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冲击奶价下滑 中国原奶产业再陷危局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2016-08-24 11:18:56
中金在线微博
关注
挡不住的进口大包粉
在此次原奶危机中,不少企业把危机的原因指向了廉价的进口大包粉对市场的无序冲击。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记者,目前行业矛盾正在凸显,一方面,进口大包奶粉价格持续低迷,并与国内呈倒挂趋势,对国内乳品加工和奶牛养殖业冲击明显;另一方面,由于进口原料质优价廉,企业大量使用替代国内生鲜乳,进一步加深了上下游产业矛盾。
大包粉是一种俗称,其实就是鲜奶直接喷粉制成的工业奶粉,主要供乳品企业进行再加工或生产使用。最近一次8月2日全球乳制品拍卖数据显示,全脂奶粉的价格为2265美元/吨,这个价格折算成原奶为2.2元/公斤,而同期国内农业部定点监测平均奶价为3.4元/公斤,倒挂依然严重,国产奶粉的成本都要比进口奶粉到岸价高出1万元/吨。
事实上,国内企业开始大量进口奶粉是从2009年开始,此后多年,国内企业开始尝试利用这条奶源平衡成本价格,国内奶价高,就使用进口奶粉代替,而当国内鲜奶价格便宜,就用国内鲜奶。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据估算目前进口大包粉的70%用于乳品生产,30%用于非乳品食品企业。2014年国内大型牧场生鲜乳收奶价格达到5~6元/公斤的高位,而各乳企业绩依然高速增长,这与企业开始大量使用进口大包粉有直接关系。而这一转变也为后面的原奶危机埋下了祸根,此前国内原奶价格和国际上是间接联动,而随着进口的增长,奶价开始变成直接联动。
国家食药监总局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含婴儿进口奶粉的奶粉进口总量为14万吨,而到2013年和2014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97万吨和104万吨。
宋亮认为,大量进口奶粉也已经影响到国内乳品企业的正常经营。国内大部分含乳饮料、酸奶制品、烘焙食品、糖果等基本采用进口奶粉作为原料。由于更多的企业转向海外采购原料,这也导致国产奶粉减少生产,国产鲜奶大部分都压给以常温奶、酸奶为主的乳企。政府积极倡导和出于保护奶源目的,国内乳企一方面积极收奶变成产品,推向市场进行促销;一方面喷粉入库。收奶喷粉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而市场促销又减少企业正常盈利能力,这也削弱了下游企业对上游的保护作用。
消费下滑
虽然业内普遍将原因归结为廉价进口大包粉的冲击,但记者调查时发现,近两年大包粉进口反而在减少。
2014年全年我国奶粉进口量在104万吨,而2015年则下降到55万吨,据中国海关统计,2016年1~6月,我国进口奶粉40.8万吨,全年预计70万吨。但如果折算成原奶,近两年进口大包粉的数量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在2015年开始,进口的大包粉中,有一部分实际上是国内企业海外设厂投产后,回流国内的产能,实际上这两年进口的大包粉真实数量还要更少。
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大包粉进口冲击很大,但矛盾并非完全在大包粉上,过剩更多的还是消费需求减少所导致。而这一说法也和宋亮的看法一致,他认为,目前国内消费力不足,传导至上游,才是加剧原奶危机的主要因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全国液态奶销售总量2738.9万吨,比上年增长了3.6%。但与“十二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5.1%,“十一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11.1%相比,增幅明显偏低。而国内各企业的增速,也在2015年明显放缓。
从2014年开始,国内各乳企纷纷加快产品升级,包括伊利、蒙牛、光明等企业都加大了在高端产品的布局和营销力度。蒙牛乳业2015年年报中表示,中国乳品消费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但高端常温奶、酸奶等整体高于行业水平,而进口乳品的增加也刺激了国内各大乳企产品结构调整升级的速度。
王丁棉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为了配合国内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确保企业收入和利润,国内乳企加码高价高端产品,而原本消耗大量原奶的大众产品总量被缩减,这也导致了原奶需求的减少。部分乳企为了体现产品高端,将生产基地转向国外,实际上也减少了国内原奶的使用。
年报显示,2015年蒙牛乳业收入490亿元,较上年减少2%,毛利154亿元,减少0.4%,相比2014年15.4%和44.1%的高速增长明显放缓,但高端产品特仑苏、纯甄等销售表现良好。另一乳企巨头伊利股份600887.SH公告中显示,其“金典”、“安慕希”等高端产品的收入占比,较上年提升近5%。
原生态牧业旗下某万头牧场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从2014年开始,蒙牛等大客户不断减少合约中的收奶总量,陆陆续续累计超过10%,但具体原因并未透露。
共 3 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 名博
-
指南针:七连阳又有何妨 少爷:首战告捷有重大启示
彬哥:六连阳后防止回调 李君壮:连续上攻高抛低吸
- 推荐
-
牛熊:周四的热点直播
指南针:周四操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