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走私背后:“双反”漏洞下的低价诱惑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佚名 2016-04-24 08:12:35
中金在线微博
关注
【多晶硅走私背后:“双反”漏洞下的低价诱惑】4月11日,因无锡尚德总裁唐骏“失联”而牵出的硅料走私案件,使得多晶硅进口贸易背后暗藏的灰色利益备受舆论关注。
4月11日,因无锡尚德总裁唐骏“失联”而牵出的硅料走私案件,使得多晶硅进口贸易背后暗藏的灰色利益备受舆论关注。
长期以来,全球多晶硅的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韩国、欧盟等国家地区,而中国则是最大的多晶硅消费市常在光伏“双反”贸易争端中,出于保护国内多晶硅行业正常竞争和贸易平稳发展的考虑,商务部于2014年8月发布了《关于暂停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的公告》(即“58号文”),到2015年9月,加工贸易手册将面临失效,进口多晶硅将不能再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开展进出口业务。但由于国内的多晶硅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在利益的驱使下,国外多晶硅仍不断压低价格冲击国内市场,甚至通过非法渠道走私进入中国。
“国内本土硅料与走私进口硅料价格差可达10%。受到利益驱动,硅片走私在业内普遍存在。”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一些不法贸易商采取规避措施,将大量的美国进口多晶硅虚报金属硅(工业硅粉)走私通关,以逃避关税。
多晶硅贸易乱象
作为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基础原料,多晶硅市场价格曾一度跌宕起伏,直接左右着不少光伏企业的命运走向。
记者了解到,自2007年以来,受国内光伏市场的推动,多晶硅产能急剧扩张。不久后,随着低端产能过剩、生产成本倒挂等问题开始显现,多晶硅价格一落千丈,加上国外企业的低价竞争,国内近90%的多晶硅企业一度濒临破产边缘。
在2012年前后,国内多晶硅产能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欧美等国家对中国光伏实行“双反”,导致国内光伏市场增速下降。彼时,多晶硅市场价格由曾经的300万元/吨一度下降至12万元/吨。时至今日,多晶硅的价格依然在10万~12万元/吨的低价徘徊。
在此背景下,中国于2014年先后对自美国、韩国、欧盟进口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实施了“双反”措施。其中,自美国进口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被征收53.3%~57%反倾销税,韩国方面征收的税率为2.4%~48.7%。
尽管如此,拥有价格优势的国外多晶硅产品却依然源源不断的冲击国内市场,甚至通过不法途径走私进入中国。
“进口多晶硅走私问题在以前一直存在,主要还是受利益的驱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向记者坦言,与国内同行相比,此前国外厂家的生产工艺成本较低,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这对于电池组件制造商来说,肯定更受欢迎。但由于高额的进口关税,不排除一些贸易商会通过走私避税等方式来攫取利益。
沈宏文解释称,金属硅的进口税率只有百分之几,相比超过40%和50%的税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按照目前国内太阳能多晶硅1吨售价12万元计算,从美国进口多晶硅,需缴纳57%的税率,仅1吨的偷税额度就将达到6.84万元。
记者从海关总署获悉,截至去年,湛江海关、上海海关、黄埔海关等均查获过多起多晶硅进出口贸易违法案件。根据海关总署的通报,在2013年,深圳一家贸易商从日本采购108吨废硅材料,意图谎报为原生多晶硅材料走私进口,倒卖给江苏某公司,后被长沙海关查获。
另据《证券日报》的报道,去年下半年,浙江海关查获了一批被伪装成工业硅粉从美国进口的颗粒硅,数量可能达到了几百吨甚至更多。
不仅如此,尽管中国对来自美国、韩国、欧盟进口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实施了“双反”,但一些贸易商却大打擦边球,采取规避的方式,通过绕道台湾地区再进入中国内地市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去年11月,从美国和台湾进口多晶硅总量为1478吨,这与加工贸易方式未封堵前单独从美国进口的数量相差无几,因此推断从台湾进口的多晶硅绝大部分是从美国进入台湾,经加工成铸锭后再转口至中国。
“双反”漏洞争议
由于上述绕道台湾的反规避现象日益显著,严重削弱了“双反”及“58 号文件”的有效力,因此,业内关于呼吁封堵台湾转口漏洞的声音一直此起彼伏。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分析师刘晶指出,美国、德国、韩国三个主要多晶硅生产大国的多晶硅已经严重依赖中国光伏市场来消化,价格再低,只要有渠道,都会想方设法涌入中国市场,否则就会积压造成停产。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进口的多晶硅约有80%都是采用加工贸易这种方式进口的。因此,曾有声音认为,中国对国外多晶硅的“双反”措施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这意味着如若不严格执行“58号”文件,堵住加工贸易进口漏洞,国外多晶硅仍可能会源源不断倾销至中国,继续挤压国内多晶硅产业的生存空间。
然而,事实上关于是否禁止多晶硅加工贸易,以及“58号”文件的存废问题,光伏业界一直存在明显分歧。
“对于是否该禁止多晶硅加工贸易,不同的企业有各自的利益考量,所以争议很大,”一位光伏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呼吁封堵漏洞,彻底关停加工贸易的,基本上都是上游多晶硅企业,因为国外的低价产品会对他们造成直接的冲击。”
但该人士同时表示,中游的电池组件制造商则希望能继续延缓多晶硅加工贸易的期限,毕竟国外的多晶硅产品价格相对低廉,一旦禁止加工贸易,改用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就会增加进口关税等费用,直接拉升企业生产制造的原料成本,进而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
“寄希望于政府的政策保护求存终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上述专家向记者表示,“这是一把双刃剑,在扶持多晶硅企业的情况下,可能会损害到中游的部分电池组件企业的利益,最终的发展出路还是要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情况正在好转。4月15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公开表示,2015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超过16.5万吨,超过欧美等国家,成为全球供应的主力。并且多晶硅骨干企业的成本现在普遍低于国外的成本。如今国内多晶硅产业在成本、价格方面已经非常有竞争力。
- 名博
-
指南针:七连阳又有何妨 少爷:首战告捷有重大启示
彬哥:六连阳后防止回调 李君壮:连续上攻高抛低吸
- 推荐
-
牛熊:周四的热点直播
指南针:周四操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