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在调整数日后从上周开始震荡反弹,目前上证指数已重返3000点上方,但个股结构性行情依旧。《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除蓝筹外,军工板块在经过快速调整后率先展开反攻。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军工行业估值水平有所调整,未来军工行情将以资产注入为主线,而几家集团资本运作新变化,有望催化新的军工行情。此外,北斗将作为“十三五”期间重点领域持续快速发展,投资者可加大对军工板块的关注力度。
军工重组:
资产证券化率有待提高
近期军工相关资本运作密集发布,如中国重工对控股股东增发,中航工业集团下属几家公司取消对沈飞、成飞集团增资,凤凰光学停牌,电子信息集团拟将中电广通转让给中船重工集团,南洋科技筹划与彩虹无人机等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等。广发证券分析师胡正洋认为,各军工集团已进入一个新的资本运作密集期。随着正在进行和潜在资本运作的推进,资本运作是下半年军工行业不能忽视的主线。
中航工业:军工重组先行者
《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在多数军工行业分析师眼中,重组一直都是军工板块最为重要的投资主题之一。有分析师就表示,目前军工行业资产证券化率依旧偏低,后续整合空间十分巨大。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在军工集团提升资产证券化率背景下,军工重组题材依旧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从各大军工集团来看,资产证券化走在前列的中航工业集团,以及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偏低且加速资产证券化率态度明确的航天科工集团值得重点关注。
作为军工重组的先行者,中航工业集团下属拥有20家A股公司。在2004年之前,中航工业集团的资本运作以IPO和配股为主;2007年以后,中航工业集团的资本运作主要以定向增发注入资产的方式进行,且非常活跃。据业内人士统计,最近几年中航工业集团资本运作力度明显加大,2010年和2012年涉及金额均超过100亿,2013年超过300亿。过去20年,中航工业集团通过IPO融资82.1亿元,配股19.28亿元,定增631.26亿元,公开增发19.29亿元。通过定向增发注入资产成为中航工业集团资本运作的重要方式。
有分析认为,经过数年的整合,中航工业集团资产证券化率虽然处在几大军工集团之首,但未来还有很大整合空间,多家上市公司存在明确的资产注入预期。从中航工业旗下A股上市公司来看,资产整合已基本完成的中航飞机、航空动力、洪都航空、中航重机等公司,未来看点在于未来军品订单和收入的持续增长;而对于仍存在资产注入预期的中航电子、中航光电、中航动控等公司,其未来看点主要在中航工业集团下一步资产整合的方向和时机。从重组题材角度来看,存在资产注入预期的个股依旧值得投资者关注。
航天科工:证券化前景广阔
虽然航天科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偏低,但这也为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未来资产重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公开信息显示,航天科工集团现由总部、5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11个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构成。集团公司已基本完成了相关产业重组和调整,初步形成了空天防御、飞航导弹、固体火箭、信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和国际化经营平台的架构。
随着集团对相关产业调整完成,航天科工集团资产证券化时机成熟。《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航天科工集团此前曾提出,成立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深化改革调整的具体措施;加强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方案的研究等;在确保军品任务外,要确保智慧城市等民用产业重点项目取得显著进展;增强上市公司专业化发展能力等。
可以看到,从2013年开始,航天动力、航天通信、航天晨光等航天科工集团上市公司完成重组,航天科工资产证券化已开始明显提速。在业内人士看来,航天科工集团目前资产证券化率相对偏低,未来提升空间巨大,航天科工各院所的大量优质资产拥有极为光明的证券化前景。一旦集团军工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将给市场带来十分巨大的想象空间。同时,由于航天科工旗下上市公司数量较少,整合将相对集中,市场更容易把握投资机会。
潜力股精选
中航电子
航点技术业内领先
中航电子的主营收入是航空电子系统产品,航电系统技术要求高、毛利率稳定在30%以上。需求端长期前景确定,军机航电系统以70%市占率计算,预计未来10年营收1607亿元;国产民用飞机订单未来逐步落实,仅ARJ-21每年航电设备规模就达33亿元;强势介入传感器领域,未来五年市场空间为4440亿元。
华金证券分析师张仲杰认为,我国目前正处二三四代战机更新换代时期,不仅航电系统占整个飞机的比例有所提高,还伴随着国产化率的稳步上升,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将全面受益。此外,科研院所改制后优先受益。
中航光电
行业布局初见成效
中航光电上半年防务市场订单增速稳定,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备配套等产品订单快速增长,各条业务线多点开花,公司的全行业布局初见成效。
中投证券分析师孙远峰预计,下半年随着新能源“骗补风波”结束,公司新能源业务有望再上台阶。防务市场方面,大飞机和高端军机的加速列装有望贡献超预期业绩增速。公司产品结构不断提升优化,预计未来高端新品的放量有望为公司业绩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由于公司在新能源汽车连接器领域的巨大优势和卓越成长性,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航天科技
资产注入空间较大
航天科技将受益于军工行业科研院所改制,未来资产注入空间很大。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航天科工集团,大股东是航天科工三院。
业内人士指出,三院下属事业单位中有10个大型研究所,收入和盈利规模很大,是三院的核心资产,未来在科研院所改制的背景及政策支持下,研究所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的可能性较大。此外,三院的企业单位中仍有相当优良资产尚在上市公司体外。三院的营收、利润都达上市公司的15倍以上。公司作为三院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是三院重要的军民融合平台,未来获得三院资产注入的空间仍然巨大。
航天电器
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航天电器连接器业务持续稳定增长,一直定位于中高端。在军品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基础上,受益于4G通信的增长,公司民品连接器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公司未来连接器业务集中于高端集成模块化,民品上可能在轨交、能源、医疗等领域有所突破。
分析人士认为,061基地资产注入预期增加,061基地2013年年收入约120亿,旗下元件类等资产优良。公司是061基地旗下唯一上市平台,061基地事业单位比例较低,注入阻力小。随着国企改革的稳步推进,公司资产运作及股权激励的概率上升,依托完善的管理体制,公司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北斗产业:
军民融合带来三大机遇
伴随北斗在亚太区域的全覆盖和定位精度上的日益提升,北斗在军用、行业应用、大众应用等领域快速推进。“十三五”规划与新军改的到来,让导航系统国产替代化进一步升温,军民融合深化改革政策打开了北斗系统应用推广的窗口。分析认为,在大盘震荡之时,北斗概念作为有着实质性支撑的高速增长行业之一,逢低吸纳忽略短期波动风险,以获得超额收益。
从军用向民用大规模拓展
截至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了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消息面上,我国正在制定《卫星导航条例》,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看来,后续相关国家层面的政策将继续出台,不排除政策层面更多领域强制使用北斗替代GPS,这样将提升北斗在导航产业的渗透率。此外,《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正式发布。未来北斗导航精度最高可达厘米级,将给整个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据报道,目前我国正在着手打造全国高精度地基增强系统一张网,将于今年年底试运行,试运行的精度可以达到分米级,建成以后的精度最高可以达到厘米级。在这个精度下,可以解决如泥石流变形监测、道路桥梁的监测、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驾驶员培训等问题。白皮书指出,我国高度重视北斗系统建设,支撑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要求加强基础产品研发,开发北斗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培育自主的北斗产业链。
从产业发展来看,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地基增强系统已初步建成,高精度定位的智能时代来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2020年全球组网完成,国家级政策支持力度也将持续,进一步推动民用北斗需求。总体来看,我国北斗年需求规模预计1000亿元以上级别,未来5年行业或有10倍成长空间。北斗政策环境和国内技术产品,有助于加速北斗应用从军用向民用的大规模推广和拓展。目前北斗已经在交通运输、气象、公安、农业、国土等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增量应用带来庞大市场需求,包括精准定位、无人驾驶、无人机、精准农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方面。
系统性调整后迎来新机会
北斗产业加速发展,北斗板块上市公司普遍受益,业绩迎来拐点。海通证券分析师朱劲松分析认为,2016年WIND一致预期平均增幅33.16%,2016年一季报延续了业绩快速提升的趋势。北斗板块上市公司大多激励机制完善、“芯片-板卡-终端-应用”产业链布局全面。海格通信、振芯科技优势侧重军用市场、民用实力不俗;华力创通、北斗星通侧重民用市场,积极涉足军用;结合行业特性的地理信息应用,合众思壮走在应用创新的前列;国家大基金参股北斗星通旗下高精度导航芯片,加速北斗高精度民用市场发展。
总体来看,北斗产业面临信息安全、工业4.0、农业现代化等三个方面的重大产业机遇。朱劲松表示,北斗二代军用近两年开始放量、民用市场也迎来爆发拐点,近期市场系统性调整带来新的介入机会。重点看好军用北斗上市公司的业务放量,关注海格通信、振芯科技、华力创通。民用北斗领域,关注《北斗导航条例》在2016年的立法工作,有望加快北斗在行业及大众应用市场的渗透,如积极进行精准农业、智能驾考、公安等导航市场布局的合众思壮,以及国家大基金参股旗下高精度导航芯片的北斗星通。
潜力股精选
北斗星通
资产整合值得期待
北斗星通得益于北斗导航系统全球化进程加速,基础产品市场需求放量,公司通过并购,强化了基础产品市场中的技术和销售优势。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实现全球覆盖,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产业整合大势所趋。
中航证券分析师李欣认为,公司通过并购佳利电子、华信天线和银河微波,成功涉足高精度导航定位天线和微波通讯领域。未来,公司基于“北斗+”的发展趋势,势必会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加大投入,相关的资产整合值得期待。未来标的公司的业绩承诺,也有助于公司盈利稳定增长。
合众思壮
“云+端”战略落实
合众思壮主营收入中北斗高精度和北斗移动互联业务对营收贡献较大,近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均保持在15%之上,公司完成新一代基带芯片,强化高精度应用产品和北斗移动互联产品的开发,“中国精度”星基增强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公司行业竞争优势明显。
中航证券分析师李欣认为,公司致力于通过投资并购整合技术和客户资源,开拓潜在市场。3月收购中科雅图、吉欧电子和上海泰坦等5家企业,落实“云+端”的发展战略,拓展卫星导航产业应用领域市场,标的公司具有较高的利润承诺,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值得期待。
中海达
业绩有望实现反转
中海达是国内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专注于测绘地理信息装备领域,潜心于GNSS核心技术研发,最新的自主研发产品“北斗高精度卫星导航板卡”已可实现关键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产品和服务业务广泛,涵盖GNSS、卫星定位天线、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无人机等多个领域。
海通证券分析师郑宏达表示,公司通过内生外延逐步完善北斗产业链,在政策、技术、需求多重驱动因素叠加下,公司业绩有望实现反转。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并考虑到公司在北斗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及下游需求带来的高成长确定性,给予“买入”评级。
耐威科技
涉足海事智能制造
耐威科技已形成了“惯性导航+卫星导航+组合导航”全覆盖的自主研发生产能力。未来公司通过外延并购完成飞机舰船电子系统整体布局,从器件供应商升级为电子系统供应商,形成电子系统、MEMS制造和无人系统三大业务板块。
近期公司发布关于对外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的公告。为了充分发挥北京耐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及市场优势,促进公司整体战略布局,开拓海事智能制造市场,公司拟与李文、殷营磊共同投资设立“北京耐威思迈科技有限公司”。东兴证券分析师杨若木给予公司“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