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产业渗透加速 期待国内厂商集群发展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作者:叶辉 2016-06-12 15:17:09
中金在线微博
关注
OLED是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苹果更换OLED屏幕速度加快,鸿海并购夏普意在OLED,OLED屏成本接近LCD屏,国内厂商加码OLED等事件都意味着大规模产业投资的到来,良率、产量都不再是制约因素,OLED替代LCD进程步入快车道。
OLED相较于LCD的诸多优势是替代性趋势的基础
OLED长久以来被认为是LCD之后的新一代显示技术,规模效应下,OLED价格可以比LCD更低,且OLED在性能上优势明显。OLED与LCD的最大区别是一个属于自发光,而另一个需要依赖背光板,所以OLED可以通过像素点的发光,在暗画面下的功耗远低于LCD的背光恒定功耗。发光模式的不同造就了结构的不同,也形成了OLED屏幕响应速度快、显示性能好、更轻薄、功耗低、可柔性显示等优点,在可穿戴式设备、VR设备、曲面手机领域,OLED都是第一选择,其在智能终端、电视领域也在不断提高渗透率。
OLED低功耗、柔性、超轻薄的特点是特别适合可穿戴式设备尤其是智能手表的使用的,苹果Apple Watch 二代有望继续使用AMOLED屏幕,同时Moto360智能手表、华为watch、LG G watch R智能手表、中兴AXON WATCH等全部采用OLED。VR设备的刷新率只有低于20ms才不会有眩晕感,而传统的LCD屏幕的刷新率就大于30ms,所以只有采用AMOLED屏幕。当前包括Oculus Rift、Sony Playstation、Vive在内的国外领先产品都是采用的OLED屏幕,预计2020 年VR设备的出货量将超过5000万套。
成本下降&需求爆发引来供需共振
苹果公司预计将在2017年的iPhone中采用OLED屏幕,同时有序延伸到iPad和MacBook。在智能终端创新匮乏的现在,通过OLED屏幕展现柔性、弯曲等效果进而更新新形态或许是苹果的目的。作为智能手机的标杆,苹果公司每次的创新都会对产业链形成极强的示范性作用,而且华为、小米等厂商的适用效果良好也将迎来更多国内厂商的效仿。并且在供应端,不仅三星、LG积极扩产为苹果的订单做准备,国内企业也在积极扩产以求得追赶韩国的机会。
在诸如价格下降到与LCD持平、苹果通过面板厂商投资OLED产线、“鸿夏恋”落地等重大利好下,我们确认OLED产业将进入快速爆发期。OLED市场规模的提升,一方面来自于原有智能终端、NB、TV等原有使用LCD屏幕的产品更换为OLED屏幕,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可穿戴式设备、VR设备等新增需求。当然不管是量还是面积都以前者为主要的推动力,同时在行业确定性高的情况下,韩国的三星、LG,日本的JDI、夏普、中国的深天马、京东方等公司纷纷开始布局,建设OLED生产线。
OLED产业链投资逻辑再梳理
我们类比在LCD上面的经验,国内切入时间晚,靠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政策扶持才获得后来居上的机会。而在OLED领域,中国企业与台日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且中国大陆厂商布局最为积极。近期,发改委、工信部印发《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通知》,聚焦电子信息升级工程,要求重点发展LTPS、Oxide、有机发光半导体显示等新一代显示量产技术,建设高世代生产线:发展玻璃基板、增亮膜、光刻胶、OLED蒸镀工艺单元设备部件、蒸镀设备自动化移栽系统等关键材料和设备领域,增强自主配套能力。虽然目前在材料端、设备端严重依赖于进口,但国内此次切入时间早,将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OLED技术作为一种替代性的技术,核心的投资逻辑在于新增需求&技术变化的环节。新增需求:发光层材料和传输层材料;技术变化环节:驱动IC、塑料基板、COP膜、设备等。我们认为相关材料、设备、驱动IC、面板、柔性显示的厂商都具备投资价值。
按照国内面板厂商的扩产进度,当前业绩最快体现的还是直接间接供应三星、LG的中间体材料厂商,设备、驱动IC、面板、柔性显示厂商还有赖于国内面板厂商的产能扩张,业绩体现的先后顺序是按照材料-设备-驱动IC-面板-柔性材料的顺序。我们重点推荐中间体厂商万润股份、濮阳惠成;设备厂商智云股份、天通股份、锦富新材;驱动IC厂商中颖电子;面板厂商深天马、京东方;以及未来柔性显示需求下的丹邦科技、东材科技、蓝思科技。
- 名博
-
指南针:七连阳又有何妨 少爷:首战告捷有重大启示
彬哥:六连阳后防止回调 李君壮:连续上攻高抛低吸
- 推荐
-
牛熊:周四的热点直播
指南针:周四操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