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总市值进行划分,其中落在(0,50亿)区间内的公司有828家,[50亿,100亿)有457家,[100亿,300亿)有251家,300亿以上的有26家,已披露家数占各自总体的比例分别为73.27%、59.97%、47.54%、13.4%,其中50亿以下的公司逾七成已披露,统计代表性较好。
资料显示,目前披露近一半的[100亿,300亿)区间内的公司业绩整体呈攀升趋势,2014年净利润增长预计为69.23%,中盘蓝筹相较2013年净利润增速-35.3%有显著提升。50亿以下的公司净利润增速先升后降,相较上年略有好转;而其余两个个区间内的公司净利增速均有所下滑,但其中300亿以上的公司由于仅披露13.4%,代表性较差,趋势还有待后续进一步确认。
2015年一季度增量资金入市趋缓,存量博弈下,市场风格向2013年模式回归,重回alpha逻辑。
行业配置上,我们重申对中盘蓝筹以及成长板块的推荐,参与“大分化”行情。一方面,有业绩支撑的中盘蓝筹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如医药(和佳股份、海思科)、黑电(海信电器、相关受益标的:TCL集团)、大众食品(光明乳业、中炬高新、白云山)、轻工(晨鸣纸业)。另一方面在存量博弈下,我们判断创业板行情将继续演绎,成长股中,代表未来、创新层出的互联网金融(东方财富、大智慧)、车联网(千方科技)、工业互联网(佳讯飞鸿)将处在存量资金偏好的风口,同时关注处于低配状态、且基本面向好的电子(欧菲光、长盈精密、歌尔声学)、稀有金属与新材料(正海磁材)、文化传媒(相关受益标的:百视通)。此外,环保一系列政策性与实质性利好连续出台,市场对此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如有“高级别催化剂”出现,将成就一定量级的投资机会,适合提前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