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须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佚名 2016-09-20 09:16:11
中金在线微博
关注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第七届会员大会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会上指出,面对新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对银行业担当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一切都要求银行业必须以踏石留英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担当社会责任,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新世纪以来,经济和金融危机,以及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成为席卷全球的两大重要动向。特别是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实体经济创新滞后于虚拟经济的弊端愈发显现,“脱实向虚”带来恶果,令全球经济至今都未走出低增长甚至衰退的泥潭。
必须认识到,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脱离了实体经济,金融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银行业的发展亦不可能脱离经济基础而孤立发展,更不可能在经济下行通道中独善其身。因此,要真正走出危机,根本出路还在于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而金融业必须切实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科技和产业创新。纵观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金融支持。
就我国而言,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质,已然成为金融改革的核心任务。在2016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全力以赴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即列为2016年银监会的首要工作。此次尚福林再次强调“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无疑彰显了决策层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亦显示这一工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应该说,近年来,虽然我国银行业在“稳增长、调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流动性相对充裕的背景下,部分资金未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反而进入了房地产、股市等权益类市场,催生了一定的资产泡沫。
有鉴于此,银行业必须把牢资金投向的闸门,切实将资金投放到实体经济最需要的领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因此,银行应采取多项措施,保证资金向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和企业倾斜、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倾斜、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同时,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关键所在,而有效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银行业当前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最为紧要、最为迫切的社会责任。一方面,银行业应着力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具体政策措施,服务好“三降一去一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银行业坚持扶优限劣,落实“一企一策”,特别是对于困难企业,要避免简单不恰当地压贷、抽贷、断贷。近期,银监会印发《关于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有关工作的通知》,即明确各债权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一致行动,切实做到稳定预期、稳定信贷、稳定支持,不得随意停贷、抽贷;可通过必要的、风险可控的收回再贷、展期续贷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解困。
此外,“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而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于“全面”,即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小康。因此,银行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方向,力争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业机构体系,着力推进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补齐建设小康社会短板。
当然,金融业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随着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期”,社会各方面的风险压力已越来越多地反映在信贷质量上,因此,金融业越是改革发展,越需要强化监管,必须牢牢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基本底线,持续推动银行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 名博
-
指南针:七连阳又有何妨 少爷:首战告捷有重大启示
彬哥:六连阳后防止回调 李君壮:连续上攻高抛低吸
- 推荐
-
牛熊:周四的热点直播
指南针:周四操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