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被指“冷处理”搬迁方案地方希望纳入国家规划
先是审计兰州威立雅,曝出其诸多经济问题,然后又指责兰州石化污染环境,要求其向市民道歉。兰州水污染事件的两个当事公司,先后遭兰州官方发难。
不料,“发难”正被热议之时,双方却又握手言和——兰州石化回应接受批评,兰州市表态正常曝光行为,并支持企业治理环境。同时,对兰州威立雅审计事宜,涉及部门亦言辞谨慎,不愿太多回应。
但不管态度如何变化,涉事双方都需直面兰州石化搬迁的诸多问题。由于中石油对兰州石化的搬迁方案屡屡“没下文”,兰州官方此时似乎处在相对尴尬的位置。
兰州大气污染事件后,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以下简称兰州石化)再次被置于舆论风口浪尖。1月10日,兰州环保局通报称兰州石化数次环境污染,要求其向兰州人民道歉。一般而言,央企与地方政府的微妙关系很少被“打破”,公开指责更是少之又少。
“发难”后不久,当事双方又握手言和。兰州石化称诚恳接受政府监督,“我们和政府关系比较融洽,媒体放大了。”兰州石化企业文化处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公司会积极配合政府进行环境整改。
兰州市则表态全力支持兰州石化开展污染治理。兰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强调,曝光兰州石化是源于兰州环保大检查期间,其连发四次环境污染事故,环保部门查处后却未有明显改观,问题比较严重,并非只针对兰州石化。
关于“逼宫”搬迁的说法,上述负责人坚决予以否认,“据我们了解,这仅是兰州石化底下员工的个人言论,不代表兰州石化的官方态度。”
当地政府否认“发难”是为“逼宫”搬迁,但兰州石化的搬迁已成地方共识。记者从兰州市发改委获悉,当地政府一直积极推进兰州石化搬迁,搬迁选址已基本敲定。“省上有意向将兰州石化搬迁作为议案提交两会,将其纳入国家规划,争取资金支持。”兰州市发改委相关人士透露。
不过,他同样坦言,进展较为缓慢,兰州石化的搬迁方案规划都还没定,政府已经拿出土地、资金支持等足够优惠的方案,但中石油不拿工艺设计方案,就没法搬迁。“我们提了好几个方案,中石油都说可以可以,但后面就没下文了。”
公开指责后双方态度缓和/
1月10日,兰州市环保局通报,自2014年8月份以来,兰州石化因生产安全问题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兰州市环保局对该公司厂区内长期存在跑、冒、滴、漏的问题先后三次进行严肃约谈,但该公司至今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且屡屡因设备故障导致火炬气排放黑烟,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通报还指责兰州石化公司屡次环境违法,作为央企,社会责任何在?并要求其向兰州市人民道歉。事实上,地方因为经济和税收的缘故,在环保问题上,地方政府同央企的关系往往比较微妙。
作为当地石化产业的支柱企业,兰州石化对兰州市乃至整个甘肃经济的贡献举足轻重,污染问题虽一直让地方政府颇为头疼,但在上述通报之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当地政府从未对兰州石化的污染问题有过公开严厉的指责。
“兰州石化是市环保直管的重点监控企业,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政府层面就环保问题公开批评兰州石化。”当地一位基层环保负责人表示。不过有意思的是,当地政府发难第二天,兰州石化立即回应,诚恳接受监督。随后兰州市表态支持企业治理环境污染。
“这是政府正常的执法行为,被媒体放大了,兰州石化排污都是正常曝光,只不过它几次污染后变化不大,约谈企业效果也不理想,措辞上严厉了些。”兰州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王柠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要求兰州石化道歉,源于其数次污染环境,前述环保局人士回应记者称,兰州石化存在问题时间比较久,发生了一次污染事故,查处后并没有大的改观,不仅在同样问题上犯同样错误,而且其他问题上,比如“三废”处理,也刚好在环保大检查期间查出问题。
上述负责人强调,曝光兰州石化主要是想发挥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作用,不只是针对兰州石化,“我们环保大检查的时候,正常曝光所有的污染企业,只不过兰州石化是比较严重的,说一个不太恰当的词,它有种屡教不改的性格。”
针对外界所称地方与央企 “掐架”,兰州市环保局和兰州石化均予以否认。在新《环保法》之下,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关注,不仅是对兰石化,对所有工业企业排污,政府都是零容忍,兰州市环保局人士称,“以前还有法律软的情况,大家讲情面,以后越来越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了。”
兰州石化企业文化处人士亦表示,其与地方政府关系颇为融洽,会积极配合政府进行环境整改,并在给记者的邮件回复中透露,公司制定了20余项环境治理措施,将挂牌限期督办解决。
搬迁需中石油确定工艺路线/
“发难”事件中,地方政府“逼宫”兰州石化搬迁的质疑,亦是沸沸扬扬。
《中国经营报》报道称,兰州石化以匿名官方人士受访的形式通过其回应,“兰州市政府就是想让兰州石化尽快搬迁到兰州新区去。”
“逼宫”说法被兰州市长袁占亭公开否认,记者向兰州市环保局求证时,其亦予以否认。“我们问过兰州石化,搬迁只是底下员工的说法,不是官方态度。”兰州市环保局人士称。
事实上,对涉事双方而言,无论“逼宫”与否,兰州石化搬迁已是不争的事实。“兰州石化的搬迁是早晚的事,好几年前就提过,水污染的事更坚定了政府搬迁的决心。”兰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述发改委人士表示,现在兰州城区的污染主要就是兰州石化,兰州市城区两山夹一河的现状下,环境容量有限,并不适合重污染的石化产业,兰州新区的环境容量相对大多了。
搬迁对兰州石化也有好处,政府也会给土地和资金方面的优惠,不过上述发改委人士强调,政府并不强迫兰州石化搬迁,“两家商量着来。”
据兰州市发改委提供给记者的《兰州石化搬迁改造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显示,搬迁已初步选址于永登县上川镇苗联村。“这个地址是重新调整过的,刚开始的选址风向不对,现在基本定了。”
搬迁地址基本敲定,但目前兰州石化搬迁方案仍未确定,上述发改委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搬迁进展还是太缓慢。“我们基本思路没太变,现在就看中石油的方案了,它们提出具体方案,(搬迁)马上就可以弄了。”
按照兰州市最初的想法,政府先在兰州新区代建厂区,建成之后兰州石化再停产,然后整体搬过去。不过,兰州市发现因专业工艺路线问题,兰州市代建石化厂区并不现实,“中石油自己建都要组织国内的专家。”
上述发改委负责人坦言,兰州石化搬迁目前的关键在于,中石油要提出技术路线和工艺方案,“管道怎么铺设,辅助设施怎么建,这是他们要提出意见的,他们是专业的。”
但是,直到现在中石油的工艺路线还没确定。上述发改委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能做的只是出一个大框架,解决资金土地、交通、基础设施等问题,但中石油不提出工艺路线方案,搬迁就没有办法实施下去。
“我们向中石油规划部提了好多次方案了。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我们提方案问中石油是否可行,中石油一直说可以可以,加紧调研,但后面就没下文了。”
对于上述情形,记者亦致电中石油规划计划部询问其搬迁诉求,但截至记者发稿,对方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希冀纳入国家规划解决/
记者注意到,除了初步敲定搬迁地址,上述《方案》亦详尽披露了实施搬迁的资金筹措方案和建设内容。
对于搬迁的前期启动资金,《方案》称,西固区需整理储备土地4000多亩地,以每亩出让价650万元计算,出让总价达260亿元,除却60亿元返还市储备中心,一次性可筹措200亿元的资金。
“这个钱用于前期搬迁资金。然后把兰州石化原有厂区约一万二千亩多地,由兰州市做个土地抵押贷款可再筹措一笔钱。”上述发改委负责人表示。
此前,《每日经济新闻》曾报道过,兰州石化整体搬迁约需600亿元费用,如此庞大的资金该如何解决?兰州市发改委负责人透露,资金来源于兰州石化现有一万二千亩土地的开发。
“兰州石化现有的一万二千多亩地,这是工业用地,转成商业用地的话,一亩地价在500万~600万左右,一万多亩地也就是五六百亿,由兰州市政府出面招拍挂,所得款项兰州石化搬迁改造资金。”
除却资金筹措部分给予兰州石化搬迁便利,兰州市政府亦提供兰州石化诸多土地优惠政策。兰州新区提供给兰州石化约3万亩土地,用于新厂区建设。这部分土地招拍挂的资金,政府将会以财政补贴方式予以返还,相当于“零地价”。
原厂址约一万二千亩的土地,兰州市政府将负责招拍挂后,交予兰州石化自行商业开发。“说实话我们方案给的条件已经够优惠了。”兰州市发改委负责人称。
尽管兰州市政府开出的条件十分优惠,但对兰州石化而言,并非没有顾虑。兰州地方官员也对记者表示,首先600亿元的资金,兰州市政府虽提出通过土地开发来筹措资金,但上万亩的土地招拍挂周期较为漫长,资金不能一次性筹措到位。
另外,搬往兰州新区,兰州石化工人的生活和安置亦是障碍。“兰州新区正在建,配套都不成熟,而且准备新建的石化园区离市区100多公里,工人怎么上班和生活?”兰州石化人士称。
记者实地探访兰州石化搬迁地——永登县上川镇苗联村,周边荒凉而冷清。该村距兰州市区约100公里,当前交通尚不顺畅,从上川镇到苗联村皆为盘山路,除了村庄和农田,鲜有车辆通行。前往此地的班车亦是一天一趟,当日上山,次日下山。
“前几天城关区的环境监测小组来过,我们也听说是选址选在了苗联村,但具体在哪我们也不知道。”苗联村村委会主任告诉记者。
“省上有意向将兰州石化搬迁作为议案提交两会,将其纳入国家规划,引起国家重视,争取资金支持。”兰州市发改委人士透露。与此同时,甘肃省发改委人士亦证实该消息,其称甘肃有意将兰州石化搬迁议案提交两会,希冀纳入国家规划,引起国家重视,争取资金支持。
对于兰州石化搬迁一事,记者亦向兰州石化专门负责搬迁事宜的相关负责人求证,但对方不愿对此作过多回应。
《《《
兰州威立雅审计曝诸多问题 外资一票否决权让当地国资委尴尬
兰州官方的“发难”的对象,不仅是兰州石化。水污染事件另一涉事企业——兰州威立雅,亦被地方政府审计出诸多问题。
《工人日报》报道,相关部门对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兰州威立雅)审计显示:自2007年底中法合资后,法方承诺的股权转让款及逾期产生的滞纳金,共计4.96亿元至今未到账。
上述审计报告还披露,兰州威立雅在合资经营期间,存在法方当期损益不实,不当使用国有独享收益,企业内部员工违规借款投资等诸多经济问题。
兰州市引入法国威立雅水务,一度被视为水务PPP项目的经典案例,而今却突生“变故”。接近威立雅审计组的当地官方人士透露,法方在合资公司只占45%股权,却拥有“一票否决权”,兰州市有意收回威立雅股权。
然而,当地政府无论是采取回购,抑或其他方式收回,合同未到期之前,难免要对外方进行赔付。中国水工业互联网CEO张颖夏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威立雅这种国外公司法律意识很强,“想让人家出局只能按照协议进行补偿。”
审计报告曝出诸多问题/
去年4月11日,因为兰州威立雅出厂水及自流沟中苯含量严重超标,引发了兰州全城饮用水危机。
据兰州市政府关于水污染事件调查结果的通报,“此间接原因方面为水务公司对自流沟维修保养不到位,信息迟报延报。”并对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董事长姚昕给予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对法方提名的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总经理贾庆红,责成解聘总经理职务;同时对公司相应经济处罚。
水污染事件亦导致兰州市政府等部门和单位被问责,兰州市副市长严志坚受到行政警告处分。涉事方之一的兰州威立雅引发兰州市的信任危机。
资料显示,作为中法合资企业的兰州威立雅成立于2007年8月,注册资金10.9亿元,其中,兰州市国资委持股55%,法国威立雅水务占股45%,合作期限30年。
法方虽仅持股45%,但拥有一票否决权。“公司的财务人员以及核心管理都是法方的人员,有些情况中方也并不清楚。”兰州威立雅中方相关负责人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表示。
官方审计由此而来。“因为水污染事件之后,慢慢就把这一层层的拨开了,拨开了之后就发现好多问题,”前述接近兰州威立雅审计组的当地官方人士称。
《工人日报》报道称,官方审计报告显示:自2007年底中法合资后,法方承诺的股权转让款34860.34万元未按合同约定注入,逾期产生的滞纳金14824.36万元,共计49684.7万元至今未到账。
同时,在合资经营期间,法方经理人员监督财务运营造成当期损益不实,虚增利润12118.83万元;按合同每年向法方支付技术服务费620万元(协议期限30年),技术服务项目不明确且未得到相应等值的技术服务,截至目前,已支付4282.68万元;不当使用国有独享收益2425.76万元。
当地媒体人士告诉记者,以上审计结果出自于兰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提供给了与会媒体审计资料和报告。“不过我们报道后,政府觉得比较敏感,就不让再报了。”记者就此向兰州审计局核实,对方告知问过领导同意后,会提供相应审计报告,但此后记者再询问时其便无后话。
作为兰州威立雅的大股东,兰州市国资委亦对此三缄其口,其宣传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股权转让款,市政府这些年一直在催交,但有汇兑损失的问题。而对于其他审计情况,该人士表示一律不知情,并称上面有纪律不对媒体披露。
要外方出局需进行赔偿/
当地相关部门对兰州威立雅审计后续不愿多谈,前述接近兰州威立雅审计组的当地官方人士透露,兰州市政府有意收回威立雅外方股权。
“威立雅的事当时看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但通过时间证明,不一定是好事。因为水污染事件之后,慢慢就把这一层拨开了,拨开了之后就发现好多问题,好多制度都不健全。”上述官方人士称。
从四月份水污染事件后,审计部门开始跟踪审计兰州威立雅,到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披露审计结果,该官方人士对于威立雅审计的整个过程均颇为清楚。不过,兰州市政府若想收回股权颇为被动,威立雅在国外已经是相当成熟的公司,有一个法律团队在做,什么事情都按合同走,威立雅有一票否决权,只要董事会不同意就什么事都做不成。“完全被牵制了。”
兰州市政府是否有意收回外资股权呢?就此记者亦向兰州市国资委求证,但负责宣传的相关人士对此避而不谈,对于记者的任何问题均称不了解情况。
对于政府的这类态度,上述官方人士表示并不意外,是因为媒体报道恐翻出政府“旧账”。“现在从上到下对这个事都比较敏感,一翻就翻到旧账了,政府已经签了协议了,现在要把合同推翻的话是要赔款的。”
中国水工业互联网CEO张颖夏亦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若政府有意将威立雅踢出局,只能按照协议里违约条款进行赔付,“你要找人家的问题是根本找不到的。因为中国自来水企业不规范,威立雅这种国外公司的法律意识是很强的。”
政府肯定是被动的,张颖夏坦言,在PPP项目执行中,谁懂法律和行业运作经验就占主动权,但政府很少有人懂法懂协议的细则,跟一个专业化运作的国外公司谈本身就是不对等的,除非花大价钱聘专业人士谈判。“你想让人家出局只能补偿人家。”
兰州威立雅一位高层向记者确认,公司和兰州市国资委确正在就股权一事商谈,但商谈会议因其并未参加,具体情形其并不清楚。(每日经济新闻 )
责任编辑:疏影横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