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近日决定,在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品性森林采伐,这项政策影响极为深远。3月31日,《第一财经日报》就此采访了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技术组组长张煜星。
森林资源家底
第一财经日报: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请你介绍一下该地区森林资源及木材生产发生的一些变化?
张煜星: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木材生产基地。新中国成立伊始,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就为国民经济建设承担起了木材生产任务。特别是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随着林区开发建设,木材生产一直处于高位运行,这20年里林区生产木材4亿多立方米,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由于过度的采伐利用,导致森林资源急剧下降,20年里林区森林面积减少100多万公顷,森林蓄积减少了3亿多立方米,特别是成过熟林资源迅速减少,近成过熟林比例有初期的81%下降到了57%。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林区陆续经历了“两个危困”的艰难时期,即”资源危困”和”经济危困”。也正因为如此,从上世纪80年中后期开始,国家相继实施了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逐步调减了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木材产量,天然林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和缓解。
但是,由于当时木材生产依然是林区重要的经济来源,为维持林区人民生计,木材产量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使得林区资源恢复缓慢,单位面积蓄积量继续减少,到上世纪末森林每公顷蓄积量由建国初期的114立方米下降到了不足90立方米,问题的关键是,中龄林逐渐成为了木材生产的重要来源,有些局场甚至成为了采伐主体。
因此,2000年前后,我国全面实施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和公益林建设相继启动,国家进一步调减了林区木材产量,天然林得到休养生息。根据近3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10年来林区森林面积增加了40多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了3亿多立方米。但是,森林资源还没有恢复到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
全面停止商品性采伐背后
日报:这次提出的全面停止商品性采伐,主要基于哪些考虑?
张煜星:首先,能够作出这一重大决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局有96个,职工约40多万人,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经济支持。
第二,这一决策也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实施木材战略的需求。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战略基地,也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兼顾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着想。
第三,从目前的林区森林资源状况来看,也确实要求天然林资源的进一步恢复,这是科学经营森林资源的要求。
从现状看,现在林区森林资源主要是经过多次采伐后形成的次生林,而且绝大部分仍是中幼龄林。中幼龄林占59%,成过熟林仅占22%(多数为保护区受保护或不可及的林分)。特别是,龙江森工中幼龄林占75%,成过熟林只占6%。比如落叶松、樟子松达到80年接近成熟,红松要120年,现在林区的森林主要是中龄林,只有40-50年,如果仍然大量采伐,收益较低。
从森林经营的潜力看,现在林区森林每公顷蓄积量仍未恢复到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大兴安岭集团公司森林每公顷只有77立方米,与60年代森林每公顷蓄积量108立方米比相差31立方米;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带国家水平比还有较大差距。如德国每公顷蓄积量达到315立方米,瑞士245立方米。
从林木胸径大小看,现在林区林木平均胸径小,平均胸径只有13.2厘米,小于12厘米的林木株数占71%,大于24厘米的林木株数仅占5%,特别是大兴安岭集团公司大于24厘米的林木株数只占3%。要知道,非洲的一些国家木材采伐最小胸径都要在60厘米以上。
从树种结构来看,林区的珍贵树种持续减少,所占比例只有31%。如落叶松林所占比例为27%,云杉、红松、樟子松、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椴树等珍贵树种仅占4%,从最近三次清查结果分析,近20年来落叶松以及红松、樟子松、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椴树等珍贵树种的面积持续减少,所占比例继续下降。
基于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现状和国家战略的考虑,在林区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是全面加强重点国有林区生态建设,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的重大举措;是促进森林持续经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战略安全,推动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尽快恢复其木材战略储备地位,发挥生态屏障作用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不等于停止一切森林经营活动
日报:本次全面停伐是国家稳步推进天保工程的同时,实施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此举能对这一地区森林资源带来多大的恢复和改善?
张煜星:实行停伐措施,加以科学经营措施,可以使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状况、木材供给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提升和改善,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停伐有利于加快林区森林资源恢复性增长。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后,在林区仅开展促进林木生长的抚育性采伐,粗略估算,森林蓄积年均增加量由目前的4000多万立方米,提高到6000多万立方米,森林蓄积每公顷增加量将由目前的年均约1.47立方米提高到近2立方米左右。再过10年左右,森林每公顷蓄积量将提高到120立方米,接近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森林资源质量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停伐有利于林区木材供给能力的增强。停止采伐后,现在的部分中幼龄林10年~20年后,将逐步进入成熟期,成熟林面积比例将有现在的22%提高到接近40%。同时,通过加大森林抚育和珍贵树种培育,林木平均胸径由目前的13厘米提高到15厘米以上,林区红松、樟子松、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椴树等珍贵用材树种资源逐步增加,木材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停伐有利于森林资源生态功能的提升。通过加强森林抚育经营,不断调整和优化森林的树种结构、龄组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同时能够改善林分卫生状况,促进林木生长和原生珍贵树种下种更新,有利于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有效减少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促进森林资源健康发展,使森林的生态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日报:全面停伐后必须加以科学经营,请问停伐期间在推动森林抚育和科学经营方面还应当做哪些工作?
张煜星: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后,并不意味着停止一切森林经营活动,而是要把林区森林经营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中幼龄林抚育和科学经营的轨道上来。目前,林区中幼龄林面积1500多万公顷需要开展森林抚育,还有近200万公顷郁闭度小于0.4的残次林需要通过人工修复。两者合计为1700万公顷,约2.55亿亩,林区森林抚育经营的工作量非常大,可以解决林区部分职工的就业问题。
在开展森林抚育经营工作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应根据林区的自然条件和森林资源的特点,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森林经营方案;要加强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工作,并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开展抚育作业,严禁发生以森林抚育为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森林保护工作,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
此外,在条件适宜的地区,还可借助森林旅游等林区特色经济的开发,以弥补经济来源,解决职工生计问题。
停伐期持续时间
日报:采取全面停伐是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停伐期的长短也将直接影响停伐的效果。这个停伐期应该持续多长时间?
张煜星:停伐期的长短事关国家财力、物力的投入问题,也牵涉到林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停伐期制定的科学合理,就会取得最佳的效果。停伐期的确定需要国家根据林区森林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等多种因素通盘考虑,统筹确定。
根据林区森林资源现状,如果停伐10年,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每公顷蓄积量,将由目前的77立方米提高到88立方米左右,增加7000多万立方米;龙江森工由目前的每公顷蓄积95立方米提高到约110立方米,增加蓄积约1.2亿立方米。到时,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平均可达120立方米左右,恢复到上世纪60年代初的平均水平,林区森林蓄积量在现在的基础上预计增加约6亿立方米,总蓄积可达到31~32亿立方米,成过熟林比例提高到40%左右,木材供给能力和森林生态功能将大大增强。
考虑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林木生长的特性,以及发展针叶林和珍贵用材树种的需求出发,如在国家财力物力允许的前提下,应把停产休养生息的时期延长到20年或者更长时期,以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若停伐20年后,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平均可达145~150立方米左右,总蓄积量达到38~40亿立方米。林区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森林结构趋于合理,木材战略储备地位和生态屏障作用更加凸显。
作者:章轲 (来源:一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