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称,在上海消保委进行的模拟实验中,苹果手机在未开启任何应用的情况下,120小时消耗了80MB(兆)流量。并以中国移动110MB/15元的流量包参考,计算得出使用苹果手机每月将多支付60多元的流量费。该新闻一出,又将苹果的流量问题带入了公众的视野。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称,在上海消保委进行的模拟实验中,苹果手机在未开启任何应用的情况下,120小时消耗了80MB(兆)流量。并以中国移动110MB/15元的流量包参考,计算得出使用苹果手机每月将多支付60多元的流量费。该新闻一出,又将苹果的流量问题带入了公众的视野。
据中国经济网科技频道了解,此次上海消保委的模拟实验共将十款手机恢复出厂设置后,插入相应运营商的SIM卡,放在同一环境中,并在不人为开启任何第三方软件的待机状态下,每隔24小时记录手机的流量消耗情况。
根据上海消保委的测试显示,中国移动定制的索尼、华为和中国联通定制的小辣椒、诺基亚4款手机“偷跑”流量较为明显,分别为4113KB、1037KB、589KB、4281KB。而苹果手机更是在120小时内“偷跑”80MB(兆),是第二名的近二十倍。
对此,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陆兆华表示,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APP以互联网+应用为主,大多需要网络通讯,联网权限属于基础权限,APP很容易调用联网上传下载;此外,一些手机还会自动更新应用程序、推送消息,这都要耗费流量,因此一些流量的消耗是正常的。
中国经济网科技频道注意到,央视及大部分媒体在谈论此事时,都将偷跑两字加上了引号,说明大部分媒体不认为所有自动联网产生的流量都是有害的。那么手机为什么要“偷跑”流量呢?目前使用功能机的用户越来越少了,大部分用户都选择使用智能机。智能机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小体积的个人电脑,电脑这个东西大家都很熟悉,对于常使用电脑的人来说,光让你用电脑,不让你上网你是什么感觉呢?
上网目前成为很多人使用手机的基本需求了,举个例子,如果您使用即时通讯软件,如果这些软件不能时时调用互联网,朋友对你说话时,你就无法接到推送的通知;如果您使用某宝买东西,那么当卖家发货或降价时,你就不会听到“叮咚”的提示;如果你正在追剧,不联网的话,你也无法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如果你炒股 ,手机不联网,股价跌到底,恐怕手机也无法通知你。
那么既然手机应用的确需要实时联网,那么就不需要担心流量“偷跑”的问题了吗?事实上,抛去加引号的偷跑,还是有不少软件真的在偷跑流量。大多数安全厂商,会将后门程序、在后台下载其他应用、自动订购服务的扣费软件等视为真正有害的偷跑流量。这种软件在各种平台都被视为恶意软件,大多数会被查杀。
当然,苹果手机120小时消耗80MB仍是属于消耗过高,很多网友反映这个数据和个人直观感受不符,中国经济网科技频道频道认为,在没有获得更多数据前,无法得出确切结论,需要进一步是测试,方能了解都是由哪些应用消耗了这些流量,并确定是否存在恶意消耗流量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