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国资改革高潮迭起。地产大鳄许家印刚刚宣布要娶嘉凯城
,“汽车狂人”李书福又瞄上了*ST钱江
。大佬们对浙江国资改革的青睐,使得“下一个目标”备受关注
记者发现,经过一年多的省属国资大整合,浙江国资改革如今正在向纵深推进。当地近期围绕着国资改革释放的信号,或预示着批量“僵尸企业”将成为下一步改革的重心。
国有股权转让频现
民营经济活跃的浙江,常让人对当地国资有所忽略。其实,浙江的国资实力同样不可小觑。
本轮国资改革前,即2013年末,浙江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58万亿元、净资产1.48万亿元,分别排在国内第5和第3位。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属国有企业共计15家,其中8家省属国有企业掌控着11家上市公司(注:浙商银行今年3月港股上市,目前为9家省属国有企业掌控着12家上市公司)。
自2014年新一轮国资改革以来,浙江省属国有企业动作不断。比如,浙能集团吸收合并长广集团,物产集团整体上市,杭钢集团重大资产重组,宁波舟山港集团重大资产重组等。浙江上述国资改革,有些直接涉及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有些只是大股东层面的资源整合。
以物产集团整体上市为例。2014年10月,物产集团以物产中大
为平台正式启动整体上市,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15年9月获得证监会核准批文,成为浙江第一家整体上市的国有企业。与此同时,原同属于物产集团旗下的物产中拓
,则被划入浙江另外一家省属国企门下——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
梳理可以发现,以强扶弱,强强联合,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民生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和优势产业集聚,是浙江国资改革的重要特征。比如“电老虎”浙能集团吸收合并长广集团,就是典型的扶贫;宁波港
与舟山港重组,属于强强联合;杭钢股份
集中优势资源,向环保新兴产业发展。
离既定目标仍有不小距离
记者统计发现,截至目前,掌控着上市公司资源的浙江省属国有企业,悉数参与了国资改革。
比如,巨化集团收购菲达环保
;浙江铁路投资集团资产注入*ST江化
;停牌中的浙江东方
,拟由国贸集团将相关金融资产注入;停牌中的嘉凯城,拟由恒大地产来接盘。
来自浙江国资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属1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总股本275.4亿股,总市值2729.2亿元,其中省属国有股本179亿股,市值1687.1亿元。省属国有资产证券化水平稳步上升,2015年末省属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已达46.5%。
虽说浙江省属国企的资产证券化率已有所提升,但距离该省此前设定的目标,仍有不小的距离。
2014年9月,浙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争取未来3-5年,实现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达到75%,省属企业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5%左右。
IPO、借壳和资产注入等手段,均可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比如,隶属于浙江省财政厅的浙商银行,已于3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同样,浙商证券进行了IPO预披露。这些大块头金融资产的上市,有望极大地提升浙江省属国资的资产证券化水平。
不过,IPO盛宴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分享收益的概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不如将目光锁定在尚未启动国资改革的上市公司身上。
释放改革新动向
新一轮国资改革已经步入第三年,如何落实去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备受关注。当前,浙江国资改革的一些动作已经释放了新的动向。
首先是国企卖壳。过去两年,浙江国资改革动作频频,但纵览上述8家浙江省属国资企业的资本运作特征,均为省内国有资产内部间的资源大调整。然而,*ST钱江、嘉凯城刚刚公布的重组事项,却事关国有控股权的转让。而且,上述两公司引入的新东家,均为赫赫有名的民营企业。
其次是国企改革从省属国企向市县级国企深入。目前,在浙江8家省属国有企业掌控着12家上市公司之外,当地市县级国资系统,还掌控着20余家上市企业。较浙江省属国资企业大手笔的资本运作而言,浙江市县级国企的改革,显得较为平静。不过,温岭市财政局掌控的*ST钱江重组,让市场对浙江市县级20余家上市国企多了一份期待。
另外,明确国企功能定位,分类推进改革。4月初,浙江国资委的官网显示,浙江出台《关于明确省属企业功能定位实施分类监管的意见》,将省属企业功能定位主要分为功能类和竞争类,为后续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分类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依据。下一步,浙江省国资委将根据省属企业功能定位,大力推进企业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引导国有企业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
“僵尸企业”有望参与改制重组
随着许家印入主嘉凯城,李书福接盘*ST钱江,浙江国资改革正在提速。谁会成为一下个目标?
4月初,浙江省经信委发布《2016年全省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要点》。《要点》提出,将开展省属国有“僵尸企业”相关情况的调查摸底,制定省属国有“僵尸企业”的处置政策意见和实施方案。推动有条件的国有企业组建产业并购基金,重点对仍有一定产业价值和发展前景或价值资产的国有“僵尸企业”实施兼并重组。
《要点》还指出,要加快推进重点省属企业和重点产业板块资源整合,择机推动职业教育、医疗等板块兼并重组。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加大并购重组力度,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积极发挥浙交所平台服务作用,大力推进增资扩股进场交易,推进不良资产项目处置。2016年,力争推动完成一批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实现国有企业瘦身健体,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此之前,浙江省国资委3月份在省属企业部署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会议提出,要着力抓好“三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工作,抓紧处置“僵尸企业”。
据此不难看出,对“僵尸企业”的处置,有望成为浙江进一步深化国资的新标的。刚刚宣布重大资产重组的嘉凯城、*ST钱江,前者属于房地产行业,后者主营摩托车及其配件。不论是所属行业,还是盈利情况,两公司都难以有所作为。因此,对于浙江国资将嘉凯城、*ST钱江进行卖壳的做法,应该不难理解。
对“僵尸企业”的理解,见仁见智。不过,落后、过剩的行业,盈利能力较差的企业,往往容易被市场戴上“僵尸企业”的帽子。比如民丰特纸
、宁波海运
和浙江震元
等国资上市公司,或所属行业较差,或因企业自身竞争力问题,均存在着国资改革的预期。
以浙江震元为例。该公司是一家从事医药制造和销售的药企,旗下掌控的震元堂,是一家创建于乾隆年间的百年老店,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然而,国企的制度僵化,使得公司业绩常年在低位徘徊。手中拥有“金字招牌”的浙江震元,也备受市场诟病。
2014年11月,浙江震元在大股东拟发生变更的公告中称:“为进一步推进绍兴市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理顺产权关系,经绍兴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组建绍兴震元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然而,事到如今,涉及浙江震元的实质性改革,市场却迟迟没有看到。不过,此番大股东变更,还是给市场带来了期望。
有机构认为,绍兴震元健康产业集团未来有望成为绍兴市国资委大健康产业的运营和整合平台,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只是时间进度尚不好把握,公司作为国资委下属的唯一的医药上市平台,未来有望成为集团大健康资产证券化的平台和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