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银行不良:采矿业最惨、西部最严峻 下半年不良或继续攀升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秦丽萍曾纯之 2016-09-02 08:51:54
中金在线微博
关注
8月31日,16家上市银行半年报发布完毕,《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各家银行披露的不良贷款信息进行了梳理,希望从中可以管窥一斑。
从统计结果来看,采矿业已成为银行不良重灾中的重灾区;而长三角熬过了2013年~2015年的风险暴露高峰期之后,目前迎来了不良“拐点”,西部“接棒”成为银行业不良形势最严峻的地区。
对于下半年不良贷款趋势,绝大多数银行高管认为形势依然严峻,不良或会继续攀升。
采矿业成重灾中的重灾区
在多家银行的中报表述中,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重灾行业高度一致,对公贷款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零售贷款集中于个人经营性贷款。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了16家上市银行披露的上述4个行业数据后发现,目前采矿业已成为重灾中的重灾区,多家银行今年上半年采矿业的不良贷款增幅高于其他行业。其中,民生银行以319.25%的增幅居首,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的采矿业增幅分别为78.66%、76.69%,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增幅分别为43.71%、35.19%和28.9%。另外,南京银行的上半年采矿业不良率高达18.77%。
在批发和零售业上,多家银行的不良率高企不下,农行高达13.88%,建行、工行和光大银行分别达9.29%、8.02%和7.05%。制造业方面,上半年不良贷款增幅较大的是平安、兴业、光大和招行,分别为35.13%、22.24%、18.18%和11.93%。
而主要针对小微企业主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也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成为零售贷款中不良爆发的集中地。兴业和浦发银行上半年个人经营性贷款的增幅较大,分别达64.91%和34.23%,不过从不良余额来看,兴业银行只有24亿元,浦发银行高达56.62亿元。此外,农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余额达94.67亿元,增幅达11.44%。
长三角不良负增长西部形势最严峻
按区域观察,银行业在长三角的信贷质量已经基本得到控制。据本报记者梳理统计,多家银行在长三角地区的不良贷款上半年负增长,降幅最大的是光大银行,-18.41%;此外,工行、建行、招行和中信银行在长三角区域都出现了不良贷款负增长。
而较为惹眼的是平安银行,该行东区不良贷款余额上半年大增43.47%。
本报记者此前采访的多位银行公司业务部人士均认为,长三角在2013年最早暴露风险,到2015年底已基本得到控制。建行首席风险官曾俭华也称,东部地区去年是风险高爆发地区,今年开始大幅好转。中信银行高管在2016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亦表示,目前信贷资产质量下滑的趋势在长三角已经得到了基本控制。
根据银行高管的表述,目前不良贷款在东部地区向中西部的转化基本完成,正呈现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的态势。
西部成为目前银行业形势最为严峻的地区,招行、平安、中信和建行上半年的不良增幅分别达到了56.16%、46.71%、39.09%和31.64%。
珠三角形势依然严峻,除了中信银行出现负增长的良好势态之外,其他上市银行在珠三角的不良增速并不低,比如光大银行、招行、平安银行、工行和建行,增速分别达42%、32.04%、26.36%、14.93%和11.26%。中信银行高管称,该行在珠三角的风险已得到相对控制,原来的不良重点行东莞和佛山分行资产风险情况出现好转。
在环渤海地区,今年上半年多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出现普涨,以平安和光大银行为最,增幅分别达69.84%和46.06%。此外,招行和工行增幅也达到了29.95%和25.7%。
上半年,银行业在中部地区的压力反而比环渤海和西部地区小,不过部分银行形势严峻,比如中信银行上半年增幅65.87%。而在东北地区,虽然各家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仍处于增长状态,但不良贷款规模比其他地区都校
下半年不良或继续攀升
今年下半年银行业资产质量会否迎来“拐点”?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搜集了7家银行高管在2016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对下半年趋势的看法,绝大多数银行业大佬认为形势依然严峻,不良或会继续攀升。
工行董事长易会满称:“现在形势还不确定,外部环境没有大的好转迹象,信贷风险面临考验,不良贷款何时见底、何时出现拐点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下半年不良贷款有可能上升,但总趋势会处于基本稳定的态势。”中行首席风险官潘岳汉认为,尽管中行不良率保持基本稳定,但不良贷款、关注类贷款余额仍有上升,下半年面临较大压力。“中行不良率的拐点何时到来还很难下结论,需要审慎观察。”
交行行长彭纯表示,目前不良并没有达到“见底、企稳”,不良资产的爆发还处在周期过程中,“严冬”还未过去。兴业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邹积敏认为,虽然上半年该行新发生不良贷款比去年同期下降11%,比去年下半年下降12%,但今年资产质量管控的形势依然严峻,压力仍然较大,存量逾期贷款及关注类贷款的增长也表明未来一段时期不良贷款还将有所上升。
中信银行高管在2016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总体上看,各主要银行基本都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不良资产明显增多的情况,目前银行业不良资产整体仍呈现上升的趋势,还不能断定不良产生已经达到最高峰。
华夏银行则表示,从2016年整体经营环境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银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更为复杂,信用风险管控任务仍较艰巨。
相比之下,似乎只有建行的观点比较乐观。曾俭华表示,未来几年,不良资产仍会高位运行,但最差情况在去年年底结束了。
加大清收力度
今年上半年,各家银行都加大了不良贷款清收力度。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工行、中行和交行三大国有银行上半年清收和核销的不良贷款规模就达2100多亿元。
其中,上半年工行共清收处置不良贷款约110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处置近400亿元;中行共清收不良资产637.8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的61%,接近2014年全年总体水平;交行共处置不良贷款360.8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36亿元,核销不良资产94亿元。
除了传统的清收、重组、债权转让等方式,一些银行还将在下半年积极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
比如,兴业银行拟在下半年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和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试点;建行预计将于9月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中行正在筹备第二期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力争在年内推出,对个人金融贷款和银行卡类不良资产证券化也已经启动。
- 名博
-
指南针:七连阳又有何妨 少爷:首战告捷有重大启示
彬哥:六连阳后防止回调 李君壮:连续上攻高抛低吸
- 推荐
-
牛熊:周四的热点直播
指南针:周四操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