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老题材石墨烯不断焕发“新生命”,作为21世纪最具应用前景的新材料之一,石墨烯的每项技术发明都给该题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据相关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日前用石墨烯开发出一种只有指甲盖大小的红外线图像传感器,首次实现了在室温下对全红外光谱的观测。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能够将这种探测器集成到隐形眼镜或其他可穿戴电子设备中,将有望为人们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与环境进行交互的新方式,届时极有可能改变目前的可穿戴设备格局。此外,据中科院金属所的官方网站消息,石墨烯锂硫电池研发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分析人士表示,近来石墨烯的发明创造频频与当前的热门题材“沾边”,这也是石墨烯概念股屡受青睐的主要原因。
可穿戴设备正迎接石墨烯
据中证报报道,美国科学家日前用石墨烯开发出一种只有指甲盖大小的红外线图像传感器。不同于目前常见的中红外和远红外图像传感器,新技术无需笨重的冷却装置就能运行,首次实现了在室温下对全红外光谱的观测。不仅如此,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它甚至能够集成到隐形眼镜或手机中,未来还有望在军事、安保、医学等多个领域获得应用。上述发明的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网站上。
据介绍,红外线的波长在760纳米至1毫米之间,是一种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分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和远红外线三种。普通摄像机只需一个芯片就能拍摄到可见光,而红外成像技术则需要同时看到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各种不同频谱的图像。更具挑战性的是,中红外和远红外传感器通常必须在极低的温度才能工作。
这项由密歇根大学电气工程和计算机学助理教授钟朝晖(音译)和同校的特德·诺里斯教授负责的研究将石墨烯作为原材料。众所周知,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结构,能够探测到整个光谱的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但由于石墨烯对光线的吸收能力较差(2.3%),不足以产生足够的电信号,因而此前相关的研究一直止步不前。钟朝晖教授表示,上一代石墨烯红外线传感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灵敏度太差,无法满足商用设备的需要。
为了克服这一障碍,钟朝晖和他的团队对石墨烯产生电信号的过程进行了改进。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他们在两个石墨烯薄片之间设置了一个绝缘隔离层,底层有电流通过。当光线照射到顶层石墨烯的时候,装置会释放电子,产生带正电的空穴。而后在量子机制的作用下,电子穿过中间的绝缘层,到达底部的石墨烯层。此时留在上层石墨烯上的带正电空穴会产生电场,并对下层石墨烯的电流产生影响。而通过测量电流的变化,就能推断出照射在上层石墨烯上的光的亮度。
上述研究人员称,新方法让中红外和远红外传感器的灵敏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完全能够媲美需要冷却装置才能运行的传统红外线传感器,而且该设备只有一个指甲盖大小,很容易实现集成。如果能够将这种探测器集成到隐形眼镜或其他可穿戴电子设备当中,将有望为人们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与环境进行交互的新方式。同时,该技术也为红外线技术在军事、安保、医学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想象空间。
车用石墨烯锂硫电池取得重大突破
近一年来,石墨烯的研究发明可谓层出不穷。稍早之前就有相关媒体报道,2013年12月18日《科学网》引用了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的成会明课题组论文报道,以《超快长循环寿命锂硫电池:基于石墨烯的三明治结构》为题,介绍了高容量、长循环寿命、低成本及环境友好的新型石墨烯锂硫(li-S)电池开发,并取得重大突破。
据介绍,新型石墨烯锂硫电池理论比能量为2567 Wh/Kg,而中科院金属所采用石墨烯集电体的轻质特点,使其构成的锂硫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目前常用锂电池能量密度约140Wh/Kg。也就是说,该电池的储电能力达到目前锂电池18倍以上,相当于将比亚迪E6电动汽车700KG电池,缩小约95%或35KG.
根据早前的各方面消息,该电池的功率密度及充电时间均已解决,一次充电多在6分钟以内,其循环次数及电池寿命高于目前锂电池的百倍。大众化车用动力电池即将投入使用阶段,据测算,使用该电池之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约相当于燃油汽车的20%。
据2014年2月17日中科院金属所的最新消息,石墨烯锂硫电池研发再次取得重大突破。这种超级电池“组装方法与现有锂离子电池工艺兼容,具有进一步放大和产业化前景”。与目前用在小汽车上电池比较,其重量下降90%以上,一次充电不超过10分钟,巡航里程超过450公里,每公里成本下降4/5,电池寿命超过30年。该项研究以工业化生产的石墨烯为原料,通过连续工艺制备了石墨烯集流体和石墨烯复合隔膜,其组装方法还与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可以兼容,因此具有进一步放大和产业化的前景,中科院金属所已经申请了三项专利。
石墨烯早就不是A股市场的新题材了,只不过层出不穷的技术发明令这一老题材不断翻炒出新花样。工信部此前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就将石墨烯作为前沿新材料之一。不仅如此,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也持续围绕石墨烯部署了一批重大项目。业内人士估计,石墨烯未来的市场规模或可达到万亿元以上。
方大炭素
公司主营炭素制品和铁矿石,其中炭素制品包括石墨电极、炭砖、等静压石墨,是国内最大的石墨电极生产企业,产能近20万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公司的炭新材料品种齐全,在炭砖已有多项专利。
博云新材
公司是我国复合材料领域龙头企业,主营产品包括飞机刹车副、航天用炭炭复合材料、环保型高性能汽车刹车材料和高性能模具材料。前身是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是对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炭/炭复合材料的产业化而设。
据了解,炭/炭复合材料是以碳或石墨纤维为增强体,碳或石墨为基体复合而成的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大、摩擦特性优良、耐高温等一系列优异性能。炭/炭复合材料目前是生产火箭发动机喷管的主要材料,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严密的出口限制。而公司研制出了多种以炭/炭复合材料为基础的火箭喷管,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内的技术垄断。此外,由于炭/炭复合材料耐腐蚀,在太阳能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太阳能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将带动公司炭/炭复合材料在太阳能领域的销量。
中钢吉炭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炭素制品生产企业,主要有石墨电极,石墨阳极,炭块,特种炭制品,炭纤维制品等。虽然公司目前重点发展处于高速发展的碳纤维项目,还曾表示没有石墨烯及其相关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且公司在“十二五”期间内并没有从事石墨烯及其相关产业的计划,但是公司仍被市场视为重要的石墨烯概念股。
金路集团
金路集团是以生产销售聚氯乙烯树脂、烧碱为主的公司,变身石墨烯概念股,是因为与中国科学院金属所达成的一项协议,双方决定在石墨烯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开展合作。金路集团负责提供研发经费。中科院金属所负责石墨烯基透明导电薄膜、三维网络散热材料和动力电池用电极材料及产业化三个方面的具体研究开发工作,并提供产业化可行性报告;而金路集团除了负责提供研发经费之外,公司还将组织相关团队进行产业化及市场开发方面的工作。
中国宝安
子公司贝特瑞公司在原有石墨技术的基础上,开始了石墨烯的研发和产业化攻关。目前已完成石墨烯制备工艺的小试,正在进行中试,并已提交了该产品相关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一项。贝特瑞拥有中国天然鳞片状石墨主要产地之一的黑龙江鸡西石墨矿,未来石墨深加工原材料丰富而且优质。公司鸡西石墨产业园石墨深加工产品年处理茶能3000吨。
南风化工
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碳纳米管生产基地,目前形成日产3600kg、年产120吨、存读达80%以上多壁纳米管生产能力。
方大炭素:需求减少,税费增加,利润下滑五成
研究机构:信达证券日期:2014-3-6
事件:2014 年3 月3 日晚方大炭素发布13 年年报,1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73 亿元,同比减少15%;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36 亿元,同比下降49%。基本每股收益0.1451 元,低于我们的预期。经董事会审议的2013 年利润分配预案为:以 2013 年12 月31 日总股本 1,719,160,378 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股利0.5 元(含税),共派发现金股利85,958,018.9 元。 点评: 四季度单季亏损,计提大额资产减值损失。2013 年四季度公司单季净利润为亏损1890 万元,主要是产品毛利率略降、三项费用上升,以及计提1117 万资产减值损失所致。
毛利率较为稳定,利润大幅下滑源于销售减少、税费增加。2013 年公司生产炭素制品 16.5 万吨,生产铁精粉 102.5 万吨。由于下游钢铁、黄磷、工业硅等受经济增速下滑、产业调控、淘汰落后产能等因素的影响,对炭素和铁精粉需求下降,公司2013 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5%。2013 年炭素和铁精粉市价下降不多(炭素年均价下降2%,铁精粉年均价下降3%),公司产品整体毛利率31.5%,较去年同期略降1.2 个百分点。三费占总营收比例为21.4%,同比上升3.4 个百分点。此外,公司所得税率由2012 年的23%大幅上升至31%。销售减少、税费增加是公司净利润下滑五成的主要原因。
“做大规模,加快创新”是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发展战略为继续做优做强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高炉炭块,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炭素新产品的开发,在核石墨、纳米炭材料、特种石墨、碳纤维、石墨导热片等领域取得突破。近年来公司取得的技术突破有:成功攻克了高温气冷炭堆内构件项目技术难题,取得了国家《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许可证》;低温辐射电热膜、锂电池负极材料等炭素新材料已陆续投放市场;在炭素制品领域获得多项专利。
“降本增效、质量管理”是公司2014 年的工作重点。2014 年公司将从生产、营销、研发等方面齐抓共管,全面促进降本增效;重点做好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中细结构石墨、核石墨、高端负极材料、碳化硅炭砖等新材料研发进度。
盈利预测及评:由于公司税费增加幅度高于预期,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方大炭素14-16 年摊薄EPS 为0.18 元(-0.07)、0.26 元(-0.09)、0.34 元。按14-3-4 收盘价7.20 元计,对应的14 年PE 为41X。考虑到公司在高端石墨领域的发展前景,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钢铁行业持续低迷;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高端石墨项目进展低于预期。
博云新材:变更管理层期待新变化
研究机构:国泰君安日期:2014-2-26
投资要点:
公司新变化:博云新材2月26日公告董事长兼总经理易茂中先生辞职,由博云东方执行董事李詠侠先生接任总经理。易董事长为博云新材在产业布局、技术提升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期待新总经理能在市场拓展、利
润释放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我们注意到新总经理并未持有博云新材股票,因而可以合理猜测公司存在做股权激励可能性,这将有希望提升整个管理层对公司利润的重视度。
我们的观点:预测博云新材2013-2015 年EPS 为-0.01、0.18、0.29 元(2013年底定增融资顺利,小幅上调2014 利润3%、2015 利润5%)。时间进入2014 年,国防主题依然是市场热点并有望持续,公司业绩从低位反转并快速上升的确定性大幅增强,我们按照更新的EPS 测算目标价为11.63元,对应2014、2015 年PE 为65、40 倍,为国防板块平均水平,增持。
公司主营业务的变化包括:
战斗机刹车系统业务预计继续保持翻番式高增长。战斗机刹车产品的利润随价格提升、退税、战机列装量增加等因素带动,有望2014 年翻番。
汽车刹车片保持30%以上高增长。2013 前三季度收入增长80%多,毛利率从17%提升到24%。2014 年公司与霍尼韦尔、NAPA、国内汽车厂的合作将进一步加深,产能进一步释放,收入和毛利率会进一步提升。
硬质合金业务厚积薄发,快速增长期。2013 前三季收入增40%,利润增300%,源于超细晶产品取得突破,销量大增。公司积极与客户接触,提升产品质量,2013 年终于迎来国外客户大面积订货,2014 进一步放量。
定增项目将大幅提升公司利润。定增产能预计2014 下半年试生产。C919独家供货订单将成为公司长久的利润保障,而短期收益主要来自与霍尼韦尔的合作获取海外订单。
风险:2014年业绩不达预期、市场系统性风险。
石墨烯锂硫电池获重大突破金路集团连续上行
异动表现:据中科院金属所官方网站消息,石墨烯锂硫电池研发取得重大突破。该电池理论能量密度可达2600Wh/kg,电池采用创新的三明治结构,库仑效率长期循环过程中始终接近100%,可保证了电池具有快速充放电性能,而且“组装方法与现有锂离子电池工艺兼容,具有进一步放大和产业化前景”。由于该项目是金路集团—中科院金属所合作项目,受此消息影响,近期金路集团 (
000510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连续上涨,可继续逢低关注。
点评:金路集团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PVC(聚氯乙烯)树脂、烧碱系列化工原料及其加工产品、白酒生产和销售以及房地产业。公司由于头顶石墨烯光环而备受市场关注。为了支持石墨烯应用研发及科研成果,产业化高新区管委会每年将给予公司500万元资金支持,这将有利于推动公司与金属所在石墨烯研发方面的合作。该电池关键材料石墨烯隔膜材料和石墨烯集电器材料的专利产权皆属于金路集团控股所有,将来两大材料也属于金路集团独家生产。如果按照中国年产小汽车2000万辆匡算,再比照比亚迪E6电池价格1/3测算,其每年新车电池市场规模可达14000亿元。其中,关键材料石墨烯隔膜材料和石墨烯集电器材料的市场规模应达到7000亿元。如果再加上旧车改造和其他领域应用量,市场更为广阔。
金路集团—中科院金属所的合作项目石墨烯锂硫电池实验室样品已经诞生,相信经过完善之后,很快将投入工厂化生产 。金路集团股价近期获资金关注,连续逆势走高,后市仍可逢低关注。
烯碳新材:精耕介孔碳,储备石墨烯
日期:2014-03-11 来源:国泰君安
投资要点:
结论:2013年以来,烯碳新材通过资产臵换,主业由地产开发转型为烯碳新材料,其中重油助燃剂和介孔活性碳肥属创新性产品,市场前景乐观,石墨烯也在研发中。我们测算2013-2015的EPS为0.06、0.18、0.32元,增速70%、200%、78%。新产业板块PE普遍在30倍以上,我们给予公司目标价5.40元,对应2014年PE为30倍,首次覆盖,增持评级。
2013年产业大转型。2012年11月2亿现金收购丽港稀土40%股权;2013年4月,用上海银基60%股权臵换三岩矿业40%股权;2013年8月用上海银基臵业40%股权臵换奥宇石墨51%股权;2013年在连云港设立碳产业园、烯碳研究院、烯碳产业投资公司;2014年1月,更名为烯碳新材。
两拳头产品2014年开始发力。烯碳新材率先实现介孔活性碳规模化生产,并衍生出重油助燃剂、活性碳肥两产品。重油添加0.1~0.2%助燃剂,燃烧热值可提高10~15%,更重要的,可减少60%以上CO、HC氧化物、NOx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碳肥的农田实验表明,添加0.1%的碳肥,可少施化肥30~50%,且作物增产10%左右。两产品市场销售形式乐观,有望实现50%以上的复合增速,将成为烯碳新材未来几年业绩增长的主力。
烯碳新材在石墨烯等产品的研发方面也处于国内前列。烯碳新材下属的烯碳新材料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了超高纯石墨、石墨烯纳米碳材料等,技术合作院校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常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目前烯碳新材在连云港市新浦区经济开发区设立国家级碳新材料产业基地,占地共计20万平米,目前第一期5万平米已建成完工。
风险提示:重油助燃剂、活性碳肥销量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