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周报:降准周期开启 助力估值提升
来源:同花顺 作者:佚名 2015-02-09 17:40:50
中金在线微博微信加关注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1、下周银行板块观点:看多,主要理由是政策利好释放,金融改革提速,估值抬升将起航。上周五银行股15年PB为1.01倍。银行股上涨,逻辑将有变化,将变为政策驱动型的估值抬升。
2、上周行情回顾:上周银行板块指数下跌5.7%,上证指数下跌4.2%,板块无相对和绝对收益。从1月22日,人民币贬值开始,银行板块指数连续下跌12个交易日,跌幅达到12%,目前行业平均15年PB为1.01倍,接近1倍的底部。个股方面:我们首推的招行上周跌幅只有0.6%,跌幅最小;而中行下跌9%,跌幅最大。这基本上和1月全月的涨跌情况完全相反,1月中行涨幅最大,招行跌幅最大。
3、宏观面:人民币汇率继续贬值,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幅下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全面下调和额外下调,符合我们前期观点:先堵后疏的思路,先将“两融”和委托贷款、伞状信托等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的渠道堵住,再释放银行体系流动性。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出现升值,2月6日,重回到1月22日的水平。下周,人民币汇率如果维持稳定,系统性风险下降,预计银行板块将会反弹。
4、政策面:上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市场反应平淡。原因是:增量资金推动的上涨,在没有新增资金的情况下,自然不能改变市场短期的运行的轨迹。因为1月监管政策切断了资金从货币市场流入资本市场的渠道后,释放的流动性将更多的进入实体经济,而不是进入金融市场。但从中长期来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本年内将连续下调,银行将获得大红包,有实质性利好,业绩和估值都将提高,对实体经济也是利好,银行股终将有表现。如果银行股继续上涨,逻辑将有变化,将变为政策驱动型的估值抬升。
5、资产证券化:截止上周,4家银行共发行174亿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上周五,工行发行113亿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我们召开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电话会议,同时发布了银行资产证券化相关报告。大家对资产证券化关心点在于:(1)基础资产监管层态度开放,对公、零售贷款都可以;(2)风险自留5%,是纵向要求,次级类银行也自留5%;(3)市场流动性将在投资者丰富、品种增加后,逐步提高;(4)交易也将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并行;(5)备案制、业务资格落地后,股份行参与度比较高。
6、中美资产证券化方面的主要差别:(1)发展阶段不同;(2)政府干预方式不同;(3)投资者结构不同。2014年3季度,在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分布:25%为银行,22%为美联储,15%共同基金,14%养老基金等。美联储是主要的持有主体,其将资产证券化产品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标的。我国90%以上投资者都是银行。未来,在国开行回归政策性银行后,其可能成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一大持有主体,并且成为政策调控的主要的渠道。(4)基础资产不同。在美国,类型更加丰富,各种信用评级都有;我国,对公贷款占比90%以上,无BBB投机级以下的信用评级,次级类信用评级相对较高,发行利率不会太高,尽管各家银行公告中没有给次级类资产的发行利率。
7、随后,银行股能够期待的利好主要包括:(1)财政部关于员工持股计划的政策性文件;(2)2月9日,sz50ETF股票期权正式上市,银行股需求增加,带动银行股上涨。期权是实物交割,必须持有标的资产,银行股市值占比38%,银行股需求增加;在各种期权套期保值交易中,银行股需求也将增加;各种期权交易策略中,都需银行股,银行股需求也将增加。(3)下周,1月的信贷数据出炉,预计1月新增贷款规模1.1万亿--1.2万亿之间。
8、重点推荐:招行、中信、平安、交行。关注兴业、华夏。下周主要变化:(1)人民币汇率止跌稳定;(2)政策驱动型行情可期;(3)股票期权推出,银行股需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