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ITValue联合举办的微信公开课“钛坦白”第19期分享整理。本期是“聚焦金融科技”系列分享的第一期,我们请到了来自区块链领域的六位大咖,分别从技术、产品、创业、投资、趋势等角度为大家深度解读区块链。以下是ChinaLedger技术委员会主任白硕的分享:
钛客:白硕,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ChinaLedger)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证券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上海证券交易所总工程师,原上海证券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技术管理处处长、实验室主任,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软件研究室主任,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区块链产生的背景:价值守恒、信用成为信息化时代刚需
区块链产生的大背景是由信息技术推动的人类社会数字化进程,现在已经由信息服务进入价值、信用服务这样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一方面价值与信息是有本质不同的,信息是不守恒的,几乎可以用零成本进行无限度的复制,想想看,你有一个Idea,我有一个idea,我们交换后就各有两个idea,这在物质的世界里面是不可想象的。物质是守恒的,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以后,还是各有一个苹果。能量也是守恒的,爱因斯坦告诉我们,物质和能量还可以互相转化,但是他们合在一起还是守恒的。但是人类社会的价值不一样,其一开始就用物质度量物质,所以价值在流通领域也是守恒的,当然在生产领域里面不是,因为劳动可以创造价值。
所以价值守恒说起来简单,用有价值的物质去度量物质的价值,这就是古代货币的硬通货的形态,这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到了数字化的世界就不这么简单了,因为你要保证一份价值要么在这个人手上,要么在那个人手上,除了模拟发行的增量和模拟自然的损毁的减量之外它还是守恒的,转来转去,总量是不变的。大家要知道,无论从硬通货的角度看还是从纸币的角度看,这样的转手都是家常便饭,如果你在数字化的世界里模拟不了,那就不是成功的。
那么到了数字化的世界里,出现了什么情况呢?我们必须使用比信用卡刷卡记帐安全强度更高的技术来保证价值的守恒,那么区块链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为数字世界里的价值守恒提供了一个基于密码学、基于分布式系统和点对点网络通信的这样一个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中介身上,而是仅仅依靠相信数学,相信算法就可成立。
其实人类的数字化进程在当下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信用,信用就是价值兑现的预期。价值兑现预期的一个方面就是自证。大家知道,在股票市场,股票成为商品买卖的对象,但是这个商品的质量是好是坏,供需双方往往是不见面的。有一些负责任的股东会跑到人家公司里面,到厂房去实地查看,但是大多数股东没有这个条件这么做,而且越来越没这个条件,股票市场的监管者于是就想出了一些法律手段,比如说强制信息披露,在贷款领域被贷款人就是商品,你的质量就是你的抵押,你的流水等等这一系列的证明,这些在数字化之前,金融领域就已经存在了。
当电子商务走进我们的生活以后,供需不见面在更大范围内成为了一种常态。商品质量、商品宣传所标称的一系列的特性,诸如产地、用料、各种保障条件(比如说冷链),还有各种标准化测试通过的情况等等,是否如描述的那样真实,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当然,电子商务平台的公司可以去监管,消费者也可以去评价,但这些都是事后的,事前呢?供应链上的各个参与者,尤其是那些城市的参与者们,其实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的自证手段,这就是价值兑现预期的一个方面。所谓的自证手段,除了比特,还有原子二者结合出现的物联网。
价值兑现预期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线上线下的结合。比如说你在线上付了款,在线下就有了一定的所有权、处置权、使用权,这些物权,线上其实都是可以给你的,但是物权的实际行使是在线下,你租来的车你是能开,但你手里一定要有钥匙,如果是物理的钥匙,那和线上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要想线上线下无缝对接,你的车钥匙就要进行数字化的改造。区块链就是你的钱一交,那么你的开车的权限就赋予了你这个钥匙,停车位也是一样。所以,线上价值线下兑现,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数字化手段,那么数字化要从线上延展到线下,从互联网延展到物联网。
区块链技术不仅对价值的守恒,而且对于上面所讲的两种类型的信用的实现也给予了非常强大的技术支持。综上所说,数字化进程使得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诸多习以为常的普通环节变得更像金融,更需要借鉴金融的打法了。如果把货币、价值、信用画三个圈的话,货币在最里面,价值在中间,信用在最外面,区块链是什么情况呢?它使最里面的货币圈率先取得突破,大家知道的就是比特币,那么现在大家都在中间的价值这一圈绞尽脑汁做文章,但是他的技术能力是完全可以做到最外面的信用这一圈的,当然,这需要跟物联网非常深入的结合,跟更广义的可信计算环境也要非常深度的结合。
那么,从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进程这个大背景去看区块链技术就非常清楚了。人类社会进一步数字化,就必然呼唤一个包含货币、价值、信用在内的一整套信用基础设施,而区块链就在恰当的时候,充当了这样一个基础设施,至少它是这个基础设施的一个萌芽状态。目前区块链在单场景当中的应用只是一个过渡形态,其实越到后面场景之间互相渗透的趋势会愈加明显,单场景愈会向一些复杂场景的生态演化,这是迟早要提上日程的。
所以,价值守恒、供需不见面、广义的商品质量的自证,以及线上线下信用手段的无缝对接,都是信息化时代的刚需。面对这些刚需,我们最好的解决方案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假设的前提条件越少越好,实现的成本越低越好,因为越低就越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同。从这个角度上讲,去中心化不是因而是果,不是本质而是现象,不是故意这样做,而是顺势而为,不是谁吃饱了撑的非要找中心化的麻烦,而是本质的技术已经提供了足够的信任基础,再信任其他反而都是多余的、不经济的、甚至是不安全的。而这个技术信任的基础已经属于大众,属于生态当中的每一方,而不是再为一个别的某一方所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