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发陶瓷”)上会,对于这个陶瓷行业的民营企业来说,IPO成败在此一举。事实上,自该公司首次披露招股说明书冲刺IPO以来即获得较大关注,媒体质疑其自主品牌缺失、内销存疑、涉嫌误导投资者之声不断。近日,《金融投资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个宣称是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高品质日用瓷供应商,在行业萧条的情况下竟还夸大募投项目前景,有误导投资者之嫌,并且在招股书中随意更改员工薪酬数据。
募投日用瓷均价凭何翻番?
公开资料显示,松发陶瓷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日用瓷、精品瓷和陶瓷酒瓶,其中尤以日用瓷占比最大,且多次提到日用瓷产能不足。
根据招股说明书,松发陶瓷拟登陆上交所,募集资金中将19648万元用于年产2300万件日用陶瓷生产线项目,以扩大日用瓷生产产能。对于该项目经济效益的分析,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提到“项目投产第一年达到设计产能的50%,第二年达到设计能力的80%,第三年达到设计产能的100%。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32043.00万元、净利润5580.00万元,投资利润率为40.96%,税后内部收益率22.93%。”如此分析,年产2300万件日用陶瓷生产线项目自然是前景光明,极具投资价值。
但是,按照公司的经营目标,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32043.00万元,年产2300万件日用瓷,简单计算可以得出日用瓷售价:32043/2300=13.93元,也即将来每件日用瓷销售均价约为13.93元。
在招股书中,松发陶瓷详细披露了近年来日用瓷的销售均价,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1-9月日用瓷的销售均价分别为10.28元/件、8.25元/件、8.41元/件、7.53元/件,日用瓷均价逐年降低。那么,为何几年后募投项目达产日用瓷的销售均价就可以一跃翻番,达到目前价格的近两倍?
显而易见,在公司过去的几年里,日用瓷的销售均价从未达到过13.93元,价格最高的2011年也仅是10.28元/件的水平,松发陶瓷有什么'“独门绝技”让自己的募投项目达产销售价格可达到13.93元/件?怎样计算出第三年达到设计产能的100%就能实现32043.00万元的营业收入?
无独有偶,不仅募投项目投产后的日用瓷均价恐难以达到该公司预计的效益,近年来,楼市萧条、中央对三公消费限制、白酒行业“寒冬”,无一不影响着下游链条上陶瓷行业的市场。
从松发陶瓷招股书披露的产销情况来看,公司三种主产品就有2种产品产、销及产销率极不稳定。陶瓷酒瓶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1-9月的产量分别为42.43万件、68.30万件、13.20万件、4.86万件,销量分别为42.67万件、67.63万件、13.17万件、4.29万件,同期产销率为100.57%、99.02%、99.77%、88.27%,很显然,除了2012年的陡增产量,陶瓷酒瓶不论是产量、销量还是产销率近年来都是大幅下降。同样的,精品陶瓷也出现同样的状况。
随着产、销下降及产销率的不稳定,随之而来的就是业绩的不稳定。根据招股书,松发陶瓷2011年至今的业绩与此高度吻合,在2012年营业收入增加至30470.90万元之后,2013年就出现下降,至29176.65万元。
薪酬随意调整又为何?
如果说募投项目夸大其词还可以用“不够严谨”来解释,那么更改招股书中的重要数据和薪酬水平就是太随意了。
在松发陶瓷2014年5月和2014年12月分别披露了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为“旧版招股书”和“新版招股书”),均详细披露了薪酬委员会对工资奖金的规定,但记者对比发现,同项数据却是以不同面貌呈现在投资者面前,该公司2011-2013年每一年的员工薪酬水平除了高层的月平均人数和月人均工资额显示为一样的外,中层和普通员工在人数和工资额均出现较大差异。
根据旧版招股书,2013年公司中层月平均人数为71人,月平均工资额为3375.09元;2012年中层月平均人数为63人,月平均工资额为3188.58元;2011年中层月平均人数为71人,月人均工资额为3300.09元。但在新版招股书中2013年公司中层月平均人数变成了36人,月平均工资额则为4879.52元;2012年为34人,4109.92元;2011年为34人,3282.21元。
旧版招股中,2013年普通员工月平均人数为783人,月人均工资额3646.40元;2012年848人,3229.74元;2011年1066人,2552.62元;但在新版招股书中则对应为2013年是818人,3568.59元;2012年877人,3192.66元;2011年1103人,2578.24元。
在旧版招股书中,每一年中层员工的月薪都比普通员工的月薪要低,是否可以理解为公司意识到这样的薪酬水平无法让人信服,所以才在新版招股书中设法将薪酬进行更改,以使之更具说服力?薪酬数据的更改是否带来了相关数据的随之变动?经过层层审核的招股说明书可以随意更改吗?这样的变动是否有造假的嫌疑?
问题重重,疑问多多,但截止记者发稿仍未获得松发陶瓷对这些问题的采访回复。对于该公司IPO之路,本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