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加华伟业资本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激发市愁力,就是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
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大气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让企业家有更高的学习能力、更强的法治意识、更多的创新机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更大作用。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发布了很多令民营企业家们振奋的消息。
如2017年9月25日晚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明确指出给予中国民营经济以充制度支持,“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从官方与坊间各类解读来看,大家对这一消息的出台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这是中共中央首次以文件的形式,充分肯定了民营企业家在中国近代以来的经济腾飞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明确其精神地位和核心机制。同时,中央更是首次从制度层面,强调在民营经济发展中,营造法治环境、促进社会公平、鼓励创业创新,进一步发挥民因企业的经济社会动能。
加华伟业资本创始合伙人宋向前也对这一解读表示了认可,“爱护企业家就如同爱护社会发展的永动机,让企业家更有尊严地走下去,中国社会经济才真正有希望。”
重官轻商的历史语境
白居易在《琵琶行》留有千古名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一语道尽商人在当时世俗语境中的角色定位。
尽管显著推动了民间经济的发展,但是在重官抑商的主流观念和苛捐杂税的压力之下,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误读,让民间商贾在历史这篇洪钟巨制中,只留下了靡靡之音。
直到后明清时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才逐渐提高,士商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政府对商人的税收压力减小,私人对外贸易也被纳入政府的管理范围。
除此之外,政府还建立了牙行制度、粮食储备制度等相关法规,对经济进行管理并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此时,官商关系也逐渐由“抑商”转向利用商人,发展社会经济。
然而,重官轻商的社会风气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仍然是民营经济发展中一股不可言说的暗涌。
辽宁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孙政说,“在东北地区一些官员与群众心里,“官本位”所带来的身份和等级观点仍然很强。反映在政府行为上,就是吃拿卡要;反映在企业行为上,就是利益输送;反映在社会风气上,就是关系文化的盛行。”
民营企业家的孤独探索
每一位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在复杂的政商关系中,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转型的阵痛和中国式的孤独。
冯仑曾经撰文讲过一个他在古巴考察的故事。他发现古巴在民主的皮囊之下,竟然事无巨细,任何东西都归于政府管辖。
“看到摊上卖的甘蔗水,我们觉得这应该是私人经营的,因为这玩意太不重要了,最后一问,是政府的;我们看到街上踩高跷、耍杂技的,觉得这应该是私人的吧,结果发现也是政府派他们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完全被政府控制,在那个地方你看不见民间企业,就算看见了也都属于半违法状态,就跟走私一样,一旦政府知道了都是要追究的。就是因为这种非正常、不自由的市场结构,让民营企业成长不了。”
1、不友好的社会治安
所谓社会治安,指的是基于相对完备的制度体系下,社会环境能够给予企业家的安全感。
在中国,这种安全感一直很低。从部分政府官员对于当地民企吃拿卡要的经济施压,到社会财富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民企财富缺乏保障,甚至企业家的生产经营权、财产权等都遭到了不合理的侵犯。
与此同时,法治社会的环境依赖全民价值观下的契约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由无数的交易组成,只有当事人依赖于互相订立的交易合同,市场经济的规范秩序才得以建立,民营企业才能基于这最基础的商业道德,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不完备的经济法治催生了古典契约精神的枯萎。而法律与价值观缺位下的安全感缺失,也让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发现,自己辛苦半辈子熬出来的这碗羹,入口竟带着几分难以言说的苦涩。与此同时,社会也失去了以民营企业带动的、创新创业的核心动能。
2、不肥沃的成长土壤
我们经常笑谈,到底何时中国才会出现像谷歌、苹果这样的世界级企业。如今的硅谷,中国人的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模式的前沿,只懂模仿的中国时代已经逐渐远去。然而,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的世界级企业仍然寥寥可数?
苹果这样的公司,往往诞生在一片鼓励创新的肥沃土壤里,它的根茎需要不断地吸收来自大地的养分,才能在自身生命力的牵引下不断生根、繁茂。
创新创业需要资金、思维、先导。在社会资源充分调配的社会场景下,更多的资金、更开放的心态、更多的引导和鼓励,都将进一步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斗志。然而,社会越发物化与浮躁,越来越少的人能够扎扎实实,从小到大地经营一家企业。
民营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动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正是中国大放异彩的民营经济,托起了中国这艘远航的巨舰。众多民营企业家响应号召,南下经商,带来了一批又一批企业的繁华。从现实意义分析,在金融资本大肆兴起的时代,也正是产业与资本的融合,形成了中国内生外延兼备的经济托力。
企业的发展壮大、产业升级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充分就业的核心动能。这一事实我们可从数据中略探一二。
公开数据显示,早在2011年,仅中小型民营企业,就贡献了中国60%以上的GDP产值、5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城镇就业。2012-2016年间,中国的民间投资增速达到了30%-50%,22016年民间投资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60%。
2016年年底,民营企业对于社会经济的推动力更为显著。据估计,约有70%的制造业产值、55%以上的税收,95%以上的城镇就业来自中国的民营企业。
时至近日,民营经济的产值占GDP比重、纳税总额占全国税收比重、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已超过半壁江山。全世界有1/3的人口在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一批大型民营企业逐渐崛起,走入世界的视野
减轻后顾之忧,助推民营经济
民营企业家这一群体,值得中央政府为其发声。
此次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从三个层面强调了民营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塑造作用,即市撤境与社会法治、创新实干的企业家精神、企业的社会服务与贡献。我们也从三个角度,试图阐释这一意见的核心意义。
1、包容开发的主流价值观
尽管历史的车辙已走过千年,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某些地区,轻商重官的观念仍根深蒂固。复杂的政商关系,也侵吞了企业的生命力。官员唱主角、市场当配角,后果必然是民营企业不壮、社会经济不活。
此次中央为民营企业家站台,向社会传达了积极正向的声音,呼吁人民提升对从商者的认识,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角度,提振了商人这一社会群体的发展信心。
同时,我们也承认民营企业在发展历程中,也难免肩负着中国企业生存的“原罪”,《意见》同时呼吁对企业家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更多理解、宽容、帮助。这更彰显了中央政府“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决心。
2、市场保护机制的制度安排
历史中的经济全球化,得益于武装贸易的兴起与帝国王朝的更替。如今全球化的步伐已经步入了全新的时代,尽管野蛮式的经济增长已不再是发展的主流,但不可否认,对劳动力和资源的争夺,依然是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民营企业家,正是在这场战役中扛枪的战士。
本则《意见》的发布,从法治环境、市锄制、社会舆论等维度对民营企业家进行财产权、创新权益、自主经营权等多方面的保护,并做了明确的制度安排。
“有恒产者有恒心。”过去的经济社会,民营企业家所代表的非公有制产权阶层,经常被一双看不见的手左右。中央政府将保护民营企业家的产权置于关键地位,减少了企业家喊话式的表态,“企业家失去企业”的财产权焦虑,终于渐次消融。
中央此次发布的《意见》中明确支出,要及时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并研究建立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补偿救济机制。
除了财产权之外,经营权无疑是企业家最关心的另外一个权利。中央的文件也明确给予了民营企业家依法进行自主经营活动的宽松环境,并且降低了各级政府、部门对民企发展的干预。“草根创业”的社会风貌,蔚为可期。
民间投资的阀门已经拉开,这对激发更多的民间从商者的创新创业,更多已经有所成就的企业家二次创业,都具有持久积极的意义。
3、社会责任与商业发展的相互塑造
中央政府对于民营经济的扶持,除了能够在商业发展上对民营经济的壮大形成推力,也能够充分利用已经颇具规模的民营企业家资源,作为经济决策的智力库,正如《意见》中所言,“建立政府重大经济决策主动向企业家问计求策的程序性规范。”
与此同时,既成规模的民营企业也利用多种渠道回馈社会,在促进就业、公益慈善等事业上发挥其社会价值属性,充分发挥企业社会责任,在国际社会中扮演好“企业公民”的新角色。
在商言商,在商亦不只言商。
现任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山东省任省长时,曾发表一篇题为《企业家的作用无可替代》的文章,文章中写道:
“这些企业家特别能吃苦,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受常人受不了的罪,在市场竞争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本领。他们普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很深的家国情怀,始终不忘带动乡亲共同致富。我们理解,企业家精神就是永不满足、不断创新、追求卓越。”
在民营企业高速发展的数十载中,作为民营企业的投资人,我们随着企业家一起成长,经过了痛苦的蛰伏,也分享了收获的美满。时至今日,改革开放逐渐迈入崭新的时代,民营企业家们终于听到了来自中央的声音。企业家们也明白,这呼唤有多殷切,身上的责任就有多深重。
前方路远,但刀剑并举,盔甲相见,民营经济正在战斗中不断历练、逐渐强大。
本文由加华伟业资本原创,知识产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并保留公司签名与公众号二维码。本公司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