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7月25日,由南方周末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在北京圆满落幕。围绕“构建责任共识”的大主题,国内外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公益慈善及社会创新事业的政府人员、企业代表、公益组织及媒体等多方再次齐聚年会。在为期一天的大会上,向在2014-2015年度社会责任领域贡献突出的个人致敬,并对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表现优秀的企业及责任案例进行表彰鼓励。“行走的力量”发起人陈坤、可口可乐、三星、伊利“伊利方舟”、华晨宝马“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百度“公益1小时”等分别获得“年度责任领袖”、“年度责任企业”、“年度责任案例”奖。
对于如何才能做到“构建责任共识”?想必很多人想到的第一个词是“聚合”: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整体合力,才能加速推动社会责任实践和实效。当然,有很多企业和个人,都在坚持把“聚合”付诸实践。他们中,关注儿童安全领域的“伊利方舟”就是典范之一。
特点一:从“输血”到“造血”,打造儿童安全“种子”
校长作为校园安全的第一负责人,对于孩子安全更为重视,但因各地差异,安全教育在很多地区极为缺乏。对此,伊利方舟每年召集全国10余个地区的近百名校园工作者,将他们作为散播儿童安全的“种子”,通过专家授课、中西部交流、案例分享、示范校观摩、特色教育等进行专业培训,再由校长将学到的安全理念和方法结合各校特点二级传递至各个师生和家长。截止目前,伊利方舟已在全国24个省市区培养了200余名校园儿童安全“种子”。
特点二:“五位一体”联动工作机制,拉动各方公益参与
三年多来,伊利方舟通过不断创新,建立了以学生、学校、家长、政府、社会为主的五位一体联动工作机制,凝聚各方力量护航儿童安全,让安全教育理念和做法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
特点三:儿童安全“平台化”模式,开启跨界联盟
公益事业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它需要靠全员的力量共同推进责任链条正向聚合,才能发挥巨大作用。伊利方舟以此作为战略目标,通过与永辉、人人乐等产业链合作伙伴跨界联盟,发挥各方优势,迅速在福建等省份展开大规模城市覆盖,将儿童安全培训渗透至商超、社区等,从而覆盖更多人群。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伊利方舟获对于公益的坚持与担当得社会、媒体与机构多方认可,这与伊利方舟独特的公益定位和开展模式有着直接关联,被专家称为值得借鉴的公益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