牙或者做些其他方面的边缘治疗和局部治疗。这些治疗大多是以盈利为目的,至于是否有必要去做这种治疗,倒不见得。“规范的出台,不仅是针对民营资本的体检市场,对于公立和外企的体检中心也一视同仁。”
《北京市医疗机构健康体检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3版)》说明分为五大模块,包括一类必备指标和四类评分指标,评分指标共计600分,包括管理指标150分、质量控制指标250分、安全指标150分、服务指标50分。“这些指标都是西医标准,其实中医的望闻问切也是体检的一个重要方法。”陈其广认为,目前一些社区医院、单体药店等都在摸索建立中医健康管理档案,中医的体检标准进入规范还有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