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浪潮之下,封闭如医疗领域也都被撬开了大门。近两年来,互联网医疗的热度节节攀升,到目前,在很多机构开始感受到“资本寒冬”的背景下,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投资热度却有增无减。
从今年开年的投融资数据来看,医疗健康行业表现十分抢眼,一季度互联网医疗领域完成的股权投资额同比增长超过1倍。1月份,上市公司华润万东
就引入云峰基金、朱雀基金和瑞华控股等大型投资机构,募资用于高性能DR、MRI、CT产品的产业化项目、医学影像云平台,此外,健客网、乐普医疗
、道拓医药和莱美药业
等也在开年首月就完成融资。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火爆并不是新近发生的,而是已经出现多年。事实上,发展到今天,整个行业发展方向已经出现了新的迹象。36氪研究院院长朱一璞表示,总体上看,互联网医疗领域接下来的发展趋势是,在细分垂直领域越做越深,越来越倾向于线下布局,领域延伸至消费医疗等。在医疗领域的并购方面,公司主要专注于价值链的营造。
医疗健康的各细分领域去年就显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而言,生物制药A轮投资金额激增,肿瘤学引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医疗器械投资增速放缓,心血管、骨科主导了新的投资方向;诊断及工具领域由于诸多问题则陷入困境。
那么目前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哪些细分领域是值得考虑的新的投资方向呢?
北极光创投有较丰富的医疗健康投资经验,该机构投资副总裁于芳介绍,北极光目前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策略上主要包括医疗设备/器械、IVD/NGS(体外诊断/基因测序)、生物制药、医疗服务、肿瘤领域以及E-Health,其中,体外诊断和医疗服务领域尤为看重。
华医资本创始人合伙人刘云对记者表示,华医资本更关注的是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他认为,中国医疗领域的问题实质上是供需问题,医疗资源的供应和需求严重不对称,政府对医疗领域的财政投入过低,仅占GDP的5%左右。而这一现象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较大改变,因此只能在提高效率上做文章,所以,接下来医疗行业最有机会的领域就是那些能提高医疗效率的领域,比如精准医疗、VR/AR、医疗大数据、医疗机器人
等。
刘云认为,医疗健康行业的独角兽最有可能出现在能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领域中,“尽管模式创新确实被验证了拥有巨大的潜力,但是在医疗健康行业,模式创新一定是建立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他说。
那些纯粹从商业模式上入手,通过烧钱的方式圈用户和流量的的模式并不受投资机构的欢迎,刘云认为,短期内看不到这种模式的前景在哪里。
目前来看,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尚小,网络医疗服务使用习惯仍有待培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1.52亿,占网民的22.1%,相比于其他网络应用,互联网医疗的使用习惯仍有待培养。其中,诊前环节的互联网医疗使用率最高,在线医疗保健信息查询、在线预约挂号和在线咨询问诊总使用率为18.4%; 在医药电商和互联网健康管理等领域,使用率分别占到网民的4.6%和3.9%,而在慢病管理、预约体检、健康保健等o2o医疗健康领域,使用互联网服务的用户比例还不到网民的1%。
资本机构如此青睐于医疗健康,这种火爆的势头能持续多久呢?
朱一璞认为,医疗健康行业的爆发有宏观背景因素,一是人口增长乏力,老龄化越来越明显,老年人抚养成本高企;二是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的人均医疗资源严重不足,还有很高的提升空间;三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普及和深入。宏观背景之外,目前支撑互联网医疗领域持续火爆的未来趋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医生集团的崛起,医生自由执业是大势所趋;二是专业力量的逐渐强大,弥补现有医疗体制中的短板。
综合研究多方面因素,刘云认为医疗健康领域的热潮至少还能持续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