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公司迎来解禁市场恐慌或导致错杀
来源:中国网
作者:佚名 2017-11-20 15:13:54
中金在线微博
关注
近日,随着一批IPO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和定向增发机构限售股东解禁,很多公司迎来股东解禁。由于前期一些公司首发限售股给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导致近期解禁的公司恐慌式下跌。然而仔细看来,很多公司业绩稳定,也没有海量的减持压力,或在这次“解禁恐慌”中被市场错杀。
近期市场解禁案例增加 资金紧张造成恐慌预期
随着2014年首发上市企业陆续迎来大股东三年期解禁和定增机构配售股份解禁,近期A股市场迎来解禁高峰。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本周(11月20-24日)共有38家公司限售股陆续解禁,合计解禁量38.36亿股,按11月17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为682.47亿元。
从解禁市值来看,11月20日解禁的印纪传媒和步长制药解禁市值都超过了100亿,解禁比例都比较大。
巨量的解禁不禁让市场想到上海银行的惨剧。11月16日去年上市的上海银行有29.26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占总股本37.49%,市值高达500多亿元。受此消息影响,上海银行连续放量下跌两个交易日,股价下跌近14%。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造成限售股解禁,股价常会出现下挫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市撤境发生变化,目前市场处于资金面并不宽松的状态,市场情绪趋于谨慎。第二,央行连续逆回购,维持市场资金面平衡,而限售股解禁增加了市场的资金压力。第三,限售股解禁股价下跌,与上市公司估值水平有关系,一般来讲,个股估值高、行业景气度下降等都有很大的解禁抛售压力。
前期一些解禁的上市公司,由于解禁股东分散,不受股东减持新规约束,在有一定盈利的时候急于套现离场,导致了股价的恐慌式下跌。而目前的解禁股整体下跌,更多的是一种市场恐慌情绪释放。
解禁恐慌或造成市场错杀 期待后期价值修复
然而对解禁的恐慌难免对一些减持压力较小的公司造成“错杀”。解禁的恐慌主要来自于限售股解禁后,股东减持对市场资金面的压力。但是从今年5月份大股东减持的新规出台以来,首发原股东和定增配售股东减持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这些股东减持对市场的冲击并没有市场想象中的那么大。一些解禁股东结构单一、包含控股股东的公司,减持压力就没有市场预计的那么大。
比如下周即将解禁的福达股份,公司11月27日将有4.42亿首发股东限售股份解禁,分别属于福达集团、黎福超等7位股东。这些股东实际上是一致行动关系,是公司的控股股东。按照解禁新规,他们6个月内最多减持2%,不可能出现大量的流通股涌入市常而且在限售股解禁公告中,公司控股股东福达集团及实际控制人黎福超也承诺: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在首次减持该公司股份的 15 个交易日前披露减持计划;2017 年度内,如减持股份将不采取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而采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实即使没有专门承诺市场也不用担心短期压力,因为福达集团今年6月23日刚刚完成对上市公司的增持,增持结束时即承诺6个月内不会减持。所以至少年内,都不用担心福达股份出现股东巨量减持的情况。而且福达股份近期业绩稳定,三季报业绩增长80%,基本面形成较好的支撑。
同样被市场“错杀”的情况也发生在不少限售股东解禁的上市公司。11月20日解禁的印纪传媒。虽然印纪传媒本次解禁131,393.47股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占目前公司总股份比例的74.24%,解禁市值高达165.29亿元,是本周解禁规模最大的。但是实际上这些股份是属于公司控股股东肖文革、印纪时代和印纪华城等三位定增对象的。虽然本次解禁规模大、市值高,但是肖文革和印纪时代属于一致行动人,受解禁新规限制,不太可能大规模的解禁抛售。根据新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大股东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大宗交易减持总数不得超过2%;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受让的股份。也就是说这样解禁股份相对集中的上市公司,即便是解禁之后减持压力也并没有那么大。这一点从印纪传媒周一的交易量上就可以初见端倪。本周一上午,印纪传媒的总换手率不到1%,远低于前期的高点,说明虽然大股东解禁了,但是并没有预期中的那种大量抛售出现。而之前解禁后出现暴跌的上市公司,在解禁后均出现了放量下跌的情况。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市场之所以对解禁股出现恐慌,还是由于场内资金紧张、对股东减持预期大的造成的。2014年IPO重启后,很多上市公司将陆续出现三年期大股东解禁的情况。其实没有必要对这些解禁的股份视为洪水猛兽,因为很多股份解禁之后虽然成为了流通股,但是进入市场交易的可能只是一小部分。等到市场逐渐修复,回归理性的时候,这些被“错杀”的公司或许也将迎来价值的修复。
- 名博
-
指南针:七连阳又有何妨 少爷:首战告捷有重大启示
彬哥:六连阳后防止回调 李君壮:连续上攻高抛低吸
- 推荐
-
牛熊:周四的热点直播
指南针:周四操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