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南北车合并之后,央企迎来的又一次重大重组。
3月18日,2015年南非核能大会在马迪本举行。中国国家核电党组书记、董事长王炳华在大会上做了《合作描绘百年核电蓝图》的演讲,描绘了中南未来在核电方面合作的美好蓝图。王炳华透露,国家核电有雄厚的资本实力,正在与中电投进行合并重组,组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值得玩味的是,两家公司的合并重组正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早些时候,有关它们重组一事已经得到国家认可的消息一出,中电投旗下的上市公司——上海电力
,吉电股份
,中电远达
——连续暴涨了几天。
合并重组新消息
据中国能源网报道,王炳华在演讲中介绍了中国核电的发展和国家核电的情况,讲了对南非核能计划的理解,并阐述了能给南非核电带来的价值。王炳华说,国家核电有雄厚的资本实力,正在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进行合并重组,组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新集团资产将超过7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
南非是目前非洲唯一拥有核电站的国家。王炳华指出,国家核电愿意与南非分享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中的丰富经验,并与南非核能集团签署了核电人才培训协议和金融合作框架协议,迈出了合作的第一步。国家核电将致力于让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为南非核电安全发展提供支撑,有能力、有诚意、有信心成为南非核能界可信赖的“百年”的、“全天候”的合作伙伴。
王炳华表示,中国是世界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国家核电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作为目前世界最大功率的非能动压水堆核电站,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相容性达到三代核电的世界先进水平。国家核电将支持南非开展三代核电相关环节本地化的努力,支持南非引领和带动非洲核电发展,并愿意以核电为基础,拓展和深化更广范围的能源合作。
因南非政府将推动耗资1万亿兰特(约合950亿美元)的核电站建设项目,此次大会受到了各方关注。大会为期三天,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法国等国的核电巨头参会,南非总统祖马及能源部长彼得森亦受邀出席相关活动。
王炳华透露,除了南非,土耳其、英国、巴西等国家也对CAP1400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国家核电和美国公司与土耳其谈判建造新的核电站,并希望能从可能于今年宣布的南非核电项目上分一杯羹。“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核电走出去。”他说。
上述消息主要来自中新社的报道。这也是企业官方首次公布两家公司重组后新公司的具体名称。
另据报道,根据彭博汇总的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去年有77%的发电量来自火力发电,水力和核电发电量占比分别为17%和2.4%。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估计,中国未来十年在核电方面的投资将达到3700亿美元左右(2.3万亿)。在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核事故后,中国到2020年将核电装机容量提高两倍至5800万千瓦的规划遭到搁置,这一规模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电力资源的总和。
分析师认为,中国正在和自己赛跑,希望如期实现2020年核电发展目标,根据世界核协会数据,中国投入运营的核电机组有24台,在建的有25台,业内人士预计,无论投入多少资金,煤炭的战略作用还是难以取代,到2030年,煤炭在中国电力组成中所占比重预计仍将达到近三分之二。
国金证券表示核电发展获政府力挺,势在必行,核电必将是我国未来清洁能源构成中重要一环。随着核电正式重启,相关全产业链将受益,且核电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排头兵项目,海外市场逐步打开。考虑核电业务弹性及国产化替代空间。
对于国家核电正与中电投进行的合并重组工作,中广核电力(01816.HK)董事长张善明认为,合并事宜不会对厂址资源带来变化,而中广核本身已拥资源优势,不会对集团构成威胁。他同时指出,国家核电及中电投的合并,符合国家推动央企改革的方向,认为对核电行业整体发展属有利举措。
有国家核电人士介绍称,国家核电与中电投的合并工作推进顺利,已在诸多具体问题方面展开讨论。国家核电通过与中电投的合并重组,可以在巩固技术实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拥有核电业主资质,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合并成立的新公司也将真正与中核、中广核形成三足鼎立的核电市场新态势。
不得不提及的是,国家核电与中电投的合并重组事项已开展多时,早在2014年年初就提出了合并构思。
2014年6月~7月,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分别向媒体确认已展开相关重组工作,国家核电新闻发言人郭洪波明确表示,两家公司正在相关部门指导下推进重组工作,重组方案已上报至国务院国资委。同时声明合并重组并非规模扩张,而是两家公司的价值互补和优势互补。
但两家央企的重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2014年年中,彭士禄等原核工业部四位部长级元老联名上书国务院,反对国家核电与中电投的合并,提出组建包括中核、中广核、国家核电、中核建在内的核电总公司,即“核电大一统”方案。
直至2015年1月,引起业内广泛讨论的核电大一统方案才逐渐平息,随后国家核电与中电投的合并重组也最终获得国家高层通过。2月3日,中电投旗下上市公司上海电力(600021.SH)、吉电股份(000875.SZ)和东方能源(000958.SZ)同时公告证实,国务院国资委已通知中电投启动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联合重组的工作,具体方案待定,中电投集团将根据工作进展情况依据有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国家核电是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的受让方,并拥有在AP1000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的CAP1400技术,在技术方面拥有明显优势。“运营资质”是中电投的核电王牌,中电投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也是目前国内三家拥有核电站运营资质的公司之一(另外两家分别为中核和中广核).
目前,国家核电旗下没有上市公司,中电投旗下拥有上海电力、吉电股份、漳泽电力(000767.SZ)、东方能源、露天煤业(002128.SZ)、中电远达(600292.SH)、中国电力(02380.HK)等上市公司,其中上海电力、吉电股份、漳泽电力及中国电力是电力相关公司。
核电重组的幕后
长期研究核电的正略咨询董事长陈睿认为,目前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合并整合方案要比此前南北车合并更难,“南北车毕竟是一个体系,而中电投和国家核电两者关联公司太多了,整合更为复杂,时间更是无法预计。”那么,两家公司为什么要合并重组呢?
据腾出财经报道,1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会议确定,大力开拓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国际市场,整合行业资源,创新对外合作模式。
有分析指出,如果说中核、中广核、中电投及国家核电的新合体,将形成国内核电三足鼎立的局面,那么,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中国核电企业尚未站在强者之列。
核电站,在欧美等成熟市场的建设时间已经有几十年。目前应用的核电技术,也是掌握在AREVA(阿海珐)、西屋、法国电力集团(EDF)、三菱重工等在内的国际核电巨头手中,中国国内许多建成使用的核电站,也都有国际巨头们的身影。
据了解,我国目前自主研发的核电技术,以中核、中广核合作的“华龙一号”,以及国家核电的CAP1400为主。目前我国的核电技术实力不如国际巨头,三代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成熟。中国未来的三家核电央企,想跟巨头一争高低,还有一段距离。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的核电装机容量增加至少40%。未来10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至70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建设,海外核电市场空间将达1万亿元。
虽然海外市场国际巨头林立,作为后来者,“中国制造”的核电仍想出海一试身手。合并,将力量集中,或许是出海抢占市场的一种选择。
厦门大学能源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目前国家核电的CAP1400由于技术方面还需要完善,因而迟迟未能落地,两者合并将有望加速技术成熟并落地开工。届时,国产核电技术“走出去”将产生华龙一号和CAP1400两件利器。
另据了解,在合并流程上,将首先确定新集团领导班子,研究各单位上报的合并方案,再制定整体重组方案、更改集团名称,重组机构及资产,最终形成新的集团。
有消息称,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国资委内部会上,中电投和国核技重组启动被正式宣布,国资委还委任了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和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共同担任联合重组小组的组长,主导合并事务的推进。
对于新集团的领导班子,近日王炳华将调任新公司董事长的消息甚嚣尘上,原因是,除了现任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临近退休年龄且去年国家审计署对其进行离任审计的消息外,还有就是王炳华曾在2002年至2007年五年间任中电投总经理,而后在2007年国家核电诞生后便出任该公司董事长。在很多中电投管理层眼里,王炳华是公司不折不扣的“老领导”。
业内人士认为,若王炳华成为重组后新集团的掌舵人,以王炳华与中电投的渊源,在两公司整合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利好作用,王炳华对中电投颇深的了解以及公司人员对其个人工作风格的熟知,将让一些调整动作变得更加容易。
不过,长期研究核电的正略咨询董事长陈睿认为,目前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合并整合方案要比此前南北车合并更难,“南北车毕竟是一个体系,而中电投和国家核电两者关联公司太多了,整合更为复杂,时间更是无法预计。”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分析指出,在国内三大核电企业中,国家核电的资历最浅,仅仅是一家技术公司,没有建设队伍,更重要的是没有核电牌照,缺失了分享核电利润最为丰厚的核电站运营环节;而中电投还是传统电力公司,虽有核电运营资质,手握国内仅有三张核电运营牌照中的一张,但短板也很明显:缺乏核电技术研发、建设、运营方面经验,长期以来只能以参股或等比例控股的形式,与中核或中广核合作开发核电项目。
一个拥有先进核电技术,一个手握核电站运营牌照,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两者合并与其说是强强联合,不如说是“互补短板”,无论对中电投集团核电业务竞争力的提升,还是对国家核电AP/CAP三代核电技术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对双方的战略转型意义重大。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中电投是五大电力央企中资产规模最小的一家,但手中握有核电项目开发建设资质,如能与国家核电合并,国家核电核电资产有望注入中电投,有望在核电业中形成一股新的力量,与中核、中广核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如果合并发生1+1>2的效应,则将有助于与中核、中广核进行进一步的角逐,势必让中核和中广核不断加强自身竞争力,使得国内核电领域竞争更加充分。
内陆核电之争
虽然核电领域被国家寄予希望,但其引发的争议亦不容忽视。
据报道,今年两会,伴随着中国重新启动核电项目审批的大背景,本来已经由中央决定推迟到“十三五”再提上审批日程的内陆核电项目,又再一次鼓噪起来。从个人层面来说,全国人大代表、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砚国针对核电热点提交了关于“呼吁尽快启动内陆核电”的建议。
而以中广核由董事长贺禹为首,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等21人联名提交了题为《推动核电新一轮规模发展,实现中长期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目标》提案,提出将内陆核电建设真正提上议事日程,争劝十三五”初期首批内陆核电项目开工建设。
在湖南省层面,以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陈求发为第一提案人,在湘全国政协委员递交联名提案,呼吁尽早启动湖南桃花江核电站建设。
此前在3月6日上午,中核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孙勤在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驻地专程拜会了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双方重点就新形势下加大力度促推桃花江核电项目建设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共识。孙勤当时表示,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抢抓国家重启内陆核电的先机,力争桃花江核电作为内陆核电示范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可以发现,这一次的声势主要是湖南桃花江项目在推动,另外两家曾在筹备阶段和桃花江项目并驾齐驱的湖北大畈和江西彭泽项目,反而悄无声息。这种消息传播的错位,使得桃花江项目俨然有望成为首个获批的内陆核电项目。
内陆核电的拥趸者借助两会这个最佳传播平台,频频为项目能早日出生喊话,恰在此时,反对的声音也没有缺席,紧跟而来。
3月9日,早在去年上半年的一轮反内陆核电之争中为反对者传播声音的人民日报旗下《中国经济周刊》,如今再次刊发文章:《湘鄂赣三省发展核电的安全风险不容低估》(简称《湘鄂赣》),署名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何祚庥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亦楠。
何祚庥是中国理论物理学界的资深专家,也是反伪科学的著名公众人物,在核电界则是内陆核电最著名的反对者之一。而王亦楠是在2014年上半年的一轮反内陆核电之争中,以《内陆核电不适合我国国情》一文旗帜鲜明地出场,引发巨大关注。
在核电重启背景下,反对者的声音可能被淹没,所以上述文章在最后特意指出,我国核安全监管机构承担着核安全的国家责任,要着力提升独立评审能力,并切实保证安全评审不受任何来自经济部门、企业商业利益、地方政府的影响和干扰,确保重要安全事项的真实性,负责核电项目安全评审的专家委员会要依法对评审结果负法律责任。
针对上文,目前舆论层面还没有看到新一轮支持者的反驳观点出现。而在两会这样的诚,上述提及的代表委员们还愿意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样的表述形容内陆路核电的处境。
按照陈求发等人的提案,截至2014年底,桃花江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已达39.7亿元,与项目开工相关的各项硬件、软件工作全面实施并完成。并且,各项准备工作均领先于其他内陆核电项目,完全具备了开工建设的条件。
支持者们认为,内陆核电即使按照国家要求在“十三五”后开工建设,由于核电项目特有的设备制造、施工准备的刚性周期,目前也要立即着手重启前期工作。
2012年10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核电建设作出三项部署:稳妥恢复正常建设;“十二五”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提高准入门槛。
这是关于内陆核电建设节奏的最权威论断,目前业界也都是在按照“十三五”启动内陆核电的步骤在筹备。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内陆核电上马确实已无可避免,针对公众和反对者的担心,只能在建设阶段用更严格的标准和处理预案来把控核电项目的安全风险。
如果是这样,那么反对者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做无用功?其实只有一个道理,因为这是两会时间。大家有不同意见,可以反对、可以争吵,只要别踹桌子甩椅子,打得鼻青脸肿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